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董山裏村

鎖定
董山裏村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博望區丹陽鎮黃塘村東北角,距馬鞍山市區20分鐘車程,距南京祿口機場30分鐘車程,北接南京市江寧區西崗社區,東臨丹陽鎮工業園區。户籍人口326人,耕地870畝,林地257畝,是馬鞍山乃至安徽省東向發展、融入長三角的重要門户,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1] 
“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一曲《天仙配》唱響大江南北,但卻鮮有人知,董永與七仙女動人的愛情傳説起源於何地。它就是坐落於博望區丹陽鎮的董山裏村,如果説過去的董山裏是神仙下凡之地,那麼現在的董山裏就是人間仙境。滿村的白色牆壁,銀裝潔裹,那份素麗勝過了天宮的富麗堂皇;滿村的徽派馬頭牆,高低有致,那份典雅勝過了天宮的恢宏氣勢;滿村的農家花園,花木婆娑,那份淡香,勝過了天宮的奼紫嫣紅;滿村的濃蔭碧水,鶯啼燕呢,那份生態勝過了天宮的皇室園林。 [2] 
中文名
董山裏自然村
別    名
董山裏
所屬地區
安徽省馬鞍山市博望區丹陽鎮
人口數量
326 人
車牌代碼
皖E

董山裏村鄉村簡介

董山裏村,地處風光秀麗的橫山腳下,北接南京市江寧區西崗社區,户籍人口326人,耕地870畝,林地257畝,自古以來就是山清水秀、土地肥沃的好地方。從2012年3月起,這裏啓動“美好鄉村”建設計劃以來,通過羣眾籌資籌勞、政府以獎代補等多種方式籌集各方資金,清淤全村23口水塘,石頭護坡400立方米,綠化村前8口水塘及村主幹道兩側;硬化2000米長村莊主幹道,拓寬村莊鋪設柏油主幹道達到5米,鋪設1000米長石子支幹道路;新建村中心地段竹林景點、2座公廁、1座董氏紀念館、2座停車場、新建1座籃球場、1處健身活動中心場地;安裝32盞路燈;徽派改造出新81户。栽植香樟、垂柳400棵,紅球石蘭250棵,鋪設草坪6000立方,平整場地2.5萬平方米;村莊菜園竹護欄建設達500米;書寫創作董永與七仙女故事牆畫。董山裏村通過改水、改廁、改居,通路、通電、通網,種樹、種草、種花,有教、有樂、有醫,使這塊昔日的仙女下凡之地,如今更美麗、更文明、更富饒。 [2] 

董山裏村神話傳説

“家住丹陽,姓董名永”,一句來自黃梅戲《天仙配》中膾炙人口的唱詞,揭開了馬鞍山市丹陽鎮董山裏村的神秘面紗。這裏自古就有《槐蔭記》在民間傳唱,1953年,《天仙配》的劇作家陸洪非曾在此體驗生活,《天仙配》取材於此。民間至今還保存着一些遺蹟遺物可為佐證。主要遺蹟資源有:董氏宗圖、董氏族譜、董氏宗祠、董氏墓地。 [1] 
悠悠漫步在村中的道路上,就能看到傅家路、孝子路等與傳説相關的精美標示,在一片幽靜的叢林中還有一座充滿古樸氣息的七仙亭,依稀可見當年董永與七仙女相依相偎的身影。按照美好鄉村建設規劃,這裏正在着力構建“天仙配文化產業園”,打造與黃梅戲《天仙配》相關的寒窯、七仙塘、老槐蔭樹、傅家大院、七仙女織錦坊、董永故里、牌坊等景點,將董山裏村現有的遺蹟、遺物集中加以保護、修復和利用,聯通神話與現實,天上和人間,古代和現代,讓風光更秀麗,讓文化更厚重,讓歷史更悠久,讓七仙女曾經嚮往的董山裏,成為現代人的旅遊休閒景點。 [2] 

董山裏村特色旅遊

如今博望區正在董山裏村實施由馬鞍山市寶林機械設備製造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玫瑰特色旅遊產業園項目,該項目計劃總投資約6000萬元,建設週期為3年,規劃用地面積約632畝。與董山裏村美好鄉村建設有機結合,打造與愛情主題相關的玫瑰種植,集花卉栽植、婚紗攝影基地、果園採摘、休閒觀光為一體的現代特色農業旅遊產業園區。項目建成後,可解決當地部分農民就業,促進農民增收,實現政府、農民、企業為一體的經濟效益鏈,並能夠進一步提升美好鄉村建設檔次,更好地挖掘和展示董永文化。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