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葱薊馬

鎖定
葱薊馬,又名煙薊馬、棉薊馬, [3]  是纓翅目 [4]  薊馬科薊馬屬昆蟲。 [3]  成蟲黃白色或褐色。單眼間鬃位於前後單眼的連線上,且長於複眼後鬃。後胸背板前中部為橫紋,其後為網紋,鐘形感覺孔缺。卵腎形,乳白色,半透明。若蟲共4齡,1、2齡形似成蟲,無翅芽;3齡(預蛹)出現較短翅芽,觸角短且豎起,基本垂直於頭部;4齡(偽蛹)翅芽長,超過腹部一半,觸角後伸緊貼於身體背面。 [3] 
葱薊馬分佈遍及全世界,在中國國內各省均有分佈,主要在温帶和亞熱帶。葱薊馬是一種食性很雜的害蟲,不論是雙子葉植物或單子葉植物均能為害,成蟲和若蟲均以刺吸口器吸食植物汁液。成蟲很活潑,能飛能跳;怕光,白天大都在葉蔭或葉腋處,陰天及夜間才到葉面上活動。成蟲能進行孤雌生殖,每頭雌蟲可產卵數十粒或百餘粒。在中國北方5、6月間卵期約需6-7天。完成一世代至少需35天。 [5] 
葱薊馬是世界性分佈的重要害蟲,已記載的寄主植物多達150餘種。此外,還能傳播番茄斑萎病毒等,引起病毒病造成較重損失。防治時需注意避免葱類蔬菜與棉花、煙草鄰作;大葱等收穫後結合冬耕,田間灌水,降低越冬蟲源;地膜覆蓋栽培,乾旱季節採用噴灌方式澆水,可抑制葱薊馬的發生為害;田間懸掛藍色或黃色粘板,誘殺成蟲;化學防治在成、若蟲盛發期早晨露水未乾時進行,可選用噻蟲嗪、阿維菌素、蟲蟎腈、乙基多殺菌素、倍內威等輪換用藥。 [3] 
別    名
韭菜薊馬,葱帶薊馬
中文學名
葱薊馬
拉丁學名
Thrips alliorum(Priesner)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昆蟲綱
纓翅目
薊馬科
分佈區域
分佈在東北、北京、貴州、廣東、寧夏、新疆、內蒙古等省區
主要危害作物
葱、韭菜
寄    主
葱、韭菜

葱薊馬形態特徵

葱薊馬
葱薊馬(5張)
雌成蟲體長1.5mm,深褐色,觸角第3節暗黃色,前翅略黃,腹部第2~8背板前緣線黑褐色。頭略長於前胸,單眼間鬃長於頭部其它鬃,位於三角連線外緣。複眼後鬃呈一橫列排列。觸角8節,第3、4節上的叉狀感覺錐伸達前節基部。前胸背板后角各具一對長鬃,內鬃長於外鬃,後緣有3對鬃,中對鬃長於其餘2對鬃;中胸背板佈滿橫線紋。前翅前緣鬃49根,上脈鬃不連續,基部鬃7根,端鬃3根,下脈鬃12~14根。腹部第5~8背板兩側櫛齒梳模糊,第8背板後緣梳退化,3~7背側片通常具3根附屬鬃,3~7腹板各具9~14根附屬鬃。雄蟲短翅型,3~7腹板有橫腺域。

葱薊馬生活習性

葱薊馬 葱薊馬
內蒙古、山西、寧夏、陝西、山東、河北、河南、遼寧、吉林等省1年生7~10代,6月下旬~7月下旬進入為害盛期。廣東、廣西、福建、江西、浙江、四川等省年生10~12代,5月下旬~6月中旬進入為害盛期,各地受害率為80~100%。成蟲白天多在葉背為害。6月中旬韭菜上葱薊馬的數量最多,是為害嚴重期,6月下旬蟲量居次,7月後進入高温季節,數量急劇下降。

葱薊馬危害特點

以成蟲和若蟲為害寄主的心葉、嫩芽及幼葉,在葉面受害後形成針刺狀零星或連片的銀白色斑點,嚴重時葉片扭曲變黃、枯萎,遠看葱田發生“旱象”,嚴重地影響了品質和產量 [1] 

葱薊馬防治方法

葱薊馬1 葱薊馬1
實行非百合科蔬菜1~2年輪作。種植前徹底消除田間植株殘體,翻地澆水,減少田間蟲源。生長期增加中耕和澆水次數,抑制害蟲發生繁殖;採用地膜覆蓋栽培,阻止害蟲入地化蛹繁殖;適時進行藥劑防治。田間百株蟲口達50~100頭時立即施藥。可選用20%康福多濃可溶劑2000倍液,或1.8%蟲蟎克乳油300倍液,或10%賽樂收乳油1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2.5%天王星乳油2500倍液,或5%百樹得乳油300倍液噴霧,對藥時適量加入中性洗衣粉或1%洗滌靈或其他展着劑、滲透劑,以增強藥液的展着性 [2] 
參考資料
  • 1.    魏野疇,符崇梅,張付平編,日光温室蔬菜花卉病蟲草害彩色圖譜,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01,第133頁
  • 2.    鄭建秋(等)編著,名特蔬菜病蟲害無公害防治,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年6月,第207頁)清除田間枯枝殘葉,減少越冬基數
  • 3.    葱薊馬 -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6-30]
  • 4.    張淑豔主編,遼寧省優秀自然科學著作 北方農作物主要病蟲害診斷與防控,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10,第203頁
  • 5.    中國農作物病蟲害編輯委員會編,中國農作物病蟲害 下,農業出版社,1981.12,第152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