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蒙古馬蘭

(中藥名)

鎖定
蒙古馬蘭,中藥名。為菊科馬蘭屬植物蒙古馬蘭Kalimeris mongolica (Franch.) Kitam.的根及全草。植物蒙古馬蘭,分佈於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山東、河南、四川西北部。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涼血止血之功效。主治感冒發熱,咳嗽,咽喉腫痛,腸炎,痢疾,水腫,瘡癤腫毒,外傷出血。
別    名
北方馬蘭《內蒙古植物誌》,羽葉馬蘭(四川)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桔梗目
菊科
馬蘭屬
蒙古馬蘭
中文名
蒙古馬蘭
採收時間
夏、秋季

蒙古馬蘭入藥部位

根及全草。

蒙古馬蘭性味

味辛,性涼。

蒙古馬蘭功效

清熱解毒,利濕,涼血止血。

蒙古馬蘭主治

感冒發熱,咳嗽,咽喉腫痛,腸炎,痢疾,水腫,瘡癤腫毒,外傷出血。

蒙古馬蘭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

蒙古馬蘭炮製

採集加工:夏、秋季採挖,洗淨,鮮用或曬乾。

蒙古馬蘭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60-100cm。莖上部分枝,被向上的糙伏毛。葉互生;中部和下部葉倒披針形或狹長圓形,長5-9cm,寬2-4cm,羽狀中裂,裂片條狀長圓形,先端鈍,全緣,兩面疏被短硬毛或近無毛;上部分枝上的葉條狀披針形,長1-2cm。頭狀花序單生於長短不等的分枝頂端,直徑2.5-3.5cm;總苞半球形,徑1-1.5cm;總苞片3層,覆瓦狀排列,無毛,橢圓形至倒卵形,長5-7mm,寬3-4mm,先端鈍,有白色或帶紫紅色的膜質繸緣;舌狀花淡藍紫色、淡藍色或白色,管部長2mm,舌片長2.2cm,寬3.5mm;管狀花黃色,長約3.5mm。瘦果倒卵形,長約3.5mm,寬約2.5mm,黃褐色,有黃綠色邊肋,扁或有時呈三稜形,疏生細短毛;冠毛淡紅色,不等長,舌狀花瘦果冠毛長約0.5mm,管狀花冠毛長1-1.5mm。花果期7-9月。

蒙古馬蘭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灌叢、田邊。分佈於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山東、河南、四川西北部。
[1-2]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 :科學出版社, 201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