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葛晏春

鎖定
葛晏春,遼寧省遼陽縣人,1918年參加東北軍。1934年所部被改編為國民黨軍第105師,任1旅2團團長。1935年第105師恢復為張學良衞隊,他任團長,負責東北軍總部警衞工作。1936年西安事變期間,葛晏春擁護中共抗日主張,參加解決城內反動軍隊戰鬥。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葛晏春趕赴上海楓涇至嘉善一線阻擊日軍進犯。1949年1月,葛晏春隨傅作義起義,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9兵團副司令員,參加了太原戰役、蘭州戰役、寧夏戰役。1951年第19兵團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他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9兵團留守處主任。1952年先後在解放軍第1、第2高級步兵學校從事教學工作。1955年任甘肅省人民政府參事。1956年8月於蘭州病逝。 [1] 
中文名
葛晏春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02年
逝世日期
1956年
出生地
遼寧遼陽縣
性    別

目錄

葛晏春人物生平

葛晏春,遼寧省遼陽縣人。1918年參加東北軍,後考入東北講武堂學習,畢業後被張學良送往日本學習軍事。回國後任東北陸軍講武堂教官。1930年,在張學良衞隊任營長,1934年,所部被改編為國民黨軍第105師,任1旅2團團長。1935年,第105師恢復為張學良衞隊,他任團長,負責東北軍總部警衞工作。
1936年,西安事變期間,他擁護中共抗日主張,參加解決城內反動軍隊戰鬥。葛晏春所在的105師是東北軍裝備最為精良,兵員素質最佳的王牌部隊之一。1937年4月到6月,南京政府對東北軍的6個軍進行整訓、縮編,由每軍4師的甲種軍縮編成每軍2師、每師2旅的乙種軍編制,僅東北騎兵第2軍保留3個師。葛晏春所在的105師升級為49軍,並將東北騎兵軍的番號改為騎兵2軍。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以後,葛晏春率領的49軍109師327旅被派到河北戰場增援,結果在河北滄縣等地和日軍甲種精鋭第10師團的第10聯隊進行了一場遭遇戰。雙方激戰數日,最終49軍不敵日軍猛烈的火力,陣地沒有守住,還遭受了不小的傷亡,全軍被迫撤退下來。
1937年8月9日,日軍在上海蓄意滋事挑釁。13日,淞滬會戰爆發。據葛晏春之子葛家珊回憶:“我父親接到命令趕赴上海楓涇至嘉善一線阻擊日軍進犯,剛到上海就被投入到了前線進入防禦陣地,結果還沒站穩腳跟就立即遭到日軍兵力猛攻。”“在上海的日軍具有海陸空三方面的火力優勢,49軍除了遭遇日軍步兵進攻以外,還遭遇重炮和飛機鋪天蓋地般的打擊。”據他講述,1937年11月12日,日軍又增加援兵,使用重兵器,一方面以假冒中國飛機偵察轟炸,投放催淚瓦斯;另一方面向左翼延伸迂迴。49師直屬的工兵連、特務連也緊急奉命全部投入戰鬥。到第二天,終於將敵人擊退至公路以北1公里的朱家厙附近。雖挽回了全線頹勢,但軍隊人員已犧牲過半。由於敵人以優勢兵力向左翼迂迴包抄,原來面朝東構成的縱深防線變成向東向北兩面。這使得中國軍隊的防守面更廣,兵力更顯單薄,戰局面臨被動。
對於這場戰鬥,葛老坦言:“當時日本軍艦上的一發炮彈就能炸倒一個排,再加上飛機的轟炸,部隊根本無法守住陣地。”49軍在陣地上堅守了2日,遭受了相當大的傷亡,其中葛晏春所在的109師幾乎全軍覆沒,4個團長陣亡了3個,營長還活着的也只有三分之一,至於連、排長大部分陣亡,整個師失去了戰鬥力,被迫再次退了下來。據葛老回憶:“這場戰役中我父親身負重傷,看到那麼多戰友在身邊倒下,他非常慚愧,想舉槍自殺,後被衞士拼死阻攔,這才挽救了他的生命。”
1949年1月,葛晏春隨傅作義起義,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9兵團副司令員,參加了太原戰役、蘭州戰役、寧夏戰役。1951年第19兵團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他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9兵團留守處主任。1952年先後在解放軍第1、第2高級步兵學校從事教學工作。1955年任甘肅省人民政府參事。1956年8月於蘭州病逝。 [1] 
參考資料
  • 1.    楊濤,常靜.我的父親葛晏春——銅城古稀老人講述父輩“抗戰記憶”[N].白銀晚報.2015.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