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董寧

(革命烈士)

鎖定
董寧(1917~1943)原名董連元,遼寧省舊堡區沙河鄉櫻桃園村人。1938年參加了中國共產黨。1943年5月1日犧牲,年僅26歲。 [1] 
中文名
董寧
別    名
董連元
出生日期
1917年
逝世日期
1943年5月1日
人物生平
董寧(1917~1943)原名董連元,遼寧省舊堡區沙河鄉櫻桃園村人。6歲時母病故,隨父到黑龍江省明水縣,入小學就讀。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董寧耳聞目睹日本侵略軍的罪行,在幼小心靈上埋下了反帝救國的種子。 [1] 
1933年,隨分返歸故里,不久考入遼陽中學。在校期間,他和一些進步同學組織讀書會,閲讀進步書籍,談論國事,懂得了許多革命道理。1937年高中畢業後,立志尋找救亡圖存的光明道路,與三位同學一起,瞞着父親流亡關內。臨行前,他奮筆書寫“誓死不當亡國奴”七個字留給家人,以銘反日愛國之志。 [1] 
董寧赴北平(今北京)入東北大學,在校參加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七七”事變後,即1937年8月,他隨同一批青年學生到達山東省濟南,參加中國共產黨組織的第三集團軍政治工作訓練班。是年10月,被挑選到德州範築先將軍屬下的政治工作隊,開展抗日工作。是年12月,他來到冀南八路軍別動隊政治處工作,並參加了中國共產黨。 [1] 
1937年底,董寧任中共河北省邢台地區隆平、堯山邊區中心縣委委員。時值冀南根據地初建階段,土蜂起,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他懷着極大的革命熱情深入任縣、堯山一帶領導羣眾平息匪患,抗日自衞,建立黨的基層組織和羣眾抗日團體,推動了這一地區的抗日工作。為宣傳羣眾,發動羣眾,他日以繼夜地撰寫不少文章,刊登在《冀報》、《平原》、《戰旗》、《滏河》等黨的刊物上。1938年初,他任中共巨(鹿)、任(縣)、隆(平)特委組織部長兼隆平縣委書記。是年8月,特委改為中共冀南第二地委,他任中共二地委宣傳部長。此間,董寧隨一二九師六八九團到平鄉領導工作。在複雜曲折的鬥爭形勢下,他堅決執行上級指示,協助部隊對平鄉縣委工作加以正確指導和幫助,為取得整頓縣大隊,肅清內奸,粉碎國民黨第二政府,保衞人民政權等鬥爭的勝利,作出了突出貢獻。 [1] 
1939年秋,董寧被派赴內丘、堯山兩縣邊緣地帶開闢抗日根據地。他不畏艱險,發動羣眾,清除漢奸,使堯山西部63個村莊的抗日活動蓬勃開展起來。1940年,敵人對冀南根據地實行四籠政策。在十分惡劣的鬥爭條件下,董寧仍忘我工作,巧與搜捕的敵人周旋,多次化險為夷。 [1] 
1942年初,董寧赴中共北方局黨校整風學習,擔任黨支部委員和學習組長。 [1] 
1943年4月,中共冀南二地委書記不幸犧牲,組織上派董寧任中共冀南二地委副書記。行前,他在日記中寫道:“對個人的生命做過多的考慮是可恥的,我要隨時準備為革命而獻身。”是月底,他同隨行人員到達中共南宮縣委和軍區司令部後,即刻隨冀南二地委和軍分區機關到達南宮縣八里莊。5月1日,漢奸告密,日偽軍突然襲擊八里莊,部隊掩護機關向冀縣張槐村一帶轉移。當行動到冀縣肖家莊時,與敵人展開激烈戰鬥,董寧頭部中彈。在生命垂危時刻,他對警衞員説:“我身上皮包內有重要文件,你趕快取下來帶走。”警衞員取下皮包時,他心臟已停止跳動,年僅26歲。 [1] 
參考資料
  • 1.    趙國璽主編;於國安主筆,鞍山市舊堡區志編纂委員會編,舊堡區志,遼寧大學出版社,1989.12,第567-56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