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蒂博·尼哥羅

鎖定
蒂博·尼哥羅是1825—1830年印度尼西亞爪哇島反抗荷蘭殖民主義的人民起義(史稱蒂博·尼哥羅起義,或爪哇戰爭)的主要領導人,是印度尼西亞爪哇島日惹素丹的小王子。
別    名
Diponegoro
出生日期
1785年
逝世日期
1855年
本    名
蒂博·尼哥羅

目錄

蒂博·尼哥羅簡介

蒂博·尼哥羅 蒂博·尼哥羅
蒂博·尼哥羅,1825—1830年印度尼西亞爪哇島反抗荷蘭殖民主義的人民起義(史稱蒂博·尼哥羅起義,或爪哇戰爭)的主要領導人。是印度尼西亞爪哇島日惹素丹的小王子。他對自己的祖國和民族文化受到西方外來勢力的蹂躪和摧殘感到極大憤慨,對荷蘭殖民者日益剝奪印尼貴族的權力,深為不滿。他希望趕走外來勢力,恢復印尼貴族的權力和地位,重新建立獨立強盛的伊斯蘭教封建王國。蒂博尼哥羅逐漸成為印尼貴族集團中抵抗荷蘭殖民者的領袖人物,並在自己領地內建立了一支反荷力量。荷蘭殖民者一方面剝奪了蒂博尼哥羅的王位繼承權,一方面勸誘他遷居日惹素丹的王宮,遭到蒂博尼哥羅的拒絕。1825年7月,荷蘭人藉口修公路,派兵包圍了蒂博尼哥羅的住宅,企圖逮捕他。蒂博尼哥羅領人奮起反抗,衝出重圍,正式宣佈起義。他號召人民起來進行聖戰,消滅荷蘭殖民者。數日內,有大約6萬農民參加了起義,同時,一些日惹王族成員也參加了起義,許多華僑也參加了對荷蘭殖民者的作戰,或主動向起義者供應武器。起義軍包圍了日惹城堡內的殖民軍。起義軍的勝利,大大鼓舞了印尼其他地區的人民,抗荷鬥爭風起雲湧。1825年10月,蒂博尼哥羅成立伊斯蘭王國,自立為素丹。荷蘭殖民者從各地調來大兵進行鎮壓,起義軍採取游擊戰術,靈活機動,打擊殖民軍。荷蘭政府為了改變在印尼的被動局面,撤換了駐印尼總督。荷蘭殖民軍一面採用碉堡戰術,圍殲起義軍;一面進行誘降活動,分化起義軍。起義軍中一些高級將領相繼投敵,起義力量受到嚴重削弱。1830年3月,荷蘭殖民者以談判為名,騙捕了蒂博尼哥羅。蒂博尼哥羅先被押在巴達維亞,後被流放萬鴉老,接着又被遷往望加錫。1855年,蒂博尼哥羅逝世。

蒂博·尼哥羅生平

蒂博尼哥羅是日惹蘇丹哈孟庫·布沃諾三世(1770—1814)的庶子,一個具有愛國心的親王和虔誠的穆斯林。在1825年發動抗荷起義之前,他喜歡研究波斯和阿拉伯等亞洲國家的歷史,尤其着重研究印度尼西亞麻喏巴歇王朝和馬塔蘭王朝興衰的歷史。他渴望重建象麻喏巴歇和馬塔蘭那樣獨立強盛的封建王國,恢復封建貴族已喪失的全部權力。同時,他熱心於研究和傳播伊斯蘭教,專心研究《古蘭經》、神秘學和占星書。他在自己的領地內建立了一座漂亮的清真寺,經常到聖地或山洞中修行。蒂博尼哥羅對荷蘭殖民者及其走卒達努列佐之流的倒行逆施經常流露不滿情緒。他最後離開王宮,居住於自己的領地特卡爾勒佐。因此,荷蘭殖民者把蒂博尼哥羅視為眼中釘,絞盡腦汁要除掉他。
蒂博尼哥羅 蒂博尼哥羅
蒂博尼哥羅的活動不是孤立的,他得到了日惹封建貴族抗荷集團的支持。荷蘭殖民者不斷削弱日惹王室的領地;不斷削弱封建貴族的權力;1823年5月又禁止封建主出租土地給外國私人資本家,使封建貴族喪失重要財源,經濟上更加拮据。此外,荷蘭殖民者還培植以達努列佐四世為首的親荷勢力,百般干涉王宮內政,派兵進駐王宮,任意廢立蘇丹,在宮內飛揚跋扈,隨意訓斥貴族官吏,推行歐洲習俗,鼓勵王公貴族縱酒作樂,侵犯伊斯蘭教阿訇在宮中的宗教地位。凡此種種,激起了許多封建貴族的強烈不滿。於是,宮內外許多對荷蘭殖民者心懷不滿的封建貴族就團結在蒂博尼哥羅周圍,經常在他的領地聚會,或明或暗地反對荷蘭的殖民統治。
蒂博尼哥羅也得到生活陷於絕境的廣大農民的擁戴。十九世紀初期爪哇農民受到荷蘭殖民者和封建主的雙重奴役和剝削。爪哇農民被迫交納土地税(約佔農民收成的1/3到1/2)、關卡税、門户税、人頭税等30多種苛捐雜税,同時被迫從事各種無償徭役。蒂博尼哥羅同情農民的疾苦,反對達努列佐之流向人民徵收門户税,並在自己的領地內減輕農民的租税。蒂博尼哥羅在充滿着封建和宗教迷信思想的爪哇農民心目中佔有崇高的地位,他們寄希望於他,把他看成是再現的救世主。這是蒂博尼哥羅發出起義號召書之後,成千上萬農民迅即踴躍響應的原因之所在。
1825年7月,荷蘭殖民者藉口修建公路,強行穿過蒂博尼哥羅在特卡爾勒佐領地上的祖墳,並企圖逮捕蒂博尼哥羅。這一事件迫使蒂博尼哥羅放棄和平抗荷的計劃而走上武裝起義的道路。
1825年7月20日起義爆發了。蒂博尼哥羅以斯拉朗為中心,四處傳檄,號召爪哇人民“為改正伊斯蘭教和消滅爪哇島上的一切異教徒而進行聖戰”。數日內,前來斯拉朗響應起義的除了大約6萬農民之外,還有77位知名封建貴族(其中有23名親王)以及他們的眷屬也毅然加入起義隊伍。著名的梭羅(今蘇臘卡爾塔)阿訇奇阿依·摩佐及其許多門徒也歸附起義軍。若干起義部隊由清一色的伊斯蘭教士組成,使起義軍具有更加顯明的宗教色彩。西起萬由馬士,東至茉莉芬,北從爪哇海岸,南到印度洋岸,起義烈火熊熊燃燒。蒂博尼哥羅起義軍嚴懲罪惡多端的荷蘭殖民者及其走狗,焚燒關卡、倉庫、外國人的種植園和住宅,迫使荷蘭殖民者退守日惹、梭羅、馬吉冷、萬由馬士、克拉登等若干重要軍事據點。被圍困在日惹碉堡內的荷蘭州長史密薩艾特發出告急信,哀鳴:“……我們沒有足夠的兵力,我們無力堅守下去。……我們將在城堡中餓死。我們的前途多麼悲慘啊,救救我們吧!”荷蘭總督得知蒂博尼哥羅起義的消息之後,迅即從巴達維亞(今雅加達)、泗水(今蘇臘巴亞)和爪哇以外地區抽調兵力趕援日惹,企圖一舉消滅起義軍。但勢如破竹的起義軍的攻勢,粉碎了荷軍速戰速決的軍事計劃。
10月,蒂博尼哥羅在日惹附近的起義軍總部所在地德格索村建立伊斯蘭教封建王國,自稱爪哇正義之蘇丹兼宗教最高首腦。同時,他保持封建等級制度和貴族稱號,封官賜爵。他任命莽古甫美親王為最高顧問,奇阿依·摩佐為宗教顧問,雅貝伊親王為統帥。蒂博尼哥羅還着手整頓起義軍,把起義軍分為每支500至1,000人的部隊,各有旗號,加強起義軍的組織性和紀律性,以及加強起義軍總部和具有很大獨立性的各地起義軍之間的聯繫。
由於蒂博尼哥羅實行靈活的游擊戰術,在1826年12月之前的起義高漲時期,起義軍儘管武器簡陋,在多次重要戰役中仍不斷取得輝煌的戰果,給荷蘭殖民軍沉重的打擊。
1826年中期,荷軍總部從日惹遷至梭羅。同年10月,蒂博尼哥羅在奇阿依·摩佐的強求下,作出了強攻梭羅的錯誤決定。10月15日在梭羅附近的卡窩克,兩軍發生激戰。蒂博尼哥羅在戰鬥中受重傷,不得不退到後方養傷達三個月之久。卡窩克戰役之後,蒂博尼哥羅和奇阿依·摩佐之間因爭奪宗教最高領導權而勾心鬥角,關係日益惡化。荷蘭殖民者暗遣的奸細打入了起義軍內部,極力分化瓦解起義軍,促使起義軍的內訌愈演愈烈。這一切都嚴重地削弱了起義軍的力量。同時,從1827年起,荷蘭在大力增派援軍的同時,開始大規模地實行碉堡戰術,在起義地區修築了200多個碉堡,騎兵巡邏部隊在各碉堡之間不停地巡邏。荷蘭碉堡戰術顯然是為了圍困和孤立起義軍,切斷起義軍和人民羣眾的聯繫,它也確實給起義軍帶來了許多困難。儘管如此,它未能阻止起義軍的遊擊活動。雙方軍事力量的這種變化,使戰場形勢處於膠着或相持狀態。1827年8至10月,起義軍與荷軍舉行兩次談判,全線停火。
1827年11月末,拉登·薩斯拉迪拉加在爪哇北岸南旺地區領導的起義突然高漲起來。起義軍佔領了拉澤格維西、拉森等重要市鎮,切斷了三寶壠和泗水之間的重要交通線,進而威脅三寶壠和泗水。南旺地區起義象一把利劍插進了荷軍的後背,打亂了荷軍圍困蒂博尼哥羅起義主力軍的戰略部署。但到1828年3月上旬,由於荷蘭增派的大量援軍趕到,南旺地區的起義被荷軍血腥鎮壓下去。
南旺地區起義失敗之後,蒂博尼哥羅起義遂進入衰落階段。在這個最後階段中,雙方力量對比發生了大大不利於起義軍的顯著變化。在起義軍方面,一個最突出的變化是,大部分封建主紛紛叛變投敵。實際上,早在1827年已有一些比較著名的封建貴族叛變了。但同蒂博尼哥羅有密切的近親關係,並且在起義軍中佔據較高地位和具有較大影響的著名封建主的大量叛變,則是1828年以後、尤其是1829年後半期才發生的現象。1828年10月,曾經領導南旺起義的薩斯拉迪拉加向荷軍投降。11月,奇阿依·摩佐被荷軍逮捕後投降。1829年9月,莽古甫美親王投降。10月,著名的青年將領申托特也率軍叛變。此外,一些著名的領導人如雅貝伊親王等在這個時期相繼犧牲。1829年9月,荷蘭殖民者懸賞5萬荷盾捉拿蒂博尼哥羅。蒂博尼哥羅到處被荷軍追捕,處境十分惡劣艱難。然而,他仍然堅持戰鬥,沒有一個農民為了領取賞金而出賣這個勇敢的起義領袖。甚至荷蘭殖民軍官也不得不承認:“他雖然遭到了一系列打擊和不幸,失去了近親和有才幹的將領,仍然充滿信心和勇氣,繼續反抗我們(荷蘭)的軍隊。”在荷軍方面,大量援軍從歐洲和印度尼西亞其它地區源源開到中爪哇,廣泛使用拿破崙戰爭結束後在歐洲新出現的先進武器和戰略戰術,加強碉堡戰術和政治攻勢,尤其是大力分化和收買封建貴族,實力日益強大,終於完全壓倒了起義軍。
1830年3月,蒂博尼哥羅被騙往馬吉冷同荷蘭殖民者舉行停戰談判。荷蘭殖民者千方百計地企圖軟化和引誘蒂博尼哥羅投降。但他斬釘截鐵地回答説:“首先我要建立在一個蘇丹領導之下的獨立國家,其次我要成為整個爪哇穆斯林社會的宗教最高首腦。”“如果你(指荷軍總司令德·科克)不同意,我要回到米諾勒山區。”德·科克對蒂博尼哥羅説:“你的要求太高了”。接着,德·科克命令預先佈置在會場四周的荷軍官兵立即逮捕蒂博尼哥羅。同年4月,蒂博尼哥羅被流放到蘇拉威西島萬鴉老。1834年荷蘭殖民者又把他遷移到防衞更加森嚴的烏絨潘當(舊譯望加錫)“鹿特丹”碉堡(今改名“烏絨潘當”碉堡)。在漫長的流放歲月中,蒂博尼哥羅從未放棄自己的愛國理想和反抗荷蘭殖民統治的決心。他在流放地寫的長達700多頁的《蒂博尼哥羅自傳》中,記錄了自己領導的1825—1830年爪哇人民抗荷起義的始末,並抒發了自己的理想和決心。1855年1月8日,蒂博尼哥羅在“鹿特丹”碉堡去世。荷蘭駐西里伯斯(今蘇拉威西)省長範·德爾·哈特上校1855年1月30日在寫給巴達維亞殖民當局的秘密報告中寫道:“……在囚禁中,蒂博尼哥羅老是向自己的兒子們敍述自己的生平事蹟,這個狂怒異常的父親把我們(指荷蘭)看成是自己信仰的敵人和一切不幸和無窮災難的根源,他當然不會向自己的孩子們培養對我們的友好感情。”從荷蘭殖民官吏的這個報告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民族英雄崇高的和至死不屈的戰鬥精神。
蒂博尼哥羅起義儘管以失敗告終,但它震撼了荷蘭在印度尼西亞的殖民統治。它是印度尼西亞民族解放運動史上光輝的一頁。直到今天,印度尼西亞許多城市都有以蒂博尼哥羅的名字命名的街道,中爪哇的印度尼西亞駐軍被命名為蒂博尼哥羅師,每年都有許多印度尼西亞人到烏絨潘當的蒂博尼哥羅墓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