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董彥彬

鎖定
小老合,本名董彥彬。1997年10月出生於山東濟南。相聲演員、快板演員、電台主持人。2013年加入濟南相聲俱樂部。2014年拜快板演員李連偉為師學習快板藝術。
本    名
董彥彬
外文名
Dong Yan Bin
民    族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山東濟南
出生日期
1997年10月
畢業院校
濟南藝術學校在讀
身    高
183 cm
體    重
60 kg
經紀公司
濟南相聲俱樂部
代表作品
心病
職    業
相聲演員、快板演員、電台主持人
別    名
小老合
師    承
著名快板演員李連偉先生
要能被人稱“老合”,還真得有兩把刷子
“小老合”董彥彬 “小老合”董彥彬
 16日晚,董彥彬一共表演了四個節目,快板段子《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還跟青年相聲演員華青、孫宗可搭檔説了三段相聲,無論捧哏還是逗哏,13歲的“小老合”都很出彩。
“小老合”董彥彬
“小老合”董彥彬(22張)
空中四合院·芙蓉館坐落在天橋區政府西鄰,這裏是濟南市為數不多的幾個曲藝演出場所之一。每到週末,坐着公交車到芙蓉館説相聲成了董彥彬最快樂的事。半年多來,董彥彬已經有了一批固定的粉絲,粘子(行話,指觀眾)裏還不乏大學生,都是專門衝着他來聽相聲。
“老合”,在曲藝界有特殊的含義:八面玲瓏,見人説人話,見鬼説鬼話。在曲藝界,要能被人稱“老合”還真得有兩把刷子。
5歲跟着爺爺聽收音機,小品聽了幾遍就能全背下來
“有人説,成功是99%的汗水加1%的天賦,但在曲藝界,如果沒有1%的天賦,再努力都白搭。”董彥彬的搭檔孫宗可比他大十幾歲,他對董彥彬的評價是“傻面賊心”,而他這種天賦在5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顯露。
董彥彬1997年出生在濟南的一户普通家庭,父母都是鐵路職工,爺爺特別喜歡相聲小品。5歲時,有一天,他跟着爺爺聽收音機,裏面傳來趙本山的小品《心病》,可是沒想到,這個孩子聽了幾遍就全背過了。當時,董彥彬姥姥家已經有了電腦,那時候剛開始流行小品相聲flash,他就天天從網上看flash學相聲。有一天,他把姜昆的經典相聲《電梯奇遇》完完整整背下來,還在父親面前表演了一遍,這一表演特有成就感。“其實就是給我爸爸偏拉(濟南話,顯擺的意思)”,正好他父親也喜歡曲藝,就讓他學了段《玲瓏塔》,沒想到,董彥彬很快就學會了。在一次酒席上,父親讓他當着親戚朋友的面來了一段《玲瓏塔》,很給父親長臉。過了幾個月,父親又讓他在酒席上唱,可他説什麼也不想唱了,結果被父親一頓臭罵。“我也很生氣,等着吧,我再背新段子。”董彥彬不想總是重複已經學會的東西,他又開始跟着電腦學新的相聲段子,學完了就在酒席上表演。
先是在學校裏説相聲出了名,此後不斷獲獎
如果説在家裏“顯擺”是董彥彬在父親的強迫下不得已而為之,那麼,讓他真正嚐到甜頭的是在五年級的一堂語文課,從此,他堅定了要走曲藝表演的道路。
“小老合”董彥彬 “小老合”董彥彬
育文中學語文課上,語文單元的一個練習是討論語言藝術的魅力,老師佈置了一個作業,讓董彥彬跟同學搭檔説一段相聲。董彥彬跟同學表演了一段經典相聲《賣布頭》,沒想到“這一説,火了!”董彥彬一下子在學校裏出了名,語文課表演完後,又在學校六一節匯演中大放異彩。儘管在學校裏是個小明星,可是董彥彬畢竟沒有經過專業的訓練,他也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小老合”董彥彬
“小老合”董彥彬(11張)
有一天,他從校廣播裏聽到濟南市將舉辦一個少兒藝術比賽,於是自己一個人去報上名,這是他第一次參加全市的才藝比賽,最終憑單口相聲《好好説話》獲得了優秀獎。
而那次獲獎,也讓董彥彬建立了信心。六年級的那年冬天,他在北京舉辦的全國少年兒童語言類的比賽中,以一個相聲段子《山東二簧》拿下了銅獎。濟南市青少年宮的石老師一下子看中了董彥彬,説他長得像“馬三立”,於是帶他到青少年宮學習。一個月後,他又參加了一個星星火炬杯少年語言大賽,結果拿了濟南市一等獎。
相聲演員劉廣璽成了他的開蒙老師
“小老合”董彥彬與佳佳
“小老合”董彥彬與佳佳(3張)
參加比賽,除了增長技藝,也意味着機會。很快,董彥彬被山東快書演員趙福海相中,趙福海把他帶到了濟南曲藝演出場所明湖居。
“難道我能到明湖居演出啦?”董彥彬滿懷憧憬,跟着趙福海來到明湖居,一呆就是四五個月。可是這四五個月裏,董彥彬不知去過明湖居多少次,“愣是沒説話。”趙福海只讓他看,卻不讓他演。
“幹曲藝就得耐得住寂寞,這是趙福海老師在鍛鍊你。”孫宗可説,他入道時也有這種經歷,行話這叫“燻”園子。上台前必須在園子裏呆上幾個月,感受那種氣氛。
在明湖居“燻”了四五個月後,趙福海正式把董彥彬推薦給相聲演員劉廣璽。
“都會什麼呀?”董彥彬還記得第一次見劉廣璽老師的情景,劉廣璽坐在凳子上,對他根本不屑一顧。
董彥彬表演了段傳統相聲《八扇屏》,還來了個《報菜名》。“這個沒什麼了不起,還會什麼?”劉廣璽老師繼續問他。董彥彬又表演了太平歌詞、快板和鐵片大鼓,“太好了。”劉廣璽老師也看上了這棵苗子。劉廣璽一分錢學費沒要,收下了這個孩子。從此每週三和週日,董彥彬都到劉廣璽家學習,不過學的全是基本功。
曲不離口 有空就背相聲段子
對相聲的喜愛,已經讓董彥彬到了痴迷的程度,同齡的孩子們都在看着喜羊羊,吃着彩虹糖,唱着卡拉OK揮霍美好童年的時候,董彥彬寧肯把自己關在屋裏,背段子、練唱詞。
俗話説,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生活中的董彥彬已經分不清枱上和台下。
“我有個毛病,只要有空就愛背相聲段子。”董彥彬基本上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全都利用起來,連課間休息、上學路上也不放過。
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夥兒,終於有了出頭之日,董彥彬的姑姑從電視上看到,濟南市要舉辦泉城笑星爭霸賽,於是趕快把這個消息告訴了董彥彬,董彥彬一個人去芙蓉館報名參賽。經過初賽、複賽,董彥彬成功晉級決賽。
此後他被相聲演員羅廣興看中,並被推薦給芙蓉館。
董彥彬正式開始在芙蓉館固定演出,他説,這半年多的舞台實踐,比他在台下默默苦練多年收穫都大。“在園子裏才能真正跟觀眾互動起來,就像郭德綱在德雲社。”
董彥彬説,他的理想就是做一個職業相聲演員,將來還要去天津學習,“我這輩子就吃這碗飯了。”
父母希望他 能給大家帶來快樂
儘管對相聲表演已經達到了痴迷的程度,可一提到文化課學習,董彥彬並不是那麼自信。“學習成績中游吧,離家長的期望還有距離。”董彥彬的父親董先生總是不停地教育孩子要好好學習,儘管他跟妻子對兒子走曲藝的道路也很支持。
“無論將來從事什麼職業,我們都很支持他,但是基本的文化修養必須有。”董先生很清楚,孩子要想在曲藝界成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好在董彥彬很省心,所有的成績都是他自己闖出來的。
“家裏給他幫不上忙,一切都要靠他自己。”董先生並沒有給兒子任何壓力,不過他也希望董彥彬的曲藝道路能更寬。
“兒子的座右銘是給大家帶來快樂。”董先生説,父母並不在乎孩子能取得多大的成就,關鍵是在這份工作中能給別人帶來快樂,奉獻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