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葡萄乾布丁原子結構模型

鎖定
1903年,湯姆森在發現電子的基礎上提出了原子結構的“葡萄乾布丁”模型,開始涉及原子內部結構。由於存在電子,但整個原子不顯電性,湯姆森認為正電荷均勻分佈在原子中,而電子鑲嵌在原子上。
中文名
葡萄乾布丁原子結構模型
別    名
棗糕模型
別    名
西瓜模型
發現者
湯姆森
發現時間
1903年

目錄

葡萄乾布丁原子結構模型歷程

①在湯姆森之前,道爾頓的學説認為原子是一個不可再分的實心球,但湯姆森發現原子中存在電子,因此他在道爾頓的模型上作出改進,他認為原子還是一個實心球體,正電荷負電荷就象葡萄乾一樣嵌在這個球上,成為一個“葡萄乾布丁”模型。
②湯姆森猜測原子中一定還有帶正電的物質,並由此提出新的原子模型:原子呈圓球狀充斥着正電荷,而帶負電荷的電子則像一粒粒葡萄乾一樣鑲嵌其中。由於“布丁”和“葡萄乾”所帶的電荷正好保持一個平衡,所以整體呈電中性。這就是原子的“葡萄乾布丁”模型。
葡萄乾布丁原子結構模型 葡萄乾布丁原子結構模型

葡萄乾布丁原子結構模型實驗研究

湯姆森通過給真空狀態下的陰極射線管加磁場,發現陰極射線帶電,裏面有比氫原子還輕1000倍的粒子,而且這種粒子在電磁場中會發生偏轉。不光是氫原子,其他原子產生的陰極射線都有相同的性質,所以湯姆森認為陰極射線是由很輕且帶電的粒子構成。由此發現了電子。
陰極射線管 陰極射線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