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葛屬

鎖定
葛屬(學名:Pueraria DC.)是豆科下的一個屬,為纏繞植物。該屬共有約20種以上,分佈於亞洲熱帶地區至日本。葛根是一種常用中藥。
中文名
葛屬
拉丁學名
Pueraria DC.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薔薇目
豆科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亞    目
薔薇亞目
亞    科
蝶形花亞科
菜豆族
亞    族
大豆亞族

葛屬形態特徵

葛
(5張)
纏繞藤本,莖草質或基部木質。葉為具3小葉的羽狀複葉;托葉基部着生或盾狀着生,有小托葉;小葉大,卵形或菱形,全裂或具波狀3裂片。總狀花序圓錐花序腋生而具延長的總花梗或數個總狀花序簇生於枝頂;花序軸上通常具稍凸起的節;苞片小或狹,極早落;小苞片小而近宿存或微小而早落;花通常數朵簇生於花序軸的每一節上,花萼鍾狀,上部2枚裂齒部分或完全合生;花冠伸出於萼外,天藍色或紫色,旗瓣基部有附屬體及內向的耳,翼瓣狹,長圓形或倒卵狀鐮刀形,通常與龍骨瓣中部貼生,龍骨瓣與翼瓣相等大,稍直或頂端彎曲,或呈喙狀,對旗瓣的1枚雄蕊僅中部與雄蕊管合生,基部分離,稀完全分離,花葯一式;子房無柄或近無柄,胚珠多顆,花柱絲狀,上部內彎,柱頭小,頭狀。莢果線形,稍扁或圓柱形,2瓣裂;果瓣薄革質;種子間有或無隔膜,或充滿軟組織;種子扁,近圓形或長圓形。 [1] 

葛屬分佈

約35種,分佈於印度至日本,南至馬來西亞。我國產8種及2變種,主要分佈於西南部,中南部至東南部,長江以北少見。此外尚有P. chaneti Levl. (in Bull. Acad. Geogr. Bot. 17:210. 1907)一種,實為Phaseolus radiatus Linn. [1] 
本屬中有些種類的根可供藥用,其中葛P. lobata (Willd.) Ohwi及粉葛var. thomsonii (Benth.)van der Maesen 為商品‘葛根’的主要來源。 [1] 
屬模式種:Pueraria tuberosa (Roxb.) DC. [1] 
本屬中有些種類的根可供藥用,其中葛P. lobata (Willd.) Ohwi及粉葛var. thomsonii (Benth.)van der Maesen 為商品‘葛根’的主要來源。 [1] 

葛屬下級物種

密花葛Pueraria alopecuroides Craib
攀援灌木。分枝被鏽色糙毛,直徑約6毫米。羽狀複葉具3小葉;托葉揹着,箭頭形,長約2.2釐米,寬約8毫米,具線條;小托葉線狀披針形,稍較小葉柄為長,具線條;小葉寬卵形,先端尾狀漸尖,具小尖頭或幼時急尖,基部圓形,頂生的小葉長10-15釐米,寬6.5-12釐米,邊緣具圓鋸齒,膜質,上面被疏柔毛,下面幼時被伏貼的疏柔毛,側脈6-8對,延伸至邊緣,上面明顯,下面連同小脈均凸起;側生的小葉偏斜,長8.5-15釐米,寬5-10釐米;葉柄長10-20釐米,疏被鏽色糙毛,上面有槽;小葉柄長0.5-1釐米。總狀花序排成圓錐花序式,腋生,開花前極稠密,長22釐米,分枝長約10釐米;苞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急尖,長約1.3釐米,比花蕾長,被鏽色長硬毛;花梗長5毫米;小苞片2,長約5.5毫米;花萼鍾狀,被微柔毛及鏽色長毛,萼管長3毫米,裂片披針形,急尖,上方的2片連合,長約5毫米,側面的長約4毫米,下方的長約6毫米;旗瓣白色,近圓形,微凹,長和寬約1釐米,基部具黃色的斑點,具內彎的耳及痂狀附屬體,瓣柄長約2.5毫米,翼瓣長圓形,具長附屬體,較龍骨瓣稍長,龍骨瓣紫色,長約1釐米,鈍;對旗瓣的1枚雄蕊基部分離,花葯同型;子房無柄,長約7毫米,被極疏的長柔毛,約有胚珠6顆,花柱上部彎曲,柱頭小,頂部有極短的畫筆狀毛。
密花葛 密花葛 [2]
產我國雲南南部。泰國、緬甸亦有分佈。 [2] 
黃毛萼葛Pueraria calycina Franch.
木質攀援植物。枝被黃棕色長或短柔毛及糙毛,老時毛漸脱落,莖基多少呈鱗莖狀。羽狀複葉具3小葉;托葉揹着,箭形,具條紋,被短柔毛,上半部卵形,長1-2釐米,基部2裂,裂片長5-10毫米;小托葉披針形,長5-10毫米;小葉近圓形,長7-16釐米,寬6-14釐米,頂生的較寬,側生的偏斜,兩面均被灰色短柔毛,邊緣5-7不整齊淺裂,裂片頂端具小尖頭;基出脈3;小葉柄長5-8毫米;總葉柄長5-12釐米。總狀花序腋生,長10-25釐米,不分枝,被長柔毛;花紫紅色,每節生2朵花;苞片卵狀披針形至披針形,長5-10毫米,被疏柔毛;小苞片每花下2枚,卵狀披針形,長2-3毫米;花萼內外均被鏽色糙毛,萼管長3-5毫米,萼裂片4,披針形,長11-15毫米,上方的頂端2裂;旗瓣倒卵形,長約1.6釐米,寬1.3-1.5釐米,頂端微凹,基部具短瓣柄,耳反折;翼瓣長圓形,長1.5-1.7釐米,基部具2耳,龍骨瓣與翼瓣等長,歪斜,具柄,腹面貼生;雄蕊二體,長約16毫米,對旗瓣的一枚雄蕊離生,中部和其他花絲連合,花葯同型,花絲長短相間;子房具柄,被絲質短柔毛。莢果長圓形,長7-8釐米,寬8-12毫米,扁平,被黃棕色粗毛;種子腎形,長7-9毫米.寬5-6毫米,扁平,紅色或褐色。花期7-8月。
黃毛萼葛 黃毛萼葛 [3]
產雲南(麗江、鶴慶和永勝等地)。生於海拔2000-2600米的山地灌叢中。模式標本採自鶴慶。 [3] 
食用葛Pueraria edulis Pamp.
藤本,具塊根,莖被稀疏的棕色長硬毛。羽狀複葉具3小葉;托葉揹着,箭頭形,上部裂片長5-11毫米,基部2裂片長3-8毫米,具條紋及長緣毛;小托葉披針形,長5-7毫米;頂生小葉卵形,長9-15釐米,寬6-10釐米,3裂,側生的斜寬卵形,稍小,多少2裂,先端短漸尖,基部截形或圓形,兩面被短柔毛;小葉柄及總葉柄均密被長硬毛,總葉柄長3.5-16釐米。總狀花序腋生,長達30釐米,不分枝或具1分枝;花3朵生於花序軸的每節上;苞片卵形,長4-6毫米,無毛或具緣毛;小苞片每花2枚,卵形,長2-3毫米,無毛或被很少的長硬毛;花梗纖細,長達7毫米,無毛。花紫色或粉紅;花萼鍾狀,內外被毛或外面無毛,萼管長3-5毫米,萼裂片4,披針形,長4-7毫米,近等長,上方一片較寬;旗瓣近圓形,長14-18毫米,頂端微缺,基部有2耳及痂狀體,具長約3.5毫米的瓣柄,翼瓣倒卵形,長約16毫米,具瓣柄及耳,龍骨瓣偏斜,腹面貼生;雄蕊單體,花葯同型;子房被短硬毛,幾無柄。莢果帶形,長5.5-6.5(-9)釐米,寬約1釐米,被極稀疏的黃色長硬毛,縫線增粗,被稍密的毛,有種子9-12顆;種子卵形扁平,長4約毫米,寬約2.5毫米,紅棕色。花期9月,果期10月。
食用葛 食用葛 [4]
產廣西、雲南和四川等省區。生於海拔1000-3200米的山溝林中。模式標本採自昆明附近。 [4] 
Pueraria lobata (Willd.) Ohwi
a. 葛
var. lobata
粗壯藤本,長可達8米,全體被黃色長硬毛,莖基部木質,有粗厚的塊狀根。羽狀複葉具3小葉;托葉揹着,卵狀長圓形,具線條;小托葉線狀披針形,與小葉柄等長或較長;小葉三裂,偶爾全緣,頂生小葉寬卵形或斜卵形,長7-15(-19)釐米,寬5-12(-18)釐米,先端長漸尖,側生小葉斜卵形,稍小,上面被淡黃色、平伏的蔬柔毛。下面較密;小葉柄被黃褐色絨毛。總狀花序長15-30釐米,中部以上有頗密集的花;苞片線狀披針形至線形,遠比小苞片長,早落;小苞片卵形,長不及2毫米;花2-3朵聚生於花序軸的節上;花萼鐘形,長8-10毫米,被黃褐色柔毛,裂片披針形,漸尖,比萼管略長;花冠長10-12毫米,紫色,旗瓣倒卵形,基部有2耳及一黃色硬痂狀附屬體,具短瓣柄,翼瓣鐮狀,較龍骨瓣為狹,基部有線形、向下的耳,龍骨瓣鐮狀長圓形,基部有極小、急尖的耳;對旗瓣的1枚雄蕊僅上部離生;子房線形,被毛。莢果長橢圓形,長5-9釐米,寬8-11毫米,扁平,被褐色長硬毛。花期9-10月,果期11-12月。
產我國南北各地,除新疆、青海及西藏外,分佈幾遍全國。生於山地疏或密林中。東南亞至澳大利亞亦有分佈。
葛根供藥用,有解表退熱、生津止渴、止瀉的功能,並能改善高血壓病人的項強、頭暈、頭痛、耳鳴等症狀。有效成分為黃豆甙元(daidzein)、黃甙 (daidzin) 及葛根素 (puerarin)等。莖皮纖維供織布和造紙用。古代應用甚廣,葛衣、葛巾均為平民服飾,葛紙、葛繩應用亦久,葛粉用於解酒。也是一種良好的水土保持植物。 [5] 
b.葛麻姆
var. montana (Lour.)
本變種與原變種之區別在於頂生小葉寬卵形,長大於寬,長9-18釐米,寬6-12釐米,先端漸尖,基部近圓形,通常全緣,側生小葉略小而偏斜,兩面均被長柔毛,下面毛較密;花冠長12-15毫米,旗瓣圓形。花期7-9月,果期10-12月。
產雲南、四川、貴州、湖北、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廣西、廣東、海南和台灣。生於曠野灌叢中或山地疏林下。日本、越南、老撾、泰國和菲律賓有分佈。 [5] 
c. 粉葛
var. thomsonii (Benth.)
本變種與原變種區別在於頂生小葉菱狀卵形或寬卵形,側生的斜卵形,長和寬10-13釐米,先端急尖或具長小尖頭,基部截平或急尖,全緣或具2-3裂片,兩面均被黃色粗伏毛;花冠長16-18毫米;旗瓣近圓形。花期9月,果期11月。
產雲南、四川、西藏、江西、廣西、廣東、海南。生於山野灌叢或疏林中,或栽培。老撾、泰國、緬甸、不丹、印度、菲律賓有分佈。
塊根含澱粉,供食用,所提取的澱粉稱葛粉。 [5] 
苦葛Pueraria peduncularis (Grah. ex Benth.) Benth.
纏繞草本,各部被疏或密的粗硬毛。羽狀複葉具3小葉;托葉基着,披針形,早落;小托葉小,剛毛狀;小葉卵形或斜卵形,長5-12釐米,寬3-8釐米,全緣,先端漸尖,基部急尖至截平,兩面均被粗硬毛,稀可上面無毛;葉柄長4-12釐米。總狀花序長20-40釐米,纖細,苞片和小苞片早落;花白色,3-5朵簇生於花序軸的節上;花梗纖細,長2-6毫米,萼鍾狀,長5毫米,被長柔毛,上方的裂片極寬,下方的稍急尖,較管為短;花冠長約1.4釐米,旗瓣倒卵形,基部漸狹,具2個狹耳,無痂狀體,翼瓣稍比龍骨瓣長,龍骨瓣頂端內彎擴大,無喙,顏色較深;對旗瓣的1枚雄蕊稍寬,和其他的雄蕊緊貼但不連合。跡果線形,長5-8釐米,寬6-8毫米,直,光亮,果瓣近紙質,近無毛或疏被柔毛。花期8月,果期10月。
苦葛 苦葛 [6]
產西藏、雲南、四川、貴州、廣西。生於荒地、雜木林中。錫金、尼泊爾、克什米爾地區、印度及緬甸亦有分佈。 [6] 
三裂葉野葛Pueraria phaseoloides (Roxb.) Benth.
草質藤本。莖纖細,長2-4米,被褐黃色、開展的長硬毛。羽狀複葉具3小葉;托葉基着,卵狀披針形,長3-5毫米;小托葉線形,長2-3毫米;小葉寬卵形、菱形或卵狀菱形,頂生小葉較寬,長6-10釐米,寬4.5-9釐米,側生的較小,偏斜,全緣或3裂,上面綠色,被緊貼的長硬毛,下面灰綠色,密被白色長硬毛。總狀花序單生,長8-15釐米或更長,中部以上有花;苞片和小苞片線狀披針形,長3-4毫米,被長硬毛;花具短梗,聚生於稍疏離的節上;萼鍾狀,長約6毫米,被緊貼的長硬毛,下部的裂齒與萼管等長而頂端呈剛毛狀,其餘的裂齒三角形,比萼管短;花冠淺藍色或淡紫色,旗瓣近圓形,長8-12毫米,基部有小片狀、直立的附屬體及2枚內彎的耳,翼瓣倒卵狀長橢圓形,稍較龍骨瓣為長,基部一側有寬而圓的耳,具纖細而長的瓣柄,龍骨瓣鐮刀狀,頂端具短喙,基部截形,具瓣柄;子房線形,略被毛。莢果近圓柱狀,長5-8釐米,直徑約4毫米,初時稍被緊貼的長硬毛,後近無毛,果瓣開裂後扭曲;種子長橢圓形,兩端近截平,長4毫米。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產我國雲南、廣東、海南、廣西和浙江。生於山地、丘陵的灌叢中。印度、中南半島及馬來半島亦有分佈。
本種可作覆蓋植物、飼料和綠肥作物。 [7] 
小花野葛Pueraria stricta Kurz
灌木,偶蔓生。莖高1-2.5米,枝圓柱形,有條紋,嫩時被灰色短柔毛,老時無毛。羽狀複葉具3小葉;托葉三角狀卵形,長達7毫米,被灰色短柔毛;頂生小葉菱形至卵形,長11-24釐米,寬4-12釐米,側生小葉斜卵形,兩面被灰色短柔毛;小葉柄長2-6毫米。總狀花序腋生,通常不分枝;花4-6(-8)朵聚生於增厚的短枝上;苞片披針形,長2-3毫米,多少鈎狀,被短柔毛;小苞片每花2枚,長約1毫米;花萼管長1.5-2.5毫米,萼齒長0.5-1.5毫米,被灰色短柔毛;花冠白色、粉紅、紫色、藍色或黃色,旗瓣倒卵形,長5-8毫米,寬4.5-7毫米,頂端微凹,基部具瓣柄,耳內折,無胼胝體,翼瓣、龍骨瓣與旗瓣近等長,均具瓣柄;雄蕊單體,對旗瓣的一枚雄蕊連合至中部,花葯同型;子房長3-5毫米,沿縫線被絲質短柔毛,胚珠約10顆。莢果長圓形,長3.5-6釐米,寬0.5-0.7釐米,扁平,淡棕色,無毛至薄被短柔毛,具斜條紋,縫線增厚,有種子5-10顆;種子褐色或黑色,卵形,長約4毫米,寬約3毫米,種皮上有細疣點。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產雲南南部(思茅、西雙版納)。生於林中或草地上。緬甸及泰國亦有分佈。 [8] 
須彌葛Pueraria wallichii DC.
灌木狀纏線藤本。枝纖細,薄被短柔毛或變無毛。葉大,偏斜;托葉基着,披針形,早落;小托葉小,剛毛狀。頂生小葉倒卵形,長10-13釐米,先端尾狀漸尖,基部三角形,全緣,上面綠色,變無毛,下面灰色,被疏毛。總狀花序長達15釐米,常簇生或排成圓錐花序式;總花梗長,纖細;花梗纖細,簇生於花序每節上;花萼長約4毫米,近無毛,膜質,萼齒有時消失,有時極寬,下部的稍寬;花冠淡紅色,旗瓣倒卵形,長1.2釐米,基部漸狹成短瓣柄,無耳或有一極細而內彎的耳,具短附屬體,翼瓣稍較彎曲的龍骨瓣為短,龍骨瓣與旗瓣相等;對旗瓣的1枚雄蕊僅基部離生,其餘部分和雄蕊管連合。莢果直,長7.5-12.5釐米,寬6-12毫米,無毛,果瓣近骨質。花期9-10月。
產西藏(察隅)及雲南。生於海拔1700米的山坡灌叢中。泰國、緬甸、印度東北部、不丹、錫金和尼泊爾亦有分佈。 [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