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葡萄虎蛾

鎖定
葡萄虎蛾,Seudyra subflava Moore,屬鱗翅目虎蛾科虎蛾屬。分佈於黑龍江、遼寧、河北、山東、河南、山西、湖北、江西、貴州、廣東等地。幼蟲食害葡萄、長春藤、爬山虎的葉成缺刻與孔洞、嚴重時僅殘留葉柄和粗脈。
別    名
葡萄虎斑蛾
葡萄修虎蛾
老虎蟲等
中文學名
葡萄虎蛾
拉丁學名
Seudyra subflava Moore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亞    門
六足亞門
昆蟲綱
亞    綱
有翅亞綱
鱗翅目
虎蛾科
虎蛾屬
葡萄虎蛾
分佈區域
黑龍江、山東、山西、湖北、江西、貴州、廣東等

葡萄虎蛾外形特徵

葡萄虎蛾成蟲的外形

葡萄虎蛾幼蟲圖 葡萄虎蛾幼蟲圖 [1]
體長18-20毫米,翅展44-47毫米,頭胸部紫棕色,腹部杏黃色,背面中央有1縱列棕色毛簇達第7腹節後緣。前翅灰黃色帶紫棕色散點,前緣色稍濃,後緣及外線以外暗紫色,其上帶有銀灰色細紋、外線經內的後緣部分色濃;外緣有灰細線,中部至臀角有4個黑斑;內、外線灰至灰黃色;腎紋、環紋黑色,圍有灰黑色邊。後翅杏黃色、外緣有2紫黑色寬帶,臀角處有 1桔黃色斑,中室有1黑點,外緣有桔黃色細線。下唇須基部、體腹面及前、後翅反面均為橙黃色;前翅腎紋、環紋呈暗紫色點,外緣為淡暗紫色寬帶。

葡萄虎蛾幼蟲的外形

前端較細後端較粗,第8腹節稍有隆起。頭部桔黃色,有黑色毛片形成的黑斑,體黃色散生不規則的褐斑,毛突褐色;前胸盾和臀板桔黃色,上有黑褐色毛突,臀板上的褐斑連成1橫斑;背線黃色較明顯;胸足外側黑褐色;腹足俱全黃色,基部外側具有黑褐色塊,趾鈎單序中帶。氣門橢圓形黑色,第8腹氣門比第7節約大 1倍。

葡萄虎蛾蛹的外形

長16-18毫米,暗紅褐色。體背、腹面滿布微刺;頭部額較突出;下唇須細長,不與上唇相連;下顎末端達前翅末端稍前方;中足不與複眼相接,觸末端長於中足末端與前翅平齊,達第4腹節後緣附近;後足在下顎末端及觸角末端之間微露出一部分。腹部氣門前緣較隆起,第2、3腹氣門眼形,周圍有黃色毛,5-7腹節腹面有腹足疤,但第3對不很顯著;第7節背面有2對、第8節與9節背面各有 1對黑色突起。腹末成方形,兩側有角狀突起,其背面與腹面具有縱紋及不規則皺紋,着生較短的鈎刺3對,腹面2對;背面 1對。 [1] 

葡萄虎蛾發生規律

葡萄虎蛾產卵

北方每年2代,以蛹在根部及架下土內越冬,5月羽化為成蟲,傍晚和夜間交尾併產卵,卵散產於葉片及葉柄等處。

葡萄虎蛾幼蟲

6月份發生第一代幼蟲,常將葉片吱成孔洞,老幼蟲將葉片吃成大缺門或將葉片吃光。7—8月發生第二代成蟲,8—9月發生第二代幼蟲,9—10月以老幼蟲入土作繭化蛹越冬。

葡萄虎蛾幼蟲攻擊性

葡萄虎蛾
葡萄虎蛾(7張)
幼蟲受驚時頭翹起並吐黃色液體以自衞。 [1] 

葡萄虎蛾防治方法

葡萄虎蛾消滅越冬蛹

在北方埋土防寒的地區,於秋末和早春結合葡萄的埋土和出土上架,揀拾越冬蛹進行消滅。

葡萄虎蛾殺幼蟲的方法

結合田間管理,利用幼蟲白天靜伏葉背的習性,進行人工捕殺幼蟲。

葡萄虎蛾噴藥防治方法

在發生量大的地區可噴2000倍速滅殺丁敵殺死殺滅菊酯、功夫菊酯、滅掃利、敵百蟲等高效低毒的菊酯農藥 [1]   春季葡萄芽萌動,少數芽露綠時,噴0.5度石硫合劑

葡萄虎蛾樹葉殺蟲方法

冬剪下來的枝葉,集中燒燬。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