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葡萄甕

鎖定
葡萄甕是葡萄科葡萄甕屬的肉質落葉灌木。莖頂端分枝多,基部膨大,莖皮淡褐色,剝落狀;葉片肥厚寬大,族生於莖頂,卵圓形,無葉柄;葉緣有不規則粗鋸齒,上被白色氈毛,藍綠色,總狀花序,開黃綠色小花,花期在夏季。 [7-8] 
葡萄甕原產於南非,現中國均有分佈。葡萄甕喜乾燥及光照充足的環境,生長適温20~30℃,喜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種植前也可加入少量有機肥,有利於植株快速生長,夏季為主要生長季節,雖然要適當補水,但也要防止水分過大而爛根,冬季冷涼後停止澆水,以防根莖腐爛。葡萄甕用播種繁殖。 [9] 
葡萄甕的根莖粗大具造型感,適宜製作盆栽,置於較開闊的院落或觀景台,具有較好的觀賞價值。 [10] 
中文名
葡萄甕
拉丁學名
Cyphostemma juttae (Dinter et Gilg) Desc.
別    名
青紫葛
肉瓶樹 [1] 
國際瀕危等級
無危(LC) [3]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葡萄目
葡萄科
葡萄甕屬
葡萄甕
超    目
薔薇超目
命名者及年代
(Dinter & Gilg) Desc.,1967 [2] 
同義學名
Cissus juttae Dinter & Gilg

葡萄甕形態特徵

葡萄甕
葡萄甕(12張)
莖高1-2米,基部膨大,粗壯,酷似酒瓶。分枝很少直立生長,幾乎與主莖一樣粗,漸細。頂端較細並有分枚,莖枝暗黃色,老株樹皮呈紙狀,容易剝落。狹卵形,近似無柄,每年春季生長在樹枝頂端,但進入冬季後逐漸脱落,肉質,綠色,被蠟質白粉。葉緣有不規則粗鋸齒,葉背面脈上有毛,葉簇生於莖頂端。傘形總狀花序,小花黃色,漿果紅色或黃色,花期:夏季。 [1]  [4] 

葡萄甕近種區別

仙素蓮(Cissus quadrangularis L.):又稱方莖青紫葛,原產南非阿拉伯及印度。 莖匍匐,具四稜,被蠟狀白粉,節長8-10釐米。節間有卷鬚與葉。葉心形,有深缺刻,早落。花綠色。 [1] 

葡萄甕產地生境

原產於納米比亞,從沃爾維斯灣向北延伸至庫內內河,再向東延伸至温得和克和奧塔維山脈。其分佈範圍約為20000平方千米。中國多作温室栽培。生長在多石、乾旱的地區,被開闊的、半熱帶的、飛蠅侵染的森林所覆蓋,暴露在非常乾燥和炎熱的條件下。似乎更喜歡白雲石。喜温暖及陽光充足的環境,也有一定的耐陰性,喜夏季涼爽、冬季温暖的氣候,怕嚴寒、酷暑。適宜在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長,抗旱能力較強,不耐澇,怕土壤積水。 [1]  [4] 

葡萄甕生長習性

當條件特別惡劣時,葡萄甕會脱落所有的葉子,因為它們很大,並且允許水蒸發。該種植物辛辣的味道和有毒的品質有助於將飢餓的動物拒之門外。 [4] 

葡萄甕繁殖方法

葡萄甕用播種繁殖。 [9] 
葡萄甕 葡萄甕 [6]
播種:一般在春季4-5月播種。由於葡萄甕種子發芽較慢,播前需要將種子進行催芽處理,播後要保持苗牀濕潤。 [1]  通常從種子中繁殖,種子必須經過處理、老化和翻鬆,甚至發芽不確定或通過插條。冬季在潮濕、貧瘠的土壤中播種1-2釐米深。保持土壤温度在20-30℃,在此範圍內有一天變化。如果不完全抑制種子萌發,低温土壤會推遲種子萌發時間。因為種子發芽需要很長時間,要注意使用無菌土壤,不要重複使用其他種植用的土壤。也建議種子在高濕度環境中發芽,這樣就不需要經常澆水。要麼在温室裏發芽,要麼用塑料薄膜覆蓋容器,或者把容器放在一個拉鍊袋裏,做成一個臨時的“温室”。必要時監測真菌生長和排出空氣。發芽往往是緩慢和不穩定的。6-12個月,有時長達24個月。 [4] 
扦插:於生長期切取植株上部莖段,稍晾後插入素沙中,保持濕潤,待生根成活後即可移栽盆中。 [1] 

葡萄甕栽培技術

裁植:春季栽植或翻盆換土。使用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作培養上,可用腐葉土、園土、粗沙按1:1:1混合配製。 [1] 
光照與温度:葡萄甕習性強健,喜温暖及陽光充足,生長季節可放於室外培養。冬季放在温度保持在10℃以上的温暖室內,温度過低會引起葉片枯萎脱落。 [1] 
澆水與施肥:夏季生長可允分澆水並適當注意遮蔭通氣,冬季在室內培養時要嚴格節制澆水。生長期可施3-4次稀薄的液肥,冬季停止施肥。 [1] 

葡萄甕主要價值

葡萄甕觀賞

葡萄甕的根莖粗大具造型感,適宜製作盆栽,置於較開闊的院落或觀景台,具有較好的觀賞價值。 [10]  葡萄甕莖基部膨大,株形奇特,盆栽非常有趣。擺放在陽台、居室,十分引人注目。 [1] 

葡萄甕其他

非洲南部的布須曼人使用葡萄甕的汁來毒化箭尖。光滑的紙質樹皮脱落成相當大的條狀,並已在當地用於運輸獵人收集者從蜂巢中取出的蜂窩。 [4] 

葡萄甕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04年 ver 3.1)——無危(LC)。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