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董府

鎖定
董府,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青銅峽市峽口鎮任橋村,佔地14391平方米,建成於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是清末著名將領、甘肅全省總提督董福祥的府邸,因董福祥曾官加“太子少保”銜,又稱“宮保府”。是寧夏唯一保存完好的達官府邸,在西北地區清末建築中具有一定代表性。 [2] 
董府由護城河、外城、外寨、內城和城內四合院等組成,現僅存內城和城內四合院。內宅為長方形,主體建築的三路六院,共116間房屋,以中院為中軸線左右對稱,形成三組雙四合院。南北中院又分為前後兩院,共六個院落。在建築上運用了雕刻、彩繪等手法,又以碑匾、書畫、楹聯、欞格等點綴裝飾,反映了中國人特有的傳統居住審美情趣與禮制習俗,是研究寧夏百年以上建築史的實物例證。 [2] 
2006年5月25日,董府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董府
地理位置
寧夏回族自治區青銅峽市峽口鎮任橋村
所處時代
佔地面積
14391 m²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門票價格
30元/人 [7] 
編    號
6-0808-3-511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董府歷史沿革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董府動工。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董府建成。 [3] 

董府建築格局

董府形為堡寨,座西向東。寨牆東西長122米。南北寬112米。牆基寬12米,頂寬4. 5米,高8. 5米。外加女兒牆,高2米,寬0.5米,四面均有很多槍眼和嘹望孔。寨牆頂端四角有角台,並建有更房。大門建在偏倚北牆30米處。門洞條石為基,磚拱弧頂為牆。木製大門,包鉗鐵板。大門頂端,橫跨三間“懸山式”立木大磚砌門樓,其牆壁、門窗、椽頭均有雕繪。並築甕城圍起前部,門內南北兩側,依接前牆磚砌2.3米寬的階台式走道,直通寨牆頂端。環寨約20米處,建有高4米開外的圍牆。圍牆大門與寨大門直對,門端也建有普通門樓房。門外一對石雕雄獅,左右威坐,旁設下馬石凳。門前約50米處,兩株參天白楊,圍牆門內兩側,建有土木結構的長工住宅和車棚馬圈。其餘南、北、西側內生長若干枸杞和樹木。 [3] 
寨內三宅六院,連為一體。(即中後、中前、南後、南前、北後、北前六院)座落在依中偏後處(離寨後牆約12米。南北兩側各離寨牆約8米)。整體建築東西長58米。南北寬70米。建築格調模仿宮庭之狀,因此在羣眾中留有“三宮六院”之説。 [3] 
董府全部建築雕檐刻壁。彩柱畫梁,五顏六色,繪製新穎。所有雕刻繪畫,沿用“福”“祿”“壽”為題,或龍鳳、或虎獅、或壽老、或嬉童、或松竹、或牡丹、圖形、格調、順序、排列,都有一定的規律。全部宅院基礎,均以碴碳、黃土摻拌夯實。立柱、大梁、行條、橡子、門窗等全部木料,純系松材,來源於甘肅。三宅六院,一百四十八間出插房屋,其大梁、行條、立柱之長短,直徑之粗細完全一致,全部立柱之基石,也為統一材質,統一形狀,統一規格,據調查,建築董府,彙集了陝西、甘肅、內蒙、四川等省之各類能工巧匠。 [3] 

董府主要建築

董府正門

宅院正門,偏建於北院和中院之間。交錯於寨牆大門之南側。條石踏步三階,立木磚砌門樓,起脊掛瓦,裝置獸頭。門楣之上,豎懸書刻塗金“宮保府”匾額。門內木製屏風。繪畫五彩圖形。屏風之後數步空地,靠後又是一道磨磚對縫的雕邊影壁。左右各樹排樓式大門。 [3] 

董府照壁

正門外北側依院牆建有高7米,寬6.4米的磨磚合縫為壁,雕磚鉗簡瓦為邊的大照壁,與寨門相對,寨門內南側,建有同樣照壁,又與宅院正門相對,門樓、照壁、影壁相互對應。 [3] 

董府中後院

中後院是兩層完整的立木框架樓房,結構嚴謹,壟圓沙石為坐,完整立柱通上,兩柱間隔3.2米,出插屋檐2.5米。底層設正廳三間,二、一間隔。三階條石踏步,橫跨兩柱之間。過廳三間通設,專供貴客穿堂。地基稍低,只設條石踏步兩階。廂房南北兩側各五間,前三後二,三間內套卧室,地平又低一層,只有側立磚為台沿,院地長19米,寬12米,全院市尺方磚漫地。樓上正廳三間、對廳三間,兩側廂房各五間,均無套間。全部屋脊。均系硬山式。並裝點部分琉璃瓦,脊檐反翹,設置六獸。東南角,木製樓梯,扶欄上下。走廊四面通達,木製欄杆,卯於立柱之間。正堂門四扇,中間兩扇對開,兩側一扇邊門,門扇上部鉗窗。廂房門兩扇,門扇無窗,窗設上坎之上。 [3] 

董府中前院

中前院除對廳起脊掛瓦外,其餘均為立木出插平頂房。院基、房屋之大小、出插之寬窄、門窗牆壁之高低,皆為統一尺度。南北兩宅前後四院,廳屋起脊,廂廚平頂,除均系單層外。 [3] 

董府歷史文化

  • 相關人物
董福祥(1839~1908)回族,甘肅固原(今屬寧夏)人。清同治初參加陝甘回民起義。後被陝甘總督左宗棠收編。清光緒元年(1875年),出關參加聚殲阿古柏,建功賞雲騎尉世職。光緒十五年(1889年),任阿克蘇總兵。光緒十六年(1890年),任喀什噶爾提督。光緒二十年(1894年)加尚書銜。旋任甘肅提督,調防北京。因支持義和團,被革職。後病卒。 [4] 

董府文物價值

董府融清代工藝於一體,汲取唐代以來中國傳統木構建築的營造技巧,兼容幷蓄南北建築風格,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5] 

董府保護措施

1988年1月,寧夏回族自治區將董府列為全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 
2006年5月25日,董府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2009年,吳忠市通過爭取國家文物局、發改委項目資金,投入2400萬元用於董府主體建築搶險修繕,629萬元用於安防消防防雷工程,1350萬元用於董府文物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工程。 [7] 

董府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董府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青銅峽市峽口鎮任橋村。 [2] 
  • 交通信息
乘坐市內公共交通29路至峽口站下車 ,步行460米後到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