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董增齡

鎖定
董增齡,約1780年生,字慶千,號壽羣,浙江烏程縣南潯鎮人(今湖州),嘉慶間(1796—1820)歸安縣廩生,善治《春秋》,兼通醫理,乃當時名醫。
本    名
董增齡
慶千
壽羣
所處時代
嘉慶
出生地
歸安
出生日期
1780年
主要作品
《國語正義》

董增齡主要作品

著述數種,計《國語正義》二十一卷、《規杜繹義》八卷、《論語雅言》二十卷、《江海明珠》二卷、《金匱集解》二十二卷等。[5]其中《規杜繹義》乃申劉炫《規杜》之作,未見傳本[6](徐養原《頑石廬文集》卷十有序文一篇),《論語雅言》有清抄本傳世,有徐養原、蔡之定為之序,時間在嘉慶二十年(1815)。[7]其他著作今皆不傳。

董增齡人物經歷

董氏家族為當地望族,其先祖位居高官,宋徽宗時遷居湖州,董熜《董氏詩萃》卷一:“始祖諱貞元,淮南海州人,宋政和間官金紫光祿大夫,忤執政蔡京去官,挈家居烏程梅林裏。” [8]海州今江蘇連雲港,宋屬淮南路。董氏家族興盛始於十二世董份(1510-1595),董份之子董道醇(1537-1588)育有六子:嗣成、嗣茂、嗣昭、嗣昕、嗣暐、斯張。
長子董嗣成(1560-1595),嗣成孫董漢策(1622-1691),董漢策至少有十一子,董熜(1680-1747)為漢策孫,董熜子豐垣,後世不可考。嗣茂僅為副貢[9],生子式,式有十子,長子思頗有名氣,入清後,董式一支出兩舉人,董衡、董浩五,後人無考;嗣昭、嗣昕、嗣暐早卒,均卒於萬曆二十三年(1595)。
董斯張(1586-1628)有子董説(1620-1686),説育有六子:樵、牧、耒、舫、漁、村。此六人遵父親遺訓,著書修行,為滄海之遺民。董説孫輩有士驥,曾孫及後世不可考。
由於沒有明確記載,我們不知道董增齡父輩是以上六支中的哪一支,但董增齡的事蹟一般是被附到董豐垣傳後面記載的,這或許説明二者有一定親緣關係,且董嗣成這一支脈比較龐大,後世還有過進士,以文名世。汪曰楨《同治湖州府志·董熜傳》:“董熜,字訥夫,號南江,烏程人,漢策孫。乾隆元年薦舉博學鴻詞,少遊外祖曹溶之門,倦圃所藏人間不經見書,熜獨窺之,故學有源本,文章撥華就實歸於大醇,詩自漢魏以下,手甲乙丹黃無虛日,尤得力於韓杜,著述甚富,為松陵書院山長,有‘經師’、‘人師’之譽,著有《四書纂要》、《蛾子時術小記》等書。”據江慶柏《清代人物生卒年表》,董熜生於1680年,卒於1747年。其父董師植(1657-1737),亦見《董氏詩萃》。董熜子豐垣,《同治湖州府志·董豐垣傳》,“董豐垣,字塈之,號菊町,烏程人。
熜子,乾隆十六年進士,歷浙江建德、河南扶溝知縣,博覽羣書,得力於庭訓,而貫穿六經,析疑辨誤,關及精微,著有《禹貢纂注》、《尚書大傳考纂》、《竹書紀年辨證》、《識小編》等書。”董嗣成這一支脈“不僅在於子孫眾多,文采風流,更主要的還是有科舉進士,顯親貴戚為其堅強後盾”,詳見趙紅娟《明清湖州董氏文學世家研究》。
湖州地區方誌對董增齡多有記述,如《南潯鎮志》:“董氏族人以著述名者,嘉慶時有增齡,字慶千,號壽羣。歸安廩生。善治《春秋》,嘗疏《國語》韋昭注,兼善醫學。”[12]同書《著述》二:“董增齡見人物附傳。《規杜繹義》八卷,寫本,存。
自序。《論語雅言》二十卷,寫本,存。自序、嘉慶乙亥德清徐養原序、己卯谷山蔡之定序。《國語正義》二十一卷,寫本,存。閼逢閹茂自序、道光二年高郵王引之序。《金匱集解》二十二卷,寫本,存。嘉慶十九年自跋。《江海明珠》二卷,寫本,存。”[13]
《南潯志》卷二○《人物三》雲:“董增齡,字慶千,號壽羣,歸安廩生。汪《志》博雅士也。王引之《國語正義》序:善治《春秋》,兼善醫道,著述有《規杜繹義》、《論語雅言》、《金匱集解》、《江海明珠》、《國語正義》。汪《志》其《國語正義》援據該備,自先儒傳注及近世通人之説,無弗徵引。又於發明韋注之中,時加是正。可謂語之詳而擇之精矣。”[14]
董增齡是當時比較有名的儒醫,在中醫史上較有地位,專長內科,見何時希《中國曆代醫家傳錄》[15],所著《金匱集解》二十二卷今已失傳,王瑞祥《中國古醫籍書目提要》“10133烏程董氏所著醫書”載董氏《金匱集解》二十二卷。
([1]) 中國古籍總目編纂委員會編:《中國古籍總目·史部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年,第219—224頁。該書自編號10502084至10502150止為《國語》類古籍,註釋、輯佚類佔相當大比重。
([2]) [清]董增齡:《<國語正義>敍》,巴蜀書社,1985年,第7頁。
([3]) 張居三:《<國語>研究》,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8年,第91頁。
([4]) [清]朱記榮《國朝未刊遺書志略》:“《國語正義》,烏程董斯垣”,俞樾《春在堂隨筆》:“董氏斯垣,《國語正義》”,《郭嵩燾日記》:“董氏斯垣,《國語正義》”,張之洞《書目答問》記為“董斯垣”。王欣夫《蛾術軒篋存善本書錄》:“稍後則有增齡撰《國語正義》,不聞有‘斯垣’,必由記憶之誤。”“董斯垣”名稱於史無考,《同治湖州府志·董豐垣傳》附有董增齡事蹟,董豐垣,乾隆十六年(1751)進士,乾隆二十二年(1757)任扶溝知縣,氏著《竹書紀年辨正》自序時間乾隆元年(1736),《識小編》成書於乾隆二十八年(1763),與董增齡時代較近。
郭萬青先生在《關於董增齡的籍貫問題》一文中根據董增齡為《國語正義》所作自序“虞未敢自信,今年逾四十,平日所聞於師友者,恐漸遺忘,是以就已撰集者,寫錄成編,歲在閼逢閹茂,始具簡編。”推測董大約乾隆四十五年(1780)以前生,其《國語正義》成書於嘉慶十九年(1814),《唐山師範學院學報》2014年第1期。董增齡《國語正義》成書於1814年,時作者年過四十,那麼董增齡大約生於1764-1774之間。而董豐垣與董斯垣很可能輩份相同,二者均有“垣”字,但於史無載,存疑待考。
([5]) 董增齡事蹟見於咸豐九年(1859)《南潯鎮志》卷十三《人物》二《董熜傳》、光緒八年(1882)《烏程縣誌·董熜傳》卷七十六附傳、光緒九年(1883)《同治湖州府志·董豐垣傳》附傳、民國十一年(1922)《南潯志》卷二十《人物》三《本傳》。
([6]) 宋慈抱:《兩浙著述考》,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442、527頁。其中《論語雅言》(清江仁葆等,抄本八冊)收錄於《四庫未收書輯刊》第三輯第九冊,據《辛亥以來藏書紀事詩》載:“董增齡《論語雅言》……則秘不示人。”《規杜繹義》未見傳本,有徐養原序文一篇,《序》雲:“慶千既成釋義八卷,命僕序之。
僕於此經茫無所得,不敢妄為之説,因櫽括大意而著之簡末。疏家例不駁注,劉君(劉燁)既作述義,而規過三卷,別行於世,亦見其體例之善。乃孔氏既不盡載其辭,而他書亦罕所徵引,為可惜也。”徐養原:《頑石廬文集》,《清代詩文集彙編》453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730頁。《金匱集解》(佚)見劉時覺:《浙江醫籍考》,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2008年,第334頁。
([7]) [清]徐養原《<論語雅言>序》:“歸安董慶千鋭志研經,恥鄙俗學,以此書自紫陽作集註,大義已明,而漢唐舊説未可遽沒,乃以何氏《集解》為主,參以皇疏,兼採諸家,下遠宋元,暨近世通儒之説,一言之當,甄錄無遺,名曰《論語雅言》。
雅者,正也。其蒐羅也廣,其審擇也精,其考辨也慎而當,可謂名稱其實也。予既服膺斯編,因櫽括大綱,略陳鄙見,先經起義,附著簡端,將以振滯釋疑,或庶幾萬一之一助雲。嘉慶二十年乙亥冬十一月既望德清徐養原撰。”徐養原:《頑石廬文集》,《清代詩文集彙編》453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730-732頁。蔡之定序文未見。
([8]) [清]董熜:《董氏詩萃》卷一,乾隆十年(1745)刊本。轉引自趙紅娟:《明遺民董説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1頁。
([9]) [清]汪曰楨:《南潯鎮志》卷十三《董思傳》“嗣茂,號方白,萬曆甲午副貢。” 《續修四庫全書》第717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283頁上。
([10]) [清]汪曰楨:《湖州府志》卷七十六,《中國地方誌集成》24-25,江蘇古籍出版社、巴蜀書社、上海書店,1993年,第528頁。《董氏詩萃》,“董熜,初名臣燮,字謂瑄,一字訥夫,號南江,縣學生,曾從儀封張清恪遊,得其指授。……乾隆十二年(1747)卒,年六十八,私諡端文先生。”董氏還有《南江詩集》,見趙紅娟《明清湖州董氏文學世家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第14頁。
([11]) 董豐垣,字塈之,號菊町,乾隆辛未(1751)進士。博覽羣書,著述豐富,有《識小編》二卷,崇川葛氏學古齋光緒八年(1882)刻本;《竹書紀年辨正》二卷《補遺》一卷,劉氏嘉業堂民國十一年(1922)刊本;《尚書大傳》三卷,乾隆九年(1744)槐古齋刻本。趙紅娟《明清湖州董氏文學世家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第15頁。
([12]) [清]汪曰楨:《南潯鎮志》卷一三《人物二》,《續修四庫全書》第717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283頁上。
([13]) [清]汪曰楨:《南潯鎮志》卷三○《著述二》,《續修四庫全書》第717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479頁上。
([14]) [清]周慶雲:《南潯鎮志》卷二○,日本早稻田大學藏本。書名“南潯志四十卷”,為吳昌碩題署,有“壬戌孟冬吳昌碩篆時年七十九”字樣,書內封有“庚申八月開鐫,壬戌十月刊成”二行,書前有劉錦藻壬戌季冬序、周氏自序,周氏自序雲:“且刻且纂,又閲四年而殺青。”又書後有秀水陶葆廉癸亥孟冬書跋,則是書庚申(1920)始刊刻,壬戌(1922)初成,至癸亥(1923)還在續刻之中。
故早稻田大學圖書館著錄為“出版者不明”、“出版地不明”,並加蓋購書籤章雲:“昭和十四年六月二十一日購求。”此條蒙郭萬青先生指明,謹致謝忱。
([15]) 何時希:《中國曆代醫家傳錄》,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1991年,第830頁。
([16]) 王瑞祥:《中國古醫籍書目提要》,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1906頁。
見趙成傑《董增齡及其國語正義》,原載韓國《東亞文獻研究》第十二輯,201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