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葬經

(東晉郭璞創作的著作)

鎖定
《葬經》又名《葬書》,作者郭璞。《葬經》不僅對風水及其重要性作了論述,還介紹相地的具體方法,是中國風水文化之宗。
書    名
《葬經》
別    名
《葬書》
作    者
郭璞
類    別
風水文化
出版社
新文豐出版社
出版時間
1987年6月1日
裝    幀
平裝
ISBN
9786661707250
成書年代
東晉

葬經內容簡介

《葬經》(晉) 郭璞
舊本題晉郭璞撰。璞有《雅注》,已著錄。葬地之説,莫知其所自來。周官冢人、墓大夫之職稱皆以族葬,是三代以上葬不擇地之明證。《漢書·藝文志·形法家》始以宮宅地形與相人、相物之書並列,則其術自漢始萌,然尚未專言葬法也。《後漢書〃袁安傳》,載安父沒,訪求葬地,道逢三書生,指一處,當世為上公,安從之,故累世貴盛。是其術盛傳於東漢以後。其特以是擅名者,則璞為最著。考璞本傳,載璞從河東郭公受《青囊中書》九卷,遂洞天文五行卜筮之術。璞門人趙載嘗竊《青囊書》為火所焚,不言其嘗著《葬書》。《唐志》有《葬書地脈經》一卷,《葬書五陰》一卷,又不言為璞所作。惟《宋志》載有璞《葬書》一卷,是其書自宋始出,其後方技之家,競相粉飾,遂有二十篇之多。蔡元定病其蕪雜,為刪去十二篇,存其八篇。吳澄又病蔡氏未盡藴奧,擇至純者為內篇,精粗純駁相半者為外篇,粗駁當去而姑存者為雜篇。新喻劉則章親受之吳氏,為之註釋。今此本所分內篇、外篇、雜篇,蓋猶吳氏之舊本。至注之出於劉氏與否,則不可考矣。書中詞意簡質,猶術士通文義者所作。必以為出自璞手,則無可徵信。或世見璞葬母暨陽,卒遠永患,故以是書歸之歟。其中遺體受蔭之説,使後世惑於禍福,或稽留而不葬,或遷徙而不恆,巳深為通儒所闢。然如乘生氣一言,其義頗精。又所云葬者原其起,乘其止,乘風則散,界水則止諸條,亦多明白簡當。王禕《青巖叢錄》曰:擇地以葬,其術本於晉郭璞。所著《葬書》二十篇,多後人增以謬妄之説。蔡元定嘗去其十二而存其八。後世之為其術者分為二宗,一曰宗廟之法。始於閩中,其源甚遠。至宋王伋乃大行。其為説主於星卦,陽山陽向,陰山陰向,不相乖錯,純取八卦五星以定生克之理。其學浙中傳之,而用之者甚鮮。一曰江西之法。肇於贛人楊筠松曾文迪及賴大有、謝子逸輩,尤精其學。其為説主於形勢,原其所起,即其所止,以定位向,專指龍穴砂水之相配,而他拘泥在所不論。今大江以南無不遵之者。二宗之説雖不相同,然皆本於郭氏者也云云。是後世言地學者皆以璞為鼻祖。故書雖依託,終不得而廢歟。據《宋志》本名《葬書》,後來術家尊其説者改名《葬經》。毛晉汲古閣刻本亦承其訛,殊為失考。今仍題舊名,以從其朔雲。

葬經原文賞讀

葬者,藏也,乘生氣也。
夫陰陽之氣,噫而為風,升而為雲,降而為雨,行乎地中則為生氣。
夫土者氣之體,有土斯有氣。氣者水之母,有氣斯有水。經曰:土形氣行,物因以生。夫氣行乎地中,發而生乎萬物。其行也,因地之勢。其聚也,因勢之止。葬者原其起,乘其止。地勢原脈,山勢原骨。委蛇東西,或為南北。千尺為勢,百尺為形。勢來形止,是謂全氣。全氣之地,當葬其止。氣之盛雖流行,而其餘者猶有止。雖零散而其深者,猶有聚。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經曰: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
地貴平夷,土貴有支。支之所起,氣隨而始。支之所終,氣隨以鍾。觀支之法,隱隱隆隆。微妙玄通,吉在其中。經曰:地有吉氣,土隨而起。支有止氣,水隨而比。勢順形動,回覆終始。法葬其中,永吉無兇。夫土欲細而堅,潤而不澤,裁肪切玉,備具五色。夫幹如穴粟,濕如刲肉。水泉砂礫,皆為凶宅。山者,勢險而有也,法葬其所會。乘其所來,審其所廢,擇其所相,避其所害。土圭測其方位,玉尺度其遠邇。故藏於涸燥者宜淺,藏於坦夷者宜深 [1]  。經曰:深淺得宜,風水自成。乘金相水,穴土印木。外藏八風,內秘五行。天光下臨,地德上載。陰陽沖和,五土四備。目力之巧,工力之具。趨全避缺,增高益下。奪神功,改天命,福不旋日。經曰:葬山之法,若乎谷中。丘壟之骨,岡阜之支。氣之所隨,支欲伏於地中,壟欲峙於地上。支壟之止,平夷如掌。故支葬其巔,壟葬其麓。卜支如首,卜壟如足。形勢不經,氣脱如逐。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經曰:外氣行形,內氣止生。夫外氣,所以聚內氣,過水所以止來龍。千尺之勢,宛委頓息,外無以聚。內氣,氣散於地中。經曰:不蓄之穴腐骨之藏也。夫噫氣為能散生氣,龍虎所以衞區穴。疊疊中阜,左空右缺,前廣後折。生氣散於飄風。經曰:騰漏之穴,敗槨之藏也。夫以支為龍虎者,來止足跡乎。岡阜如肘臂,謂之懷抱。以水為朱雀者,衰旺系乎形應。忌夫湍激,謂之悲泣。朱雀源於生氣,派於未盛,朝於大旺,澤於將衰,流於囚謝。以返不絕,法每一折,儲而後泄。洋洋悠悠,顧我欲留。其來無源,其去無流。經曰:山來水回,貴壽而財。山囚水流,虜王滅侯。山之不可葬者五。氣以生和,童山不可葬也;氣因形來,而斷山不可葬也;氣因土行,而石山不可葬也;氣以勢止,而過山不可葬也;氣以龍會,而獨山不可葬也。經曰:童、斷、石、過、獨,生新兇,消已福。
夫重岡疊阜,羣壟眾支。當擇其特,大則特小,小則特大。參形雜勢,主客同情,所不葬也。上地之山,若伏若連。其原自天,若水之波,若馬之馳。其來若奔,其止若屍。若懷萬寶而燕息,若具萬膳而潔齊。若橐之鼓,若器之貯。若龍、若鸞、或騰、或盤。禽伏獸蹲,萬乘之尊也。宛委自復,若踞而候也,若攬而有也。欲進而卻,欲止而深。來積止聚,衝陽和陰。土高水深,鬱草茂林。貴若千乘,富如萬金。天光發新,朝海拱辰。龍虎抱衞,主客相迎。四勢端明,五害不親。十一不具,是謂其次。經曰:形止氣蓄,化生萬物,為上地也。
五氣行乎地中,發而生乎萬物。人受體於父母,本骸得氣,遺體受應。經曰:氣感而應,鬼福及人。是以銅山西崩,靈鍾東應。木華於春,粟芽於室。
夫葬以左為青龍、右為白虎、前為朱雀、後為玄武。玄武垂頭,朱雀翔舞,青龍蜿蜒,白虎馴俯。形勢反此,法當破死。故虎蹲謂之卸屍,龍踞謂之嫉主,玄武不垂者拒屍,朱雀不舞者騰去。經曰:勢止形昂,前澗後岡,龍首之藏。鼻顙吉昌,角目滅亡。耳致侯王,唇死兵傷,宛其中蓄,謂之龍腹。其臍深曲,必後世福。傷其胸肋,朝穴暮哭。
穴有三吉,葬有六兇。天光下監,地德上載。藏神合朔,神迎鬼避,一吉也;陰陽沖和,五土四備,二吉也;目力之巧,工力之具,趨全避缺,增高益下,三吉也。陽陰差錯為一兇,歲時之乖為二兇,力小圖大為三兇,憑福恃勢為四凶,僭上逼下為五兇,變應怪見為六兇。經曰:穴吉葬兇,與棄屍同。
佔山之法,勢為難、形次之,方又次之。形如仰刀,兇禍伏逃。形如卧劍,誅夷逼僭。形如橫幾,子滅孫死。形如覆舟,女病男囚。形如灰囊,災舍焚倉。形如投算,百事昏亂。形如亂衣,垢女淫妻。形如植冠,永昌且歡。形如覆釜,其巔可富。形如負壟,有壟中峙。法葬其止,王侯崛起。形如燕巢,法葬其凹,胙土分茅。形如側壘,後岡遠來。前應曲回,九棘三槐。勢如萬馬,自天而下,其葬王者。勢如巨浪,重嶺疊障,千乘之葬。勢如降龍,水遙雲從,爵祿三公。勢如重屋,茂草喬木,開府建國。勢如驚蛇,屈曲徐斜,滅國亡家。勢如戈矛,兵死形囚。勢如流水,生人皆鬼。夫葬,勢與形順者吉,勢興形逆者兇。勢兇形吉,百福希一。勢吉形兇,禍不旋日。

葬經詳細辨析

原文: 葬者,藏也,乘生氣也。
【詳解】 所謂葬,就是藏。藏的含義是隱匿、暫避或暫息,收藏儲存的意思。這裏所説的藏,是與葬互聯繫的,專指人的藏。原意還是專指人死後的藏,即是指墳墓,即陰宅。後來演化為人生前的住宅,即陽宅。所以葬或藏包括有陰宅和陽宅兩個概念。 陰宅,以漢民族來説,有殯儀館、公墓、死者紀念塔、紀念碑亭、葬塔、皇家的皇陵、民間的墳墓等。 陽宅,以現代含義,應該包括有人生前生活方面和生產方面的陽宅。生活方面的有民間住宅、宗祠、公館、官家的皇宮、辦公大樓、卧室等凡屬生活方面的居住或休息場所。在生產方面則有工廠、商店、車站、碼頭、飛機場等。羣居的村落、墟鎮、城市、田莊等。凡屬人生前的活動場所都屬於陽宅。 要葬的有利,藏的適宜,就要乘生氣。
原文:夫陰陽之氣,噫而為風,升而為雲,降而為雨,行乎地中,謂之生氣。
【詳解】 所謂生氣,就是陰陽氣。也就是《周易》説的“太極生兩儀”的兩儀。這種陰陽氣內外的相互鬥爭到一定程度,就盈而外溢,受到外在的作用而擴散就噫而成風。相互鬥爭到某種程度就升而為雲。在上空的生氣遇到了外來的冷生氣,就降而為雨。所以風、雲、雨都是由生氣的變化而成。總的説來,在 地中發生發展變化運動的陰陽氣,就稱為生氣。
徐弘裏補註:陰陽二氣的運動規律是,以擴散方式,從內向外的運動形成風、從下向上的運動形成雲、從上往下的運動形成雨,在地球表層內運動的聚集而不擴散的陰陽二氣,叫做生氣。地:天地之地,地球表層、大地。地中:即地面以下。生氣指以向內聚集方式運動的陰陽二氣。從內向外、從下向上、從上往下以擴散方式運動的陰陽二氣是死氣。以伏羲八卦為例,陰陽二氣從乾至兑至離至震至巽至坎至艮至坤的運動過程,是陰氣的聚集與陽氣的擴散;陰陽二氣從坤至艮至坎至巽至震至離至兑至乾的運動過程,是陽氣的聚集陰氣的擴散。八卦之三卦爻,上爻為一類,中爻為一類,下爻為一類;從上至中至下,是陰長陽消;從下至中至上,是陽長陰消。當時者旺,未來者生,已過者死。
原文:生氣行乎地中,發而生乎萬物。人受體於父母,本骸得氣,遺體受蔭。
【詳解】 生氣在地中發生、發展、變化,發出地面而生乎萬物。反過來説,世界的萬物都是生氣所生的,當然,人也不能例外。父母的身體是生氣生的,而人子受體於父母,即是父母的生氣生人子的生氣。因而父母和人子的生氣是同類的生氣,好像是同頻率的電波一樣,在宇宙中是相互感應的。也就是父母生氣和人子生氣之間同樣會相互感應。所以本骸得氣,遺體受蔭。 所謂遺體,有兩個含義,即父母本人身體死後屍體的遺體,以及父母所生人子的活遺體。死遺體受蔭,必須使父母的陰宅風水乘生氣,活遺體受蔭,必須使人子的陽宅風水乘生氣。所謂“受蔭”,就是受到庇廕、保護和庇護。死遺體受蔭就是屍體或骸骨保留得長久,活遺體即人子受蔭是屬於潛科學範疇,涉及到屍體陰宅、活體陽宅與人子的三者關係,將在下文詳解。
徐弘裏補註:本骸,指父母(祖先)的骸骨。遺體:指父母(祖先)的活體後代。
原文:蓋生者,氣之聚。凝結者成骨,死而獨留。故葬者反氣納骨,以蔭所生之道也。經雲:氣感而應,鬼福及人。
【詳解】 生氣生萬物,人之所以生,就是因為生氣的聚合所致。凝結的生氣,就成為人的骨骼。這種為生氣所凝結的骨骼,直到人死了,即便皮肉腐爛,而獨留骨骼,因此骨骼還是原來的生氣。所以葬或藏,就是使外來龍脈同類的生氣反納入獨留的骨骼,以資蔭骨骼生氣旺盛,使之庇廕骨骼同時感應遺留的人子活體,這就是葬乘生氣的道理。經書説:反氣納骨感應的生氣旺盛與否,其禍福都能感應於人子,乘得旺盛則得福,吉利。乘得不旺盛則得鬼,不吉利主兇。
原文:是以銅山西崩,靈鍾東應。木華於春,粟芽於室,氣行乎地中。其行也,因地之勢。其聚也,因勢之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
【詳解】 所以銅山在西方崩倒了,他的生氣擴散到同類生氣鑄造的鐘,在東方也會受到感應而鳴。樹木到了春天會發新的枝芽,室內的粟到時候也會發芽,都是因為地中生氣運動變化所致。 地中的生氣我們用肉眼是看不見的,怎樣知道它的變化呢?可以觀地之勢,即龍脈的行走起伏,過峽、駁換、奔騰若水之波、若馬之弛的勢就知道。它的積聚,就是看龍脈運動的靜止。古人為了使積聚的生氣不散不噫,運動變化的生氣使它靜止,所採取的方法和措施,就稱之謂風水。
原文: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
【詳解】 扦好風水的方法,即葬法。以得水為最緊要,其次就是藏風。因為水是生氣生的,所以有水就表明生氣旺盛,沒有水就表明生氣薄弱。水源長、流量大是與生氣的旺盛成正比的。因此,葬法以得水為上。 所謂藏風,並不是其他風水經典和歷代許多術者説的蔽外來“空氣流動而成風”的風。因為這種風是蔽避不了的,更是藏不住的。而這裏所説的風是生氣噫而成的風。是生氣盈而外溢,或聚氣不良而擴散的生氣。所以藏風的意思應該是使生氣不噫,防止向四面八方擴散,即是説扦墳墓要密封,或進葬在較深的地層。陽宅要注意保温和通風設備,使住宅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濕度,適合人的生活生產,就謂之藏風。由於藏的主旨是乘生氣,得水則可以得到較旺盛的生氣,所以,葬法以得水為上,而藏風次之。
原文:氣之盛而流行,而其餘者猶有止。雖零散而其深者猶有聚。經曰:外氣橫行,內氣止生,蓋言此也。經曰:淺深得乘,風水自成。
【詳解】 得水固然為上,即使水源過長、流量過大,生氣過於旺盛而外溢,還是可以使其靜止,餘氣雖然是零散的,並在地層的深處,但也可能聚積使其不擴散。經書曰:外溢的生氣(指風)到處流行,而沒有外溢的內氣是靜止的生氣。經書還説:氣盛的可以淺葬,餘氣就要深葬,淺深乘的適宜,風水自然是好的。 生氣這一概念必須弄清楚,生氣是陰陽二氣的總稱,是土生的,生氣又生水,生氣內在的矛盾是陰陽氣的對立統一,是處在不斷的發生發展運動變化之中,世界萬物是在“鬥爭……統一……鬥爭”的往復過程中而產生的,它是“行乎地中”的,所以,在地中的陰陽氣才稱為生氣。以地球來説,處在地表外的不稱為生氣,而稱為萬物。水是萬物之一,為生氣所生,不應稱為外氣。“氣藏土中”,謂之生氣也不能稱為內氣。 本節所稱的外氣是以葬法而言,所謂內氣,是龍氣和龍虎氣。所謂外氣,是指堂氣,龍虎外的水和隔水的萬物都稱為堂氣,也可以稱為朱雀氣。《葬書》説,“以水為朱雀者”,可見朱雀不是專門指水。在古代主要指朝應水和朝應峯,在現代應當指堂前的所有事物。
原文:土者,氣之母,有土斯有氣。氣者,水之母,有氣斯有水。故藏於涸燥者宜淺,藏於坦夷者宜深。 [1]  經曰:土行氣行,物因以生。
【詳解】 這裏説的土,是指“上浮者為天,下凝者為地”的地。是《周易》的坤。以現代話來説,就是地球的表層。以地理術術語來説,就是除水以外的龍脈。 土,是生氣之母,有土才有生氣。生氣是水之母。有生氣才會有水。就是説,土生生氣,生氣生水。生氣並不是抽象的東西,而是具體的物質。所以要認識生氣,只要觀土察水就可以了。因此葬於涸燥缺水的地方,必定是生氣稀薄,適宜葬淺。而在平坦的地方,水較多,生氣比較旺盛,所以要淺深。《經書》説:土發生變化,生氣也發生變化,土多質好,生氣就多,質量也隨之好,水也就多,質量也就好。世界萬物就是因土的變化隨之生氣發生運動變化而產生的。(多與好,是指生物的生長需要而言)
原文:葬山之法,勢為難,形次之,方又次之。夫千尺為勢,百尺為形。勢與形順者,吉。勢與形逆者,兇。勢兇形吉,百福希一。勢吉形兇,禍不旋日。千尺之勢,宛委頓息,外無以聚內,氣散於地中。經曰:不蓄之穴,腐骨之藏也。
【詳解】 葬山的方法,即陰陽宅的選址(點穴),佈局、排(放)水、定吉向,其中包括格龍、乘氣、消砂、納水、開山立向、坐穴分金及規劃、建築設計等,以察勢最難,其次是觀形,方術即理氣則比較容易。 什麼叫做勢和形呢?勢與形,統稱為形勢,也稱為巒頭。 方,即理氣。形勢就稱為形法,理氣亦稱理法。 勢是生氣的發生發展運動變化的跡象,是動態。形是生氣的靜態,靜止的現象稱為形。例如為龍的奔騰,若水之波,若馬之馳就屬於勢。朝應峯砂的尖齊高聳,方圓秀麗,穴的乳鉗窩突就屬於形。在本節以遠方來的稱為勢,近處結的稱為形。 凡是從遠方來的動態勢,與近處生氣靜止所結的靜態的形是順的,即是説什麼來勢,就應該結什麼形,如來龍從天而降,生氣旺盛,則形如龍腹,勢與形相適應,是謂勢與形順者,主吉。 凡屬勢與形不相適應的,例如來龍從天而降為萬馬奔騰的勢,而穴位明堂狹小,超蜂朝水不秀,勢與形兩不相適應,是謂勢與形逆,則主兇。 若勢兇形吉,主福不多;勢吉形兇,災禍立至。由此看來,勢與形要相適應,而且形比勢要重要一些。 如果屈曲委婉之勢立即勢止結穴,而明堂狹小,沒有秀峯吉水,就屬於外氣無以聚內氣,內氣也就會散於地中。 這樣的穴位,經書説是不蓄氣的穴位,是腐骨之葬。
原文:上地之山,若伏若連,若原自天。若水之波,若馬之馳,其來若奔,其止若屍。若懷萬寶而燕息,若具萬膳而潔齋。若橐之鼓,若器之貯,若龍若鸞,或騰或盤,禽伏獸蹲,若萬乘之尊也。
【詳解】 如是上地的山,其來龍氣勢磅礴,卻似隱伏不見,行龍好像中止,而又綿延相連。其起祖原自天,很高很高,行龍一起一伏象水波一樣,而其勢如同跑馬,勇往直前,在靜止的時候,如同死屍,一動也不動。其過峽束氣,中間如燕息的細小。其展氣起峯像懷有萬寶的龐大,之玄靈活秀麗,好像具有萬膳潔齋一樣。總之,龍的來,要如龍鸞之玄屈曲,或彎環盤踞,或飛翔高聳。龍的到頭靜止,如同禽伏獸蹲一樣,像有帝王的威嚴。 李定信注:如此擇意,令人費解何龍、何勢或何形也。
原文:地勢原脈,山勢原骨,委蛇東西,或為南北。宛委自復,迴環重複,若踞而候也,若攬而有也。欲進而卻,欲止而深,來積止聚,衝陰和陽。土厚水深,鬱草茂林,貴若千乘,富如萬金。經曰:形止氣蓄,化生萬物,為上地也。
【詳解】 地勢,是指平地龍,即支龍的趨勢。山勢,是指山地龍,即隴龍的趨勢。平地龍的趨勢是看地表面的脈絡,所謂脈原一線,即草蛇灰線。山地龍的趨勢是看山脊石骨的走向。好像蛇行走一樣,爬向東西又趨向南北,又復直行,又再回環。彷彿蹲在那裏要等候什麼,又好似抱攬着什麼東西。又好似欲進而欲退,欲靜止卻又深來。行龍象這樣的積止又聚集,陽氣和陰氣既鬥爭又統一,即九六沖和的變化。土是厚的,水又是深的,草木又非常茂盛,這樣的來龍,其貴一定如千乘,其富一定如萬金。所以經書説:這樣形止而氣蓄的形勢,就可以化生萬物,稱為上地
原文:地貴平夷,土貴有支。支之所起,氣隨而始,支之所終,氣隨以鍾。觀支之法,隱隱隆隆,微妙玄通,吉在其中。經曰:地有吉氣,土隨而起,支有止氣,水隨而比。勢順形動,回覆終始,法葬其中,永吉無兇。
【詳解】 土地,土,是指隴龍,即高山龍;地,是指支龍,即平地龍。平地龍,以平坦的大地為貴。山地龍,以分支多為貴。無論是瓏龍或支龍,分支以後的生氣,都是從分支的地方,另起的生氣。分支龍的終點,生氣也隨之而鍾。觀隴龍或支龍開嶂分支的方法,為察其行勢,束氣時要隱隱,即微小得好似看不見;展氣時,要隆隆龐大。要之玄屈曲,微妙玄通。這樣的龍脈必定是吉龍脈。經書説:平地龍有吉氣的是平原隨土而起脈,隴龍的分支有止氣,其水是隨支比肩而來,交會於龍終之前而止。來龍的勢一起一伏,回覆始終,而與形順是葬於龍盡氣鍾之處,就永吉無兇的。
原文:夫重岡疊阜,羣隴眾支,當擇起特。大則特小,小則特大。參形雜勢,主客同情,所不葬也。
【詳解】 在重重峯巒,疊疊岡阜的地方,羣龍眾支會聚於明堂,選址點穴當區別其特殊的龍脈。如眾龍眾支都很大,則選取小的,羣龍眾支都是細小秀麗,則選取大的。參差不齊的形和險惡的勢,而且來龍穴(主)和水口、朝應的峯砂(客)都是同樣的險惡雜勢,決不可以葬。
原文:夫支欲伏於地中,壠欲峙於地上。支隴之止,平夷如掌。 故經曰:支葬其巔,隴葬其麓。卜支如首,卜隴如腳。形勢不經,氣脱如逐。
【詳解】 若是支龍在地中伏行,而隴龍在地上屹立高聳,無論是支龍或隴龍的勢止氣鍾,其明堂平坦如掌,就可以選制址或點穴。所以經書説:平地龍要葬在高處,而山地龍必須葬在山麓。因此,平地龍選址點穴在頭上,而山地龍選址點穴要點在山腳下。否則,葬法不合度,即山地龍若葬在最高處,平地龍若葬在低處,那就要脱氣,即擴散生氣。
原文:夫人之葬,蓋亦難矣。支壠之辨,眩目惑心,禍福之差,侯虜有間。
【詳解】其意以尋穴之難,雖差之毫釐,遠之千里也。
原文:山者,勢險而有也,法葬其所會。故葬者原其所始,乘其所止。審其所廢,擇其所相,避其所害。淺以乘之,深以取之,闢以通之,闔以固之。乘金相水,穴土印木,外藏八風,內秘五行,天光下臨,地德上載,陰陽沖和,五土四備,是以君子奪神功改天命。目力之巧,工力之具,趨全避缺,增高益下,微妙在智,觸類而長,玄通陰陽,功奪造化。
【詳解】 李定信注:本節總論葬法。 山,指來龍。來龍的龍勢若險要,必定有吉穴。葬法是葬其所會。即羣龍眾支會聚之所。要乘生氣必須要原其所始,即是從隨龍水的源頭,來龍起祖的祖山起。乘其所止,即是選址點穴在龍盡氣鍾而諸水會聚之處。審其所廢,即審察來龍是否為斷山、石山、童山等,明堂朝水朝峯是否有煞水峯等。擇其所相,即審擇來龍勢是否若水之波若馬之馳,穴場龍虎是否跡乎岡阜龍盤虎踞,朱雀水是否曲屈彎環悠揚清澈,朱雀峯是否尖圓高聳方圓秀麗等。避其所害,如理氣方面的消砂納水,形法方面的植樹造林等。坦夷宜淺,涸燥宜深,以乘生氣。對閉塞而遲緩的生氣要使之暢通,如穴場周圍是土而井底是石,當培土以通生氣。對於總合聚集的生氣要穩固以防其擴散。對外防止四面八方生氣噫而成風(外藏八風),對內要秘合五行。如此的乘金相水,即金水自相逢,其穴土(指“五土四備”的土)就自然印滋棺木骸骨。對上應天星,對下合地德,使九六沖和而不幹不濕、不高不低、不寒不熱,而含金木水火土的五土(即所有元素)四季具備。因此,君子奪神功改天命,即適應自然,改造自然,全憑目力的作用,工力的周全,以趨全美而避缺陷,增高益下,其中的微妙全在術者智力,按照上述規律類推,靈活運用,玄通陰陽,乘好生氣,自然就功奪造化。
徐弘裏補註:勢險,勢即百尺為形,千尺為勢的勢,指較遠之山峯、山脈,其勢即後文勢如萬馬、勢如巨浪、勢如降龍、勢如重屋;險,非險要之險,指天然屏障。勢險指遠處有雄偉、秀麗、有情的山峯、山脈作天然屏障。
原文:天光發新,朝海拱辰,龍虎抱衞,主客相迎,四勢端明,五害不親,十一不具,是謂其次。
【詳解】 天光發新是天星説,言天上諸星喜悦有情地發光,全部都拱向北鬥,是喻明堂內所有的朝峯都拱向墓穴。海指海水,言明堂內諸朝水,都流向庫墓休囚之位。辰,指墓穴和庫墓。 穴前有左右二龍虎砂抱衞以護生氣,穴和龍虎是主,朝應砂、水是賓。而賓之形如拜揖拱向主方,而主以向賓表相迎,是謂主客相迎。 四勢端明,即左龍右虎、前朱雀後玄武的形顯端莊嚴明。貴乎趨揖朝拱,端嚴而不鼓側,明淨而不模糊。情勢如此,烏有不吉!更欲不親五害。五害不親,指不受蟲、鼠、蛇、蟻、蠍五害侵犯。 十一不具,此特指上地而言,即不高、不低、不浮、不沉、不幹、不濕、不寒、不暑、不過大、不過小、不噫生氣。 李定信注:定穴扦穴,除上節為第一要求外,本節所説為其次。
原文:經曰:山來水回,貴壽豐財。山囚水流,虜王滅侯。
【詳解】 經書説:朝應峯及其支脈都向穴場朝拱來,而朝應水又是彎曲迴環,就主應高壽而財祿豐盈。如果山不秀麗、形狀怪異,而水又直流出去,就要主應虜王或滅侯了。
徐弘裏補註:山來水回,指山環水抱。山囚水流,指山不環抱、逼壓、反背無情,水直來直去
原文:夫土欲細而堅,潤而不澤,裁肪切玉,備具五色。幹如穴粟,濕如割肉,水泉砂礫,皆為凶宅。 【詳解】 穴場的土欲細嫩 ,潤而無餘氣,即潤而不粘手,如切脂肪裁脆玉,並且具備金木水火土五色,即具備所有元素。若是土幹如埋藏的粟,鋤之成硬粒,散而不粘,好像含水分的細砂小石一樣,如此的土質都是凶宅。
原文:經曰:地有四勢,氣從八方,夫葬以左為青龍,右為白虎,前為朱雀,後為玄武。玄武垂頭,朱雀翔舞,青龍蜿蜒,白虎順俯。形勢反此,法當破死。故虎蹲謂之銜屍,龍踞謂之嫉主,玄武不垂者拒屍,朱雀不舞者騰去。
【詳解】 經書説:“四勢”與“八方”,是以穴場為中心,專指穴場的四面八方,是活動性的。 穴場的四勢,左為青龍,右為白虎,前為朱雀,後為玄武。朝應峯是尖齊高聳,方圓秀麗,就稱為朱雀翔舞。左邊青龍砂向內(穴場)彎曲有情,謂之青龍蜿蜒。右邊白虎向內彎曲而頭朝外,謂之白虎順俯。這樣的四勢就可稱為吉地。 形勢反此,就主應破敗死絕。如虎蹲着昂頭就稱為銜屍,龍踞,即龍單獨蹲着,謂之嫉主。玄武不垂頭,即生氣未鍾,謂之拒屍。朱雀不舞,即朝峯不秀而水直流,謂之騰去。如此的穴場,即為兇藏。
原文:蓋噫氣為能散生氣,龍虎所以衞區穴。疊疊中阜,左空右缺,前曠後折,生氣散於飄風。經曰:騰漏之穴,敗槨之藏也。
【詳解】 李定信注: 由本節看來,噫氣是會散生氣的。 所謂噫氣,就是生氣的擴散,噫氣是多方面的,如生氣的外盈而外溢,即來龍生氣強盛,無龍虎衞穴,或扦穴不正,陰宅封閉不妥,陽宅通風不良等,都會噫氣。 為防止生氣擴散,須龍虎來衞區穴。但是疊疊的中阜,伸出的土山,左空而右缺,兩旁沒有龍虎和隨龍水,前面又是曠野,無砂水或砂水不秀麗,後山又是破折,像這樣的穴場,生氣就是散於飄風,即生氣噫而成風。所以經書説:是騰漏的穴位,腐爛棺木之藏。
原文:土圭測其方位,玉尺度其遐邇。以支為龍虎者,來止跡乎岡阜,要如肘臂,謂之環抱。以水為朱雀者,衰旺系乎形應,忌乎湍激,謂之悲泣。
【詳解】 土圭是羅盤的始祖,古人於地中豎杆觀日景以定方位節候而制的工具。在羅盤中央豎一小杆,長約寸許,盤的圓周註記十二地支,以子午為北南,卯酉為東西,順時針方向排列。在晴朗日照天,可豎中央小杆以觀日影,而測定方位和時辰。 玉尺,已無考了,在江西贛州地區,地理術用的尺度有三種:一、魯班尺,比過去的老尺和現行的市尺要長些。贛南民間泥木工用的都是魯班尺。二、玄女尺,以魯班尺的九寸為一尺,贛南民間泥木工造房建墓算步,都用玄女尺,即一步九寸,或十步九尺寸......三、門光尺,每尺有財、病、禮、義等八寸,每寸長是魯班尺的一寸八分,八個字共計魯班尺一尺四寸四分。是木工專門計算門的大小尺寸用的。 土圭測其方位,玉尺度其遐邇。就是以土圭來測定方位,以玉尺來度量遠近。 若以龍的分支為龍虎,其來與止好像是岡阜的足跡,即不宜高,其形如肘臂向內彎曲,稱為龍虎環抱。 要加以説明的是,龍虎有兩個概念: 一、衞區穴的龍虎,在明堂屬於主方,其來止必須跡乎崗阜,而穴與龍虎之間不能有水流隔開。若有水流隔開,則屬於賓方,就不可以衞區穴了。 二、四勢的龍虎,與穴場有水流隔開的,凡屬左邊的山峯或支脈都屬於四勢的青龍方,凡屬右邊的就稱白虎方,凡屬穴場後方的,就謂之玄武方。凡屬穴場的前方,就稱之朱雀方。 若是以水為朱雀,其衰或旺都是看它的形應,以之玄屈曲,悠揚清澈為盛,以混濁直流為衰。忌湍激,若是湍激,就稱為悲泣而不潔。
原文:朱雀源於生氣,派於未盛,朝於大旺,澤於將衰,流於囚謝,以返不絕。法每一折,儲而後泄,洋洋悠悠,顧我欲流,其來無源,其去無流。
【詳解】 朱雀源於生氣,朱雀指水,水是源於生氣,以步砂量水的長生十二宮來説是處於胎養宮位。派於未盛,未盛即是將盛,水是將盛於分支的合流,處於長生十二宮的長生宮。朝,言國家辦事之舉,如羣臣會聚的朝堂,朝於大旺,即諸水合聚於大旺,即長生十二宮的帝旺宮位。澤,即餘氣,澤於將衰,即水的大旺之餘,就是水的將衰期,即處於衰宮。囚謝,是禁錮,水流於囚謝,即禁錮於海或大湖,即處於病、死、墓、絕宮位。以返不絕,水的運動變化規律,就是循着 從生至旺、經衰到死的循環往返過程而運動變化。 納水的方法,要求水變化過程的每個轉折點要有停留,流線要屈曲之玄有情。洋洋悠悠的顧我欲留,即捨不得流出水口。而水的發源地遠,羣山遮蔽,看不見其來。流出去,要水口禁閉,而看不見其流出。
徐弘裏補註:朱雀,指前朝或向上;源於生氣,指發源於陰陽之氣;未盛,指生,即生旺死之生;朝於大旺,朝指向上,大旺即是盛,生旺死之旺;澤於將衰,澤指水之寬大處,將衰,指非衰敗之位,即旺處,旺極之後而衰;流於囚謝,流指去水,囚謝指衰敗,即是死,生旺死的死。本節前六句是講,朱雀(朝峯、朝水、向)發源於陰陽二氣,來脈要在生旺之位,向首之朝峯、朝水要在旺位,可見的寬大之水亦要在旺位,去水要在衰死之位。
原文:經曰:外氣所以聚內氣,過水所以止來龍。千尺之勢,百尺之形,勢來形止,前親後倚,為吉藏也。
【詳解】 所謂外氣,就是明堂的堂氣。明堂是羣砂諸水會聚的地方,所以砂、水都有他的生氣,只要他們的勢與形和生氣的流動方面是對穴位有利,堂氣就可以聚內氣。“過水所以止來龍”,所謂過水是指隨龍水,龍盡處的左右水,在穴前將來的水,就稱為過水。來龍奔騰入首到頭,前面二水或多水交會,就是止住了來龍往前奔騰,所以謂之過水所以止來龍。 來龍從遠方千尺之勢,到了結穴之處為過水所止而成百尺近形。即是龍盡氣鍾。堂前又有砂水向穴場朝拱前親,而後面又是禽伏獸蹲作為倚靠。如此的前親後倚,就是吉藏了。
原文:勢如萬馬,自天而下,其葬王者。勢如巨浪,重巔疊嶂,千乘之葬。勢如降龍,水繞雲從,爵祿三公。勢如重屋,茂草喬木,開府建國。勢如驚蛇,屈曲徐斜,滅國亡家。勢如戈矛,兵死刑囚。 勢如流水,生人皆鬼。形如負扆,有壠中峙, 法葬其止。
【詳解】 李定信注:本節述勢。 勢如萬馬的奔騰,好像從天上降到地面,是帝王的葬地。勢如巨浪,起伏奔騰,一起一伏如重嶺疊嶂,是公侯的葬地。勢如降龍,次於從天而降,而環山水繞,是國老三公的葬地。勢如重屋,次於降龍,起伏不太大,而草木茂盛,是開府建國的京都。勢如驚蛇,彷彿是打草受驚的蛇,屈曲而沒有規律,是要滅國亡家的葬地。勢如戈矛,像兵刀武器的鋒利亂竄,要遭兵禍或竄獄之災。勢如流水,一直往低下降而不起,生人好像是死鬼。勢如伏扆,好似揹負屏障,並且有山從中突起向前奔跑,就切不可葬了。
原文:王侯崛起,形如燕巢,法葬其凹,胙土分茅。 形如側壘,後岡遠來,前應曲回,九棘三槐。形如覆釜,其巔可富。 形如植冠,永昌且歡,形如投算,百事昏亂。形如亂衣,妒女淫妻。 形如灰囊,災舍焚倉。 形如覆舟,女病男囚。形如橫幾,子滅孫死。 形如卧劍,誅夷逼偕。 形如仰刃,兇禍伏逃。牛卧馬馳,鸞舞鳳飛,螣蛇委蛇,黿鼉鱉龜,以水別之。牛富鳳貴,騰蛇兇危,形類百動,葬着非宜,四應前按,法同忌之。
【詳解】 李定信注:前節述勢,本節專述形。 主王侯的穴位,其形像燕子窩,周圍高而中央低陷,應葬在凹部,可以得到豐厚的祭肉,以及分封諸侯。形如軍壘之側,一層層的岡巒從遠方而來,堂前朝應水屈曲如環,就主出九棘三槐。 形如倒置的鐵鍋,葬其頂部就主應富貴。 形如戴了帽子,永遠都會昌盛。 形如算盤珠零亂不堪,主應百事昏亂。 形如亂穿或亂放的衣服,就主淫亂而妒的妻子。 形如灰袋子,主陽宅會有火災。 形如翻沉下的船,婦女要生病,男子入班房。 形如橫放的桌子,主應斷裔絕孫。 形如卧倒的劍,主應被誅殺。 形若像仰放的刀,主應而伏逃。 牛卧倒、馬奔馳、鶯舞、鳳飛、騰蛇,以及委蛇黿(音元爬行動物體大)鼉(音馱鱷魚的一種)鱉龜等等各種形的穴場的好壞,必須以穴場的水來區別。 雖然牛是主富,鳳是主貴,蛇就主兇危。但它們的形象不是靜止的而是運動變化的,隨便葬是不適宜的。四周的山嶺朝應與穴場逼近,在葬法上同樣要避忌。
原文:山之不可葬者五:氣以生和,而童山不可葬也;氣因勢而來,而斷山不可葬也;氣因土行,而石山不可葬也。氣以勢止,而過山不可葬也。氣以龍會,而獨山不可葬也。經曰:童斷石過獨,生新兇,消已福。
【詳解】 不可以葬的山有五種: 第一, 生氣貴於生和,生,是發生、產生,即陰陽的鬥爭;和,是生氣所產生之物 。童山生氣薄弱而不生物,因此,童山不可葬。 第二, 氣因勢來,生氣的發生發展運動變化由龍勢來體現,凡被鑿斷的山脈,或挖深溝斷了骨的斷山,也是不可以葬的。 第三,氣因土行,生氣是土形氣行的。因此沒有土的石山,生氣不能運動變化,所以石山是不可以葬的。 第四,氣以勢止,勢止則龍止,龍止成形氣鍾,因此勢未止,即龍仍在中途奔騰的過山,沒有諸水會聚,羣砂聚集,不可以葬的。 第五,氣以龍會,周圍是低陷的地形,或周圍是水,而沒有過脈的獨山不可以葬。 李定信注: 過山,是行龍中途跌落過峽處,即龍仍然在奔騰,而未落穴之山 。 獨山,是龍盡氣鍾,無脈過前面的山。前者,無羣砂翕(音熙:和順)聚諸水交會之處,而後者有諸水會聚,羣砂翕聚的明堂。 經書説:童山、斷山、石山、過山、獨山都不可葬,如果葬了就要產生新的災禍,或消除已得到的福氣。
原文:經曰:穴有三吉,葬有六兇。藏神合朔,神迎鬼避,一吉也。陰陽沖和,五土四備,二吉也。目力之巧,工力之具,趨全避缺,增高益下,三吉也。陰陽差錯為一兇,歲時之乖為二兇,力小圖大為三兇,憑恃福力為四凶,僭上逼下為五兇,變應怪見為六兇。經曰:穴吉而葬兇,與棄屍同。
【詳解】 經書説:“穴有三吉”。 神,本是指發生萬物的天帝,這裏是指發生萬物的生氣。朔,本是月朔、即望朔,,這裏是指用事的年月日時。藏神合朔是説葬要乘生氣合吉時,神迎鬼避是擇迎吉利的避除不吉利的,就是一吉。 葬的外氣,即堂氣要陰陽沖和,而內氣即來,龍氣聚的,穴內要金木水火土五土的各種元素四季俱備,稱為二吉。察勢正確,扦穴合度,能趨全吉而避一缺,善者益善,不善者而增善,謂之三吉。 一兇,陰陽差錯。乾為陽,坤為陰。龍屬陽,水屬陰。把陰作陽處理,或把陽作陰處理,就稱之為陰陽差錯。 二兇,歲時之乖。乖者,戾也,異也,背也。古人及今人造葬都得選吉日良辰,所謂“不得真龍得年月,也應富貴發人家”。因此,造日或葬日的歲時有乖,即為二兇。 三兇,力小圖大。龍氣微弱,就不應扦大,如果穴場明堂不到一平方公里,而扦數千户或更多,就稱為力小圖大。 四凶,憑恃福力。認為自己有福力,可不必禁忌一切,亂扦就可得到好地,就稱為憑恃福力。 五兇,僭上逼下。僭,假也。逼,是逼迫。以敗槨之藏冒充好地,掛羊頭賣 狗肉,以假亂真,都稱僭上。是吉藏硬説是腐骨之藏,是好地硬説是壞地,等都稱逼下。僭上逼下稱為五兇。 六兇,變應怪見。變,是變更變化。應,是應該、恰當,合乎事物的規律。怪見,不是一般的見解。凡屬審龍、格龍、選址、點穴、定向等,都必須依照規律進行,變應怪見就是六兇。 經書説:穴雖然是吉的而葬兇,如同棄骨拋屍。
原文:經曰:勢止形昂,前澗後岡,龍首之頻,鼻顙吉昌。角自滅亡。耳致侯王,唇死其傷。宛而中蓄,謂之龍腹,其臍深凹,其後世福。傷其胸肋,朝穴其哭。是以禍福不旋日。經曰:葬山之法,若乎谷中,官應速也。
【詳解】 經書説:來龍奔騰的勢靜止後(勢止),其形表現得生氣旺盛而高貴(形昂),必定是穴前是諸水會聚(前澗),而穴後是禽伏獸蹲的山岡(後岡)。龍的起祖就分支很多(龍首,即龍的起祖。 之,同支。 頻,頻繁,很多)。而且開始奔騰的氣魄如同從雲霄降到地面一樣,表示生氣旺盛的勢(鼻,鼻祖,開始的意思。 顙,從雲霄降到地面。 吉昌,旺盛的生氣)。 若是龍起祖就沒有分支,就如同無角的死蛇沒有生氣。(角,龍角,即龍的分支。自,是“鼻”的古字,龍的起祖。 滅亡,死蛇沒有生氣)。 旺盛的生氣就如同帝王諸侯一樣的威嚴(耳耳,旺盛之意,耳耳致王),也如同君王諸侯一樣的執應八方,招致八方生氣以應穴(耳耳致侯)。 要禁忌的是震驚龍脈戕害擴散生氣(其,同忌。唇,震驚也。死,震驚致死。傷,害,損害,擴散)。生氣是積蓄於形如丘山之丘的凸起部(宛,丘山之丘。宛而中蓄)。即稱為龍腹的地方(謂之龍腹)選址點穴與其深凹的臍部(其臍深凹)。這樣他的後代必定是得福的(其後世福)。 穴前明堂所忌是受傷害(傷,傷害。其,同忌。胸肋,喻明堂)。朝穴的砂水切忌悲哭(朝穴其哭)。災禍即日就會降臨(禍不旋日)。 所以,經書説:葬山的方法,必須在(若乎)龍水交會的谷中(谷,泉之通川為谷)。這樣百福百事就能隨意地很快得到(官,猶事也。謂各得其事。應,應手,順意,官應速也)。 在末節,古人《晉書》把角釋為龍角,耳釋為龍耳。今人更把首、鼻、顙、角、耳、唇釋為龍頭、龍鼻、龍額、龍角、龍耳和龍唇。我認為是錯誤的。郭璞的文章寫得很好,決不會作如此的總結。

葬經作者簡介

葬經個人基本信息

姓名:郭璞
郭璞 郭璞
別名:郭景純
性別:男
生辰: 276年
祭日: 324年
籍貫:河東聞喜
地區:山西省聞喜縣
國家:中國(東晉時期)
職業:風水大師 文學家

葬經生平簡介

郭璞(pú)(276年—324年),字景純,河東聞喜縣人(今山西省聞喜縣),西晉建平太守郭瑗之子。東晉著名學者,既是文學家和訓詁學家,又是道學術數大師和遊仙詩的祖師。
另有《青烏先生葬經》,非慣常所言之《葬經》,勿混淆。《青烏先生葬經》早於郭璞《葬經》,《青烏先生葬經》前有署名為金丞相兀欽仄的序文,序文稱:“(青烏)先生漢時人,精地理陰陽之術,而史失其名。晉郭氏《葬書》引經曰為證者,即此是也。”
西晉末年郭璞預計到家鄉戰亂將起,於是避地東南。過江後在宣城太守殷□幕下任參軍,後又從宣城東下,被當時任丹陽太守的王導引為參軍。晉元帝即位後,任著作佐郎,遷尚書郎。後任大將軍王敦記室參軍。因勸阻王敦圖逆,被害。追贈弘農太守。據説王敦問他你既然善於占卜,那麼你能知道你自己的死期麼?郭璞從容回答,我知道就在這個時候,遂慨然就義。表現了他維護國家統一,反對分裂的高尚愛國情操。郭璞所作《遊仙詩》反映對神仙境界的追求,表現優生避禍的心情。所著《爾雅注》《爾雅音》《爾雅圖》《爾雅圖贊》,集前代《爾雅》學的大成。今存《爾雅注》三卷,刊入《十三經注疏》中,又有《方言注》,以晉代語詞解釋古語,可考見漢晉語言的流變。 郭璞風水界泰山北斗,風水: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山主人丁,水主財。風生水起魚水堂五行屬水主管財富、智慧。

葬經歷史評價

中國文化史上,郭璞是一位不可忽視的重要人物。他不僅為發展遊仙詩、山水賦作出重大貢獻,而且為發展訓詁學神話學立下汗馬功勞。故他在學術界素有詩人、辭賦家語言學家、神話學家之桂冠。在風水領域內,他集歷代中國風水之大成,廢除了八宅風水術,撰寫了具有古代科學思想的《葬書》《玉照定真經》等書,奠定了中國風水—葬乘生氣的理論基礎,使其成為風水名家,受後世代風水界的推崇,被尊稱為東晉後歷代中國風水的鼻祖。
郭璞在古文字學和訓詁學方面有頗深的造詣,曾註釋《周易》《山海經》《爾雅》《方言》及《楚辭》等古籍。郭璞詩文本有數萬言,“詞賦為中興之冠”《晉書·郭璞傳》,多數散佚。今尚存辭賦10篇,較完整的詩18首。《隋書·經籍志》記載有“晉弘農太守《郭璞集》17卷”。今不存。明張溥輯有《郭弘農集》 2卷,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相傳從河東郭公,授青囊九卷,洞悉陰陽、天文、五行、卜筮之事。亦有傳説郭璞系得青烏子所授。有傳説青烏子即東漢張天師。
璞於元帝時會召為“著作佐郎”,帝崩,璞亦以母喪去職。世傳《葬書》《青囊經》為其遺作。 郭璞是歷史上第一個給風水定義的人,他在《葬書》中雲:葬者,乘生氣也。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 後人都視郭璞為風水史上之鼻祖。

葬經作品鑑賞

《葬經》,漢青烏先生撰。青烏先生,乃一託名。我國的喪葬文化一直較為發達,相對文獻也較為豐富,而其中則首推青烏子的《葬經》《葬經》的思想內容為後來的風水書所承襲和發揮。青烏子的《葬經》可謂風水之宗,要了解中國風水文化,不得不從青烏子《葬經》始。
參考資料
  • 1.    郭璞. 四庫存目 青囊彙刊 1 青囊秘要[M]. 北京:華齡出版社, 2017.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