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董文蔚

鎖定
董文蔚(?-1268年),字彥華,真定府藁城(今屬河北)人,元朝將領董俊的次子,元朝將領董文炳之弟,元朝將領。 [1-3] 
董文炳襲父職為藁城令,董文蔚總理家事。太宗十三年(1241年),董文蔚自領民兵一隊隨大軍渡淮攻宋。憲宗四年(1254年),授藁城等處行軍千户,南鎮鄧州。先後修光化、毗陽、棗陽等城。 [2-3] 
憲宗七年(1257年),董文蔚攻襄陽,奪樊城外城。憲宗九年(1259年),將鄧州兵隨憲宗攻四川。世祖中統二年(1261年),以鄧州兵入為武衞軍千户,留屯上都。次年,領兵圍李璮於濟南城南。後董文蔚死於上都炭山。 [1]  [3] 
彥華、顏華
所處時代
元朝
出生地
真定府藁城
逝世日期
1268年
主要成就
討伐南宋
本    名
董文蔚

董文蔚人物生平

董文蔚持重而敦厚,沉默寡言,不事嬉戲,立志勤苦,讀書不知疲倦。長大後,善騎射膂力絕人。事母至孝,接人謙恭,凡所與交,不論貴賤長幼,待之無異。甚至一,必正容端禮,俯首幾至於地,徐徐起拱,人所難能。兄董文炳為藁城令,厲精於政,家務都委託於董文蔚,凡供給祭祀賓客之事,無不盡心。
元太宗十三年(1241),起民兵南征,董文炳命董文蔚率十七人,私整鞍馬衣甲,自為一隊,與眾軍渡淮河
元憲宗四年(1254),忽必烈滅大理,還駐六盤山。董文炳以董文蔚孝謹公勤,可委以事,解所佩金符以讓,得到忽必烈的嘉賞,授藁城等處行軍千户。南鎮鄧州,與荊州襄陽接境,沿邊城壁未築。冬十一月,築城光化。元憲宗五年(1255),築城昆陽。元憲宗六年(1256),築城棗陽。董文蔚總管工程,治板幹,具畚鍤,儲餱糧,運木石,程其工力,時其飢飽,藥其疾病。董文蔚見到工人,常以善言撫之,不事威猛。眾人紛紛感激説:“他將領役,鞭打怒辱,不恤困苦。今董侯仁愛若此,我們安忍負之!”各人盡力成之。
元憲宗七年(1257),攻襄陽,樊城南據漢江,北阻湖水,卒不得渡。董文蔚夜領兵士,於湖水狹隘之處,伐木拔根,立於水,實以薪草為橋樑,頃之即成。至天亮,大軍渡將,包圍已合,城中大驚異之。董文蔚復率拔都軍奪其外城,論功第一。
元憲宗九年(1259),元憲宗伐宋,入四川,董文蔚奉詔,率鄧州兵隨從,由褒斜道劍閣,而劍州閬州因平地不能守,置州府于山上。董文蔚率軍通過大獲、雲頂、長寧、苦竹諸寨,長驅而前。至釣魚山,懸崖峭壁,惟一徑可登,宋軍恃險阻不降。元憲宗命攻之,董文蔚率軍進攻,激勵將士,挾雲梯,冒飛石,履崎嶇以登,直抵其寨苦戰,不一會兒,兵士被傷,不得不收兵。元憲宗親見之,加以賞賚。
中統二年(1261),元世祖置武衞軍,董文蔚以鄧州兵入為千户。元世祖北狩,留屯上都
中統三年(1262),李璮反,據濟南,董文蔚以麾下軍圍其南面,力戰,城破,李璮被誅,奏功還。
至元五年(1268)七月十七日,以疾卒於上都之炭山。弟董文忠時任樞密僉院,請求護喪南還,元世祖甚憫之。
泰定年間(1323~1328),追贈明威將軍、僉右衞使司事、上騎都尉、隴西郡伯。 [1-2] 

董文蔚親屬成員

父:董俊
兄:董文炳 [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