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葫蘆蘚

(葫蘆蘚科葫蘆蘚屬植物)

鎖定
葫蘆蘚(Funaria hygrometrica Hedw.),葫蘆蘚科葫蘆蘚屬直立矮小草本,淡綠色,莖單生,基部有假根;葉簇生於莖頂,卵形至舌形,先端漸尖,全緣;雌雄同株異苞蒴,雄苞蒴頂生,雌苞蒴則生於雄苞蒴下面的短側枝上;蒴柄細長彎曲,孢蒴彎梨形,不對稱;蒴帽兜形,有長喙,形似葫蘆瓢狀;無花; [7-8]  葫蘆蘚因長柄的頂端生有一個葫蘆狀的結構而得名。 [6]  [9] 
葫蘆蘚生於氮肥豐富的陰濕地區,分佈於東北、華北、華東、華中及西南地區; [10-11]  性喜腐殖質豐富的陰濕地面; [12]  以孢子繁殖。 [8] 
葫蘆蘚氣微,味淡,可祛風除濕,止痛,止血,主治風濕痹痛,鼻竇炎,跌打損傷,癆傷吐血。《全國中草藥彙編》記載葫蘆蘚:“除濕止血,主治癆傷吐血,跌打損傷,濕氣腳痛。” [10] 
中文名
葫蘆蘚
拉丁學名
Funaria hygrometrica Hedw.
別    名
石松毛
植物界
真蘚門 [6] 
真蘚綱
葫蘆蘚目
葫蘆蘚科
葫蘆蘚屬
葫蘆蘚
命名者及年代
Hedw.,1801

葫蘆蘚植物學史

葫蘆蘚因長柄的頂端生有一個葫蘆狀的結構而得名。 [6]  [9] 
葫蘆蘚 葫蘆蘚

葫蘆蘚形態特徵

植物體叢集或呈大面積散生,呈黃綠色帶紅色。莖長1-3釐米,單一或自基部分枝。葉往往在莖先端簇生,干時皺縮,濕時傾立,呈闊卵圓形、卵狀披針形或倒卵圓形,先端急尖,葉邊全緣,兩側邊緣往往內卷,長4-5毫米,寬1.2-1.8毫米;中肋至頂或突出。孢蒴梨形,不對稱,多垂傾,長3-4.5毫米,直徑1.5-2毫米,具明顯的台部;蒴齒兩層,外齒片與內層齒條對生,均呈狹長線狀披針形。 [1] 

葫蘆蘚生長環境

葫蘆蘚主要是氮肥豐富的陰濕地區,性喜腐殖質豐富的陰濕地面; [12] 
葫蘆蘚 葫蘆蘚

葫蘆蘚分佈範圍

葫蘆蘚在全世界廣泛分佈。 [5]  在中國分佈於中國東北、華北、華東、華中及西南等地區。多生於田邊地角或房前屋後富含氮肥的土壤上,亦多見於林間火燒跡地上,在林緣、路邊、土地上及土壁上也常見。 [2] 

葫蘆蘚繁殖方法

葫蘆蘚以孢子繁殖。 [8] 
葫蘆蘚
葫蘆蘚(3張)
葫蘆蘚為雌雄同株異枝植物產生精子器的枝的頂端葉形較大,而且外張,形如一朵小花,稱為雄器苞(perigonium),雄器苞中含有許多精子器和側絲。精子器棒狀,基部有小柄,內生有精子,精子具有兩條鞭毛,精子器成熟後,頂端裂開,精子逸出體外。側絲由一列細胞構成,呈絲狀,但頂端細胞明顯膨大,側絲分佈於精子器之間,將精子器分別隔開,其作用是保存水分、保護精子器,產生頸卵器的枝的頂端如頂芽,為雌器苞(perigyrium),其中有頸卵器 [13]  數個。頸卵器瓶狀,頸部細長,腹部膨大,腹下有長柄着生於枝端領卵器頸部壁由一層細胞構成,腹部壁由多層細胞構成;頸部有一串頸溝細胞,腹部內有一個卵細胞,頸溝細胞與卵細胞之間有一個腹溝細胞。卵成熟時,頸溝細胞和腹溝細胞溶解,頸部頂端裂開,在有水的條件下,精子游到頸卵器附近,並從頸部進入頸卵器內,與卵受精,形成合子。 [3] 
孢子成熟後從孢蒴內散出,在適宜的條件下萌發為單列細胞的原絲體,原絲體向下生假根,向上生芽,芽發育成有似莖、葉分化的配子體。從葫蘆鮮的生活史看,它和地錢樣,孢子體也寄生在配子體上,不能獨立生活所不同的是,孢子體在構造上比地錢復雜。 [3] 

葫蘆蘚栽培技術

  • 採集孢子體
採集野生的葫蘆蘚孢子體要在每年中夏以後進行。葫蘆蘚的孢子體一般在中夏以後開始出現,夏末秋初大量成熟,這段時間是採集葫蘆蘚孢子體的最佳期。外出採集時要攜帶瓶子和鑷子。用鑷將那些蒴柄已經變成紅色,葫蘆形孢蒴飽滿的孢子體輕輕取下,放入瓶中,蓋好。孢蒴綠色的表明孢子還未成熟;蒴帽脱落的孢子又已散出,均無採集價值。為防止孢子體乾燥後蒴帽脱落導致孢子散出,要將廣口瓶封好,避免瓶中水份過度散失。採集後,要將裝有葫蘆蘚孢子體的廣口瓶放在室內避光陰涼處保存。
  • 製備繁育試管
在室內繁育葫蘆蘚的器皿可用花盆,也可以用玻璃試管或者用其它的器皿。用玻璃試管更便於操作,管理和觀察。製備玻璃繁育試管可在春季進行,製備方法比較簡單。製備時先將浸在水中多天的磚塊碎成菜豆粒大小的碎塊, 加在20毫升的玻璃試管內,每隻試管內放5克左右,再在磚塊上面加黑鈣土2克。用滴管在每隻試管內滴加清水,至部分磚塊露出含水飽和為止。棉團封好試管口,放在試管架上。試管架要放在室內直射光線照不到的地方,防止強光照射。以後要隨時觀察,注意保持試管濕潤,防止乾燥。
  • 接種
接種野生的葫蘆蘚孢子可在春夏兩季進行。初夏,室温上升至15℃,就可接種。接種時用鑷子或針將採集的葫蘆蘚孢子體上的孢蒴撕破,將黃色的孢子散落在繁育試管中,滴加2滴清水,用棉團塞好試管口,接種工作就完成了。接種後的試管仍放在試管架上,放在室內避光處培養。
  • 培養和觀察
葫蘆蘚接種後,每隔2—3天要用滴管加水幾滴,並放在室內陽光直射不到的地方,要防止乾燥或暴曬。20幾天後,可見葫蘆蘚的芽體,芽體逐漸長大,約1個月後,形成了植物體。夏末秋初,葫蘆蘚的綠色孢子體出現並逐漸成熟。

葫蘆蘚主要價值

葫蘆蘚氣微,味淡,可祛風除濕,止痛,止血,主治風濕痹痛,鼻竇炎,跌打損傷,癆傷吐血。《全國中草藥彙編》記載葫蘆蘚:“除濕止血,主治癆傷吐血,跌打損傷,濕氣腳痛。” [10] 

葫蘆蘚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8年 ver 3.1)——無危(LC)。 [4] 
參考資料
  • 1.    黃璐琦,詹亞華,張代貴主編.神農架中藥資源圖志 第1卷[M].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11:325
  • 2.    李勇主編.中國中草藥圖典 上[M].青島出版社,2019.01:295
  • 3.    劉春宇,陸葉,尹海波主編.藥用植物學與生藥學[m].蘇州大學出版社,2014.12:188-189
  • 4.    Funaria hygrometrica  .iucnredlist[引用日期2022-03-08]
  • 5.    劉全儒.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動植物圖譜[M].中國環境出版集團,2018.08:36
  • 6.    葫蘆蘚 Funaria hygrometrica|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引用日期2023-03-13]
  • 7.    朱華,戴忠華. 中國壯藥圖鑑 下[M]. 2020:784.
  • 8.    曲同寶編著. 淨化空氣植物大圖鑑[M]. 2019:35.
  • 9.    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自然室編. 生物學 第1冊[M]. 1993:14.
  • 10.    李世全主編. 秦嶺巴山天然藥物志[M]. 1987:731.
  • 11.    李勇主編. 中國中草藥圖典 上[M]. 2019
  • 12.    楊繼華. 生物標本製作學[M]. 1987:8.
  • 13.    頸卵器植物  .中國科普博覽[引用日期2023-04-1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