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董大酉

鎖定
董大酉(1899~1973),浙江杭州人。1922年畢業於北京清華學校。同年赴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建築科學習,獲碩士學位。1925年入哥倫比亞大學美術考古研究院讀研究生,1927年畢業,同年在美國莫菲建築師事務所工作。1928年回國後,曾開辦董大酉建築師事務所。1934年起歷任上海京滬、滬杭甬鐵路管理局建築顧問,廣東省政府建築顧問,南京市都市計劃委員會委員兼計劃處處長、主任建築師。1951年起歷任西北公營永茂建築公司、西北建築設計公司、西北建築工程管理局、北京公用建築設計院、城市建設部民用建築設計院、天津民用建築設計院、浙江省工業建築設計院總工程師。1964年直至去世任杭州市建設局顧問工程師。是中國最早的工程師學會會員。曾任中國建築師學會會長、中國建築學會常務理事等。畢生致力於建築設計工作,創作了一系列雄偉壯觀的建築作品,如:上海市政府大廈、上海市博物館、南京無名英雄墓、紀念塔(中山陵園)、天津幹部俱樂部等。主要論文有:《中國藝術》、《建築的形式和風格》、《大上海發展計劃》等。 [1] 
中文名
董大酉
出生日期
1899年
逝世日期
1973年

董大酉人物生平

董大酉,1922年畢業於北京清華學校 (即清華大學前身) ,同年赴美國留學,就讀於明尼蘇達大學建築科, 1924年畢業獲學士學位,1925年獲碩士學位。同年又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美術考古研究院讀研究生,1927年畢業。同年在美國莫菲建築師事務所工作。1928年回國後,在上海莊俊建築師事務所協助建築設計。1929年與美國建築師菲利普合辦事務所。 1930年任上海市中心區域建設委員會顧問,兼任建築師辦事 處主任建築師,同時開辦董大酉建築師事務所。1934年任上海京滬、滬杭甬鐵路管理局建築顧問,1937年任廣東省政府建築顧問,1947年任南京市都市計劃委員會委員兼計劃處處長、主任建築師。1951年任西北公營永茂建築公司總工程師,1952年任西北建築設計公司總工程師,1954年任西北建築工程管理局總工程師,1955年任北京公用建築設計院總工程師,1956年任城市建設部民用建築設計院總工程師,1957年任天津民用建築設計院總工程師,1963年任浙江省工業建築設計院總工程師,1964年起任杭州市建設局顧問工程師。 他是中國最早的工程師學會會員,並於1929~1938年間連任中國建築師學會會長。1956年任中國建築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建築學會北京分會副理事長,學術委員會主任。
董大酉畢業後從事建築設計工作,先後完成了許多重要的建築設計項目。他的設計作品遍佈上海、南京、西安、天 津等城市。1929年,他擬定了上海市行政區規劃,設計了原上海市政府大廈和市政府各局辦公樓,上海市京滬、滬杭甬 鐵路管理局大廈 (現上海鐵路局大廈) 。1931~1934年間, 他設計了上海市立醫院、上海市博物館、上海市圖書館、上海無名英雄墓、上海市運動場 (現上海江灣體育場,1983年 曾作為五屆全運會會場) 、上海市體育館(現江灣體育館) 、上海市游泳池、上海市政建銀行、上海市衞生試驗 所、上海市中心孫中山銅像、南京無名英雄墓、紀念塔 (中山陵園) 、南京原國立中央警官學校、原國立中央地政學院、郵政儲金局職工宿舍南京兩區 (82宅) 、上海兩區、青島大學科學館、南京建業邨住宅區、鎮江江蘇省立醫政學院等。1935~1940年間,他設計的主要作品有: 上海中國航空協會及陳列館、中國工程師學會材料試驗館、棉紡織染實驗館、原新中國建設學會、上海市中心區道路管理處、小學校、職工宿舍、老西門紀念塔、文廟圖書館、上海大華大學教學樓及宿舍兩幢 (現華東師範大學) 、上海美聯實業公司 廠房、上海新邨住宅、上海震旦東路住宅、康平路花園住宅、吳興路花園住宅、武康路三層住宅、紹興路三層公寓樓、南京國立中央通訊社大樓、湖北省政府、湖北省運動場、廣東省政府、廣東省銀行大廈 (設計已完成,因 “八 一三”事件未能完工) 等。1951~1953年間,他設計的主要作品有西安市新城廣場改建規劃設計、西北體育場、第四軍醫大學及附屬醫院、西安師範學院、西安政治幹校、西安製革廠、西安人民麪粉廠等。1958年,他設計了天津幹部俱樂部,其中包括中國較早應用建築聲學設計的劇場。 [2] 

董大酉人物著作

董大酉的著作及論文有: 《中國藝術》 (美國哥倫比亞 大學校刊,1927年) 、《建築記事》 (天下雜誌,1936年)、 《大上海發展計劃》 (遠東雜誌,1936年) 、《六角形觀眾廳的音質設計》和《建築的形式和風格》 (分別載建築學報,1961年第3、10期) 。尚未發表的遺著多篇,如《現代建築》 、《建築美》 、《觀眾廳設計中應用建築聲學之初步經驗》 等。 [2] 

董大酉人物評價

董大酉在建築設計方面吸取了國外建築藝術中的精華, 同時與中國傳統風格相結合,創作了一系列雄偉壯觀的建築 作品。他在晚年從事建築理論及哲學和美學的研究,運用唯物辯證法分析中外各個時期的建築,在建築藝術和建築現代 化方面有獨到的見解,並以此指導建築實踐,在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留下了光輝的篇章。 [2] 
參考資料
  • 1.    品興,殷登祥,陳有進等主編.中華當代文化名人大辭典.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2.第1005頁
  • 2.    徐志春主編;孫敦恆,於欣,陸嘉玉等副主編.中國科學家辭典 現代第五分冊.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第465-466-46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