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葛劍雄

鎖定
葛劍雄,男,復旦文科資深教授 [14]  ,歷史學博士,博士生導師,祖籍浙江紹興,1945年12月15日出生於浙江湖州,民革中央委員 [1]  。曾任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歷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現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會常務委員。2016年8月,任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圖書館長 [18] 
2015年3月9日全國政協委員、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葛劍雄建議國家恢復和發展中等專科和職業學校,如普通師範、幼兒師範、護士學校等各類職業學校,實行免費或全額獎學金,與義務制教育對接,使畢業生合理分流,為社會提供高素質的普通勞動者中級人才。 [2] 
中文名
葛劍雄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45年12月15日
畢業院校
復旦大學
主要成就
教授,歷史學博士,博士生導師
出生地
湖州
代表作品
西漢人口地理》《中國人口發展史
職    務
全國政協委員會常委
職    稱
教授

葛劍雄個人履歷

葛劍雄 葛劍雄
葛劍雄,1945年出生於嘉業堂藏書樓所在的浙江省吳興縣南潯鎮(今屬湖州市南潯區),1964年高中畢業後接受師資培訓,1965年8月—1978年9月上海市古田中學教師(先後任教英語、政治等學科)、團委書記,1978年10月—1981年11月復旦大學歷史系研究生,獲碩士學位,1983年在職獲博士學位,1981年12月留校工作,1985年任副教授,1991年任教授,1993年任博士生導師,1996年—2007年任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1999年—2007年兼任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歷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2007年3月任圖書館館長。現任復旦大學特聘教授(歷史地理專業)、校務委員、學術規範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圖工委副主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學風建設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圖書館學會副理事長,上海市歷史學會副會長,上海市政府參事,全國政協常委。
2000年1月加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3] 
2007年3月,葛劍雄教授離開擔任了3任11年的史地所所長職位,出任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仍兼在史地所任教指導博士生。
2013年3月當選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會常務委員。 [4] 
2020年,擔任遊戲《王者榮耀》的學術顧問 [5] 

葛劍雄學歷背景

1957年9月-1960年7月上海市長安中學,初中畢業。
1960年9月-1964年7月上海市市北中學(其間病休1年半),高中畢業。
1964年9月-1965年7月上海教育學院師資培訓(市北中學實習),非學歷進修教育。
1978年10月-1981年11月復旦大學歷史系,研究生(以高中學歷考入),獲歷史學碩士學位。
1982年3月-1983年9月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在職博士研究生,獲歷史學博士學位。

葛劍雄個人職務

葛劍雄是歷史地理、中國史、人口史、移民史等方面研究的著名專家。
現任:學風建設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主任
國際地圈生物圈中國委員會委員
國際歷史人口委員會委員,HISTORICAL GEOGRAPHY編委
上海市政府參事,全國政協常委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圖書館長
上海市政協常委,民革中央委員,上海中山文化交流會副會長。 [1]  [3] 

葛劍雄授業恩師

譚其驤(我國歷史地理學家,是我國歷史地理學科的主要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

葛劍雄學術研究

葛劍雄講座

《歷史地理前沿:對歷史地理學科發展的幾點思考》
《地理環境對中國歷史和文化的影響》
《兩岸關係的歷史和未來》
《中國統一的歷史和未來》
《從天下到世界——上海世博會的啓示》
《户籍制度的前世今生》

葛劍雄著作

發表史學專著20餘部、論文百餘篇。作品獲“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理論研討會”論文獎、“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郭沫若史學獎”等。
曾參加中國“人文學者南極行”活動,多次在哈佛大學劍橋大學等國際著名高等學府進行學術交流。本人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評為“作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
著有《西漢人口地理》、《中國人口發展史》、《普天之下:統一分裂與中國政治》、《統一與分裂:中國歷史的啓示》、《簡明中國移民史》合著)、《中國移民史》、《往事與近事》、《泱泱漢風》、《未來生存空間·自然空間》、《悠悠長水:譚其驤前傳》、《悠悠長水:譚其驤後傳》、《葛劍雄自選集》、《行路集》、《碎石集》、《千秋興亡》(主編)、《長城的價值》等及論文百餘篇。
著《中國人口史:第一卷:導論、先秦至南北朝時期》 [7] 
主編《中國人口史》,六卷本,四千多頁,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全部出齊,總體上代表當前該領域的學術前沿 [4] 
著《近憂遠慮》,2015年4月華夏出版社出版,294頁。 [8] 

葛劍雄百家講壇

葛劍雄主講內容

葛劍雄 葛劍雄
《葛劍雄談地域文化》
中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所以人們常説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比如南方人習慣吃細糧,北方人喜歡吃粗糧,傣族人習慣住吊腳樓,福建沿海信奉媽祖等等。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的地域造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那麼什麼樣的文化才是真正的地域文化呢。瞭解地域文化對我們現代人有什麼啓示呢。 葛劍雄教授認為地域文化,就是最能夠體現一個區域或者説叫一個空間範圍它的特點的文化類型。它的特點,要求它跟周圍、跟其它地方有不同的。不能説我們穿西服,那所有人也都穿西服。比如北京以前住四合院,那麼其它地方,你到了上海沒有四合院,他住石庫門,這就是不同。
所以它應該是能夠體現一個地方它的特點。其實這種現象,我們老祖宗早就注意到了。在司馬遷他寫的《史記》裏面有這麼一句話,他説一般諺語説,叫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這句話什麼意思呢。在一百里的範圍之內,可能風是一樣的,出了一百里,這個風就不同了,如果你出了一千里,俗也不同了。什麼叫風呢。用當今話講風就是流行,你有什麼流行的東西,它不會傳得非常遠的,也不會過一百里地,在過去這個流行就流行不出去了。但是俗就不同,俗是什麼呢。我們當今講風俗風俗,其實這個風和俗是兩個含義,那個俗的我的理解就是習慣。就是風流行,它流行一段時間以後,有的就慢慢慢慢形成習慣了,那就保存下來了,有的流行流行一陣子就變了,新的流行又來了,新的風又來了。所以一個地方流行什麼並不一定就能形成它的地方的文化或者地域文化。等它慢慢慢慢成為俗了,成為人,一批人的習慣,它就逐漸逐漸保存下來了。地域文化構成的範圍很廣,但是往往有幾種因素是最重要的。比如方言、飲食、民間信仰、民居等。

葛劍雄正説中國

古代“中國”究竟有多大
談到中國的和平崛起,談到世界上大國的歷史,自然會想到古代的中國。古代中國究竟算不算大國,如果算,究竟有多大。這是我們瞭解歷史和進行比較的前提。
首先,“中國”被正式當作我們國家的名稱是從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才開始的。在這以前,“中國”的概念是不確定的。一般來説是不斷擴大,從僅指中原地區擴大到泛指整個國家。即使在清朝後期,“中國”有時是大清國的代名詞,包括清朝的全部疆域,有時卻只指“內地十八省”,而不包括東北、內外蒙古、西藏、新疆。因此,要確切地描述中國古代的疆域範圍,只能説當時這個朝代實際統治的範圍有多大,例如秦朝有多大,唐朝有多大,清朝有多大。如果要説當時的“中國”有多大,就得説明這個“中國”是什麼概念,它包括當時哪些政權。例如,8世紀的中國有多大。如果只指唐朝的疆域,那就不能包括青藏高原,因為那是由吐蕃統治的,而吐蕃是獨立於唐朝的政權,至少不屬唐朝管轄,要不唐太宗就不必將宗室女兒嫁給它的君主,唐朝也不必與吐蕃立碑結盟了。如果因為青藏高原以後歸入中原王朝的版圖,就將它提前到唐朝,那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當然,如果要從中國的領土往前追溯,在中國範圍內8世紀時的政治形勢,有哪些政權存在,當然應該提到吐蕃,還有南詔、渤海等實際獨立於唐朝的政權。
其次,不用説歷代之間,就是一個存在時間稍長的朝代,它的疆域也是在變化的,特別是那些曾經較大規模開疆拓土的王朝,往往前後會有大幅度的變化。如西漢,初期的西界還沒有到達河西走廊,但後期已擴大到巴爾喀什湖,末年又退至玉門關。初年的南界只抵南嶺,連今兩廣都在南越控制下,但中期後擴展到今越南南部。又如唐太宗時滅東突厥後,唐朝的疆域向北擴展到貝加爾湖一帶。但到後突厥復國,唐朝的北界又退回到陰山一線。再如清朝,雍正時的疆域還不包括今新疆,到18世紀中葉的乾隆年間才平定天山南北麓,擴展到巴爾喀什湖和帕米爾高原。但到1860年後,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和今新疆西北的一百多萬平方公里領土先後被俄國侵佔,上世紀20年代後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的外蒙古實際已經喪失。
葛劍雄 葛劍雄
再者,還必須區分,哪些地方是一個朝代的正式行政區,哪些地方是藩屬國,哪些地方只是“聲威所及”。例如,西漢後期匈奴的單于(首領)曾向漢朝投降,但漢宣帝並沒有將匈奴併入漢朝,而是資助單于返回匈奴,並規定雙方以長城為界,互不侵犯。所以漢朝的北界始終沒有越過陰山,匈奴也不屬於漢朝的疆域。成吉思汗及其子孫多次西征,蒙古騎兵橫掃亞歐。但到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建立元朝時,他的其他子孫已分別建國,以後被稱為四大汗國。這些汗國與元朝是各自獨立的政權,只是它們的君主出於同一個祖先。元朝的疆域始終沒有包括全部新疆,南疆一直屬於另一個汗國,更不用説中亞、西亞和歐洲部分。又如越南的大部分曾經是從西漢至唐朝的正式行政區,從10世紀開始已經獨立建國,以後只是宋、元、明、清的藩屬。當然它沒有完全獨立,所以法國要將越南變為殖民地前,還得迫使清朝放棄宗主國的地位,承認越南獨立。但不能將10世紀後的越南看成“中國”的一部分。朝鮮、琉球、緬甸等也有類似情況。至於日本、東南亞其他各國,從來沒有正式成為中原王朝的藩屬國,中國史書中所記的“稱臣納貢”實際是打着“朝貢”旗號的國際貿易,或者是臨時的訪問。史書上的“稱臣納貢”大多如此,還有些只是天朝大國因循守舊或自娛自樂的片面記錄,直到清朝前期,還將俄羅斯、法蘭西、葡萄牙、紅毛(明時稱荷蘭人為“紅毛番”,清中葉以來也稱英國人“紅毛番”)等國稱為朝貢,難道我們相信這些國家是清朝的藩屬嗎。還有些人認為,將歷史時期的“中國”,或中國曆代王朝的疆域説得越大就越能顯示愛國主義。事實恰恰相反,如果中國真想和平崛起,就得了解歷史事實,只有這樣才能總結歷史的經驗,吸取教訓,立足現實,面向未來。

葛劍雄人物語錄

“有學生跟我説,我們窮孩子不容易,好不容易有機會經過努力通過公平的考試競爭,可是這也破滅了。”針對日前研究生考試泄題事件,在2012年3月5日的教育界別政協小組討論中,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歷史地理研究所博導葛劍雄,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中央委員、江西師範大學文化研究所所長王東林,紛紛建議教育部應對研究生考試泄題事件作出表態,並給予相應補償措施。
葛劍雄:要表態要補償
葛劍雄委員表示,當務之急是怎麼消除此事件造成的後果,“要追查到底,追查結果要公開,不能不了了之。”葛劍雄委員説,不如此,難以為考生樹立對國家考試的信心,難以給全國公眾一個交代。“我覺得教育部要表態,如果是真的,先考慮道歉,還要採取補償措施。”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將參加教育界別委員的聯組討論,葛劍雄委員説:“袁部長來了,我要當面問,沒機會我就書面問。” [9] 

葛劍雄參加節目

2003年在央視與鳳凰衞視合作的大型紀錄片《走進非洲》擔任北非線攝製組主持人之一。
2011年1月24日 湖南衞視《非常靠譜》節目嘉賓。
2012年9月5日 中央一套《開講啦》演講題為“讀書永無畢業”演講嘉賓。
2021年5月18日,參加知識考古節目《隱秘的細節》。 [13] 
2022年10月27日,葛劍雄入駐B站。 [16] 

葛劍雄爭議提案

葛劍雄
葛劍雄(19張)
湖北隨州特大殺人案兇犯熊振林遞交訴狀,表示希望通過“國慶大赦”保命,30多年沒有再實行過的赦免制度引起了公眾的關注。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葛劍雄撰寫了一份提案,建議在建國六十週年大慶之際實行特赦,並認為特赦範圍可以包括刑事犯罪中的輕微犯罪與過失犯罪,而國慶實施特赦是否可行也在委員之中引起了爭議。
“決定特赦”是人大職權
“實行特赦是有充分法律依據的。”葛劍雄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六十七條第十七款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之一就是“決定特赦”。據悉,新中國成立後,從1959年至1975年共實行過七次特赦,首次特赦主要對象為戰爭犯罪分子、反革命分子及普通的刑事罪犯,包括偽滿洲國皇帝溥儀。此後六次都是針對戰犯。
葛劍雄 葛劍雄
葛劍雄在提案中建議,2009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週年大慶,是全中國人民的喜慶節日,也是中國歷史上的重要篇章,為世界所矚目。根據《憲法》規定,體現政府的法治原則和人權意識,顯示國家的成就和穩定,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可以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決議,在全國範圍實行特赦,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發佈特赦令。
“特赦的範圍是有特定類型的,不是監獄裏的犯人都可以出來了。”葛劍雄認為,社會對實施特赦免沒有必要產生恐慌心理。在他的建議中,他提出特赦的範圍應以不影響國家安定、社會穩定為原則,有利於對罪犯的教育改造,有利於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有利於改善我國的國際形象。在接受早報記者採訪時,葛劍雄具體分析,可能獲得特赦的刑事犯罪主要是輕微犯罪和過失犯罪兩類。“有關部門要綜合考核服刑犯人的改造表現,確實改過的罪犯才可以獲得特赦。”他認為,一些犯罪行為相對嚴重,但服刑表現較好、改過自新的罪犯,特赦的形式也可以多樣化,並不一定是釋放,可以採用減刑等形式。
“對罪犯的改造應體現人性化。”在葛劍雄看來,服刑的改造作用應大於懲罰作用。”對於實行特赦是否會滋生出腐敗現象的擔憂,葛劍雄認為,任何事都不能絕對化,可以通過外部監督機制來實現公平。 [10] 

葛劍雄關於卸職

2013年6月8日23:44,葛劍雄在新浪微博上發文稱“我自07年擔任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本擬在2015年滿70歲前辭職,此前已告校領導。近承教育部領導關懷,明確表明我的年齡已不宜繼續任職。為避免給本館該校造成更大損失,我已於日前向校方遞交辭呈。在辦理移交後將不再在此@復旦大學圖書館官方微博,將以普通讀者身份保持交流。” [11] 
圖書館館長是大學重要學術崗位,復旦一向選請學問深湛、德高望重的知名學者擔此重任。先生自被學校任命為圖書館館長以來,工作卓有成效,深得師生讚譽。學校已請葛先生留任圖書館館長,相信他一定能繼續領導好復旦大學圖書館的發展。 [4] 

葛劍雄民營教育

對於民營教育, 我的觀點是: 第一, 國家要真正地鼓勵民營教育的發展, 包括能夠在保證國家利益的前提下, 吸納外資。第二, 對這些學校, 國家只有監督的權力, 沒有管理的權力。比如教育部需要做的是監管這些民營學校的教育質量, 達不到標準, 就停辦, 達到了標準, 一視同仁。比如台灣對民辦學校, 達到標準的,政府照樣發補貼。 [12] 

葛劍雄高校行政化

為什麼高校越來越行政化,那是因為學校正常的經費是少數,其他經費都是靠各種項目資金。而這些錢又集中在上面,由政府決定是否撥付。在這種情況下,必然會造成向行政看齊的風氣。媒體曾經揭露了一個關於“天下最牛秘書”的事件,一個教育部的女秘書,卻由好幾所高校的校長小心地陪同候命,這是為什麼。是因為權力在教育部過於集中,權力集中以後,小秘書就是權力的代表,至少是跟權力溝通的媒介。 [1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