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董奇

(北京師範大學原校長)

鎖定
董奇,1961年9月出生於重慶,籍貫四川省嶽池縣,1978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先後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 [8-9]  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教育部“跨世紀人才培養計劃”第一批人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曾任北京師範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 [6] 
中文名
董奇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四川省嶽池縣 [9] 
出生日期
1961年9月
畢業院校
北京師範大學
職    業
學者
主要成就
曾獲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校青年教師科研一等獎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出生地
重慶市 [9] 
代表作品
《自我監控與智力》

董奇人物經歷

董奇 董奇
董奇,男,漢族,1961年9月出生於重慶,祖籍四川省廣安市嶽池縣,心理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北京師範大學 校長。全面主持學校行政工作,負責財經工作、人力資源建設、教育學科建設、繼續教育工作。分管校長辦公室、財經處、核算中心、人事處、人力資源服務中心。
2020年12月,被教育部提議擔任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專委會主任委員。 [1] 

董奇人物履歷

1978.09-1982.06北京師範大學心理系本科生
1982.09-1985.06北京師範大學心理系碩士研究生
1985.09-2002.04北京師範大學兒童心理研究所工作(後更名為北京師範大學發展心理研究所) 其間:1985.09-1988.06北京師範大學兒童心理研究所在職攻讀博士學位
1986.12-1988.04美國肯特州立大學和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進修
1988.09-1999.11北京師範大學發展心理研究所副所長
1991.11-1995.08北京師範大學社會科學處副處長
1994.09-1996.02 美國斯坦福大學客座研究員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訪問心理學家
1995.09-2002.04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與心理科學學院副院長
1997.09-2002.04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健康與教育研究所所長
1999.09-2008. 02 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2001.09-2005.04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科學與學習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
2002.04-2004.01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腦與認知科學研究所所長
2004.01-2009.11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研究所所長
2005.04-至今 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2007.12-至今 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主任(兼)
2008.02-2012.07 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正局級)
2012.07-2017.04 北京師範大學校長(副部長級)
2017.04 - 2022.05 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6-7] 
其間:
董奇 董奇
兼任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副會長、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副會長等職。現任《心理發展與教育》學術雜誌副主編。1994年—1996年被聘為美國行為科學學報研究中心和斯坦福大學客座研究員、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訪問學心理專家。
2020年10月22日,董奇被聘為首屆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副主任委員 [2] 
現為國際行為發展研究會執委會顧問。

董奇職務任免

2022年5月,中央批准:因年齡原因,董奇同志不再擔任北京師範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職務。 [6] 

董奇研究領域

主要從事兒童青少年心理發展及評價、語言與數學學習及其腦機制、質量監測與教育評價方面的研究工作。為國家攀登計劃“兒童腦高級功能開發與素質教育若干問題研究”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科技部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 “中國兒童青少年心理發育特徵調查”總負責人,承擔其它國家級、省部級重點項目、重要國際合作項目十餘項。現為國家腦科學與認知科學創新引智基地的負責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教育部“跨世紀人才培養計劃”第一批人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屆心理學科組組長、國家督學、《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基礎教育發展戰略組組長、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家諮詢委員會副主任。出版專著五部,在國內外重要學術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150多篇,獲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與教學獎勵。

董奇研究方向

董奇 董奇 [3]
主要為兒童發展和第二語言學習。在兒童發展方面,,考察兒童漢語學習的基本過程與腦機制,包括漢字不同成分加工的時間進程,兒童的元語言意識的發展及其在閲讀發展中的作用等;在第二語言學習方面,探討第二語言學習中腦的可塑性,包括不同語言在雙語者大腦中的表徵與加工,不同水平雙語學習者的腦機制差異,雙語加工的腦皮層激活模式等。同時,在進行認知神經科學層面研究的同時,我們還從心理行為層面對漢語兒童英語語音意識的發展,英語口語技能的發展,多媒體條件下兒童英語學習的規律和效果,兒童英語學習的情感態度及其對英語學習效果的影響作用等問題進行了研究。此外,以認知神經科學及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為基礎,在國家攀登計劃等重大研究項目的資助下,開展了促進兒童英語學習的教育實驗研究——攀登英語學習實驗。

董奇研究成果

先後主持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項目、國家傑出青年基金項目、全國教育科學“九五”規劃教育部重點項目、美國自然科學基金會項目、美國McArthur基金會項目等。2011年,董奇教授在國際頂級雜誌Science上發表文章。

董奇部分專著

出版《自我監控與智力》《兒童創造力發展》《心理與教育研究方法》等專著五部,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科學研究報告和論文一百餘篇。

董奇成就榮譽

曾獲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校青年教師科研一等獎;
獲北京市優秀社科成果一等獎等獎項;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做出突出貢獻的留學回國人員獲得者;
北京“五四”獎章獲得者;
被聘為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專家工作組成員、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諮詢委員會成員,教育部第二屆教育信息化專家組副組長。 [4] 

董奇四不承諾

董奇概述

董奇在2012年7月9日就任北京師範大學校長的發言中承諾,在任期間不申報新課題、不招新研究生、不申報任何教學科研獎、不申報院士。“四不”承諾受到了廣大師生、媒體和公眾的關注,反映出全社會對於提升高校管理水平的熱切期盼。2012年10月某一天,與大家分享做出“四不”承諾的考慮,並就如何提高高校管理質量、加強建設高素質管理隊伍等問題,談談他的看法。

董奇內容

[5]   高校管理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目前我國高校辦學規模顯著擴大,內部結構日趨複雜,社會經濟發展對高校的要求越來越多元。我國高等教育已進入全面提高質量、衝擊世界一流的關鍵階段,高校的管理也面臨從粗放式的外延管理轉向更加精細化的內涵管理,從經驗型管理轉向更加科學的管理,從相對封閉的管理轉向師生和社會廣泛參與的開放型管理。因此,中國高校的管理難度和複雜程度前所未有,這必然要求高校管理者心無旁騖、全心全意的投入,深入研究複雜問題,精心開展頂層設計,細緻設計解決方案,為學校的整體發展謀求更多的機會和資源,為全校教職員工的教學科研工作提供全力的支持和全方位的服務,這既是高校管理工作崗位職責的根本要求,也是改變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邊界不清現象的一個重要途徑。因此,我提出“四不”,是希望能夠從自身做起,以身作則,確保把百分之百的精力用於學校管理,切實加強和改進學校的管理水平,提高管理的公信力和權威性。
當然,“四不”如果僅僅是個人的承諾,對於高校管理水平的提升必然是非常有限的。只有學校整個管理隊伍的工作投入度更高、工作能力更強,學校才能取得更大的發展。雖然加強高校高素質管理隊伍要做的工作很多,但以下四項制度建設可能是基礎和關鍵。
一是建立學校管理隊伍的全職化制度。劉川生書記和我一致認為,“四不”也是對學校新一屆班子成員候選人的要求,要成為學校的一項制度。只有這樣,整個班子成員才更可能做到全身心投入,整個領導班子才更可能有公信力、執行力和凝聚力。另一方面,高校管理,贏在中層。學校各職能部門對於學校的發展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選拔學校行政職能部門幹部時,也應要求其在任期內做到“四不”,真正使“雙肩挑”變“全管理”。
二是建立學校管理人員的激勵保障制度。要讓管理人員安心工作,做好服務,就必須使他們在工作中體驗到成就感和能力提升,並對其工作和個人發展予以實質性的支持。只提要求、提標準是遠遠不夠的。要建立促進管理能力提升的職業發展支持機制和使“能者上,優者進”的工作激勵機制,針對任期結束後重返教學科研崗位的同志,還將建立階段性免考評機制和專業能力提升的專門支持制度等。
三是建立學校管理者履職情況的反饋與督導制度。要建立和運用科學方法加強對學校各級管理隊伍工作狀態的信息反饋;要充分調動和依靠廣大教職員工、學生,廣泛關注與參與對學校管理工作的反饋與評議;同時,還要藉助社會公眾和媒體的力量。經常開展過程性評價和個性化、建設性的反饋指導。
四是建立學校管理隊伍的動態調整與退出制度。根據工作任務的動態變化和管理人員對崗位的適應性與業績,適時進行崗位調整。對於工作不夠投入,或者質量差、效率低且幫助後沒有明顯改進的管理者,要敢於突破人事調整主要依賴換屆的慣例,應建立及時調整機制,真正落實管理幹部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制度。
我們相信在全國高校同仁的共同努力和探索下,隨着我國高素質管理隊伍建設制度的日益完善,我國高等教育的管理水平將不斷提升,我國高等教育質量必將為國家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