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董非

鎖定
董非,本名董飛,1989年春天生於河南夏邑。15歲開始寫詩,作品散見於《詩選刊》、《散文詩》、《中國詩歌》、《山西文學》、《河南作家》、《佛山文藝》、《文學與人生》等多種刊物
中文名
董非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河南夏邑
代表作品
詩選刊》
《散文詩》
《中國詩歌》

董非主要作品

《火車穿過北方的麥田》
火車穿過北方的麥田
像穿過我童年的記憶
我目睹着窗外麥子的成熟
車廂裏塞滿了返鄉的農民工
我想起了瘦弱的故鄉
想起了更多的村莊與農民
我發現自己
突然愛上了車廂裏的那股陌生
這是五月末的一天
火車穿過北方的麥田
像穿過我十九年來的宿命
周圍的風一一翻開
我午後的青春細節
《在這個城市我聽見一隻斑鳩在鳴叫》
我願意花一個夜晚
説出整個夏天的秘密
然而
一隻鳥的鳴叫在這個城市是困難的
我想像不出
它需要穿過多少條道路、柵欄
林立的樓羣
它的聲音
需要穿透多少張鐵絲網狀的防盜窗
以及內心的隔音玻璃
盛夏時節,在這個城市
我聽見一隻斑鳩在鳴叫
它的叫聲
先是將我與這座城市一陣陣刺痛
然後是這個夏天
《慄園路》
慄園路口的蛇皮袋打着瞌睡
他依靠在一輛老式自行車下
風吹着,他顯得單薄而倦怠
廣場北側的那家至尊咖啡屋
出售青春的顏料
人們需要一個下午
消磨嘴巴的荒涼
我們的房子有些潮濕
窗簾散發出雨的鹹澀
你反覆地追問我時光的形狀
它多像窗外發黃的五月

董非人物評價

董非的詩歌沒有故作高深,而是直面80後所面對的現實語境,並且試圖説出他們那一代人的“詩意的思想”。我為他的這種明智的詩學選擇與寫作路向而高興。因為他沒有被鋪天蓋地的後現代所蠱惑,而是認清了我們的國情是前現代、現代和後現代雜糅共生。質言之,董非的詩歌是一種建構性很強的詩歌。而這正是我們詩歌未來應該走的路子。
——楊四平(著名詩評家、安徽師大文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
作為近乎90後的年輕人,可貴的是他細膩的對現實世界的關注,對底層生活的關注。詩歌猶如電影的分鏡頭,表達着眼前世界和回憶,深有寓意地表達出了悲天憫人的情懷,這樣的創作心態很可貴。作為年輕的詩人,我知道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我也深切地理解,此刻成功對他的意義。我相信憑藉他勤奮的努力和好學謙虛的精神,成功對他將是必然。我在遠方為他祝福!
——馬知遙(著名詩評家、文學博士、山東藝術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