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葉道志

鎖定
葉道志(1910-1938),湖北黃安(今紅安)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歷任紅十一軍戰士、班長。1930年在紅一軍任排長、連長。1931年曆任紅四軍連長、營長。1932年任紅四方面軍營長、團長,參加創建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鬥爭和各次反“圍剿”作戰及西征入川。1933年任紅四方面軍七十三師團政治委員。7月任紅三十一軍九十三師師長。1934年任第九十二師師長,率部參加創建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鬥爭和各次反“圍剿”作戰。1935年5月率部參加長征。7月任紅四方面軍十師政治委員。同年10月奉命南下轉戰川康邊。1936年10月率部到達甘肅會師。1937年1月入紅軍大學第二期學習。抗日戰爭時期,先後任新四軍二支隊四團副團長、新四軍軍部特務營營長。1938年9月被錯殺。1983年10月21日,總政治部經複查證明系違犯紀律行為,決定予以平反,恢復名譽。 [2] 
中文名
葉道志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10年
逝世日期
1938年8月30日
出生地
湖北黃安
性    別

葉道志生平事蹟

葉道志,1910年出生手河南省光山縣(今新縣)陡山河鄉槐樹店村。户貧苦農民家庭,他自幼沒錢上學,在家幫助父母勞動。
1928年,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七軍到光山開闢創建柴山保(今新縣陳店鄉)革命根據地時,葉道志參加了革命軍,工農革命車第七軍後改編為紅十一軍三十一師,他被編入一團(即一大隊,黨代表王樹聲)當班長,同年底加入中國共產黨。
次年7月,在當地農民武裝和農民羣眾的配合下,他所在的部隊奉命於鄂豫交界的要溢白沙關成功地舉行“萬人暴動”,消了寨上的胡、範、成、寇四大家族的反動槍會,解放了當地受壓迫剝削的勞苦大眾,將鄂豫邊革命根據地迅速擴大。
1930年4月,三道志任紅軍一師一閉連長,先後參加瞭解放黃安和新洲縣城的戰鬥。隨居不久他率領全連戰一參加攻克新集(今新縣城)、出擊雙橋鎮、圍攻大山寨等戰鬥,榮立二等功一次。在粉碎國民黨反動派對鄂豫皖蘇區進行是一、二、三次“圍剿”中,他參加了黃安、商潢、蘇家埠,潢光等著名戰役,活捉趙冠英,痛打湯恩伯,生擒式鼎,嚴懲陳調元,重創張鈁,屢戰皆捷,先後多次受到徐向前、王樹聲的表揚。
1932年10月,葉道志隨紅四方面車主力撤離鄂豫皖蘇區,西行3000多里,轉戰鄂豫陝邊區。行軍途中,他率領全連戰士,血拼漫州關,兩次越秦嶺,涉漢水,冒翻巴山,時而打前鋒,時而作後衞,同戰士們一起英勇作戰,每次都出色地完成任務。在創建川陝根據地的戰鬥中,他奉命率領全營進南江,克通江,北進陝南,打陽平關,搗漢中城,強渡嘉陵江,回師化川,再立新功,被任命為團長。
1937年6月,紅四方面軍與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為了集中統一領導,將兩個方面軍合編,分為在、右兩路軍,繼續長征北上,他被編入紅二十一軍,任九一三師師長,又經過翻雪山、過草地的艱苦程。但是,張國燾抵阿壩後搞陰謀分裂,擅自命令左路軍停止前進對抗黨中央的電令,拒絕北上,提出南下川康邊的錯誤主張,並另立“中央”,自封主席。同時還命令右路軍中的紅四方面軍指戰員與左路軍一起南下,紅四方面軍指戰員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又南返,再次過草地。葉道志也只好隨紅四方面軍行動,在長達一個月裏,紅四方面軍雖打了不少勝仗,但部隊損失慘重,經過朱德、劉伯承、任弼時、徐向前等的力爭,加上紅四方面軍廣大指戰員的強烈要求,張國燾在鐵的事實面前,不得不承認北上的方針是正確的。這樣部隊又走回頭路,再次北上,葉道志在一次過草地之前,調到紅四軍任十師政委。二次過草地之後,於包座遇上國民黨四十九師,他奉軍部命令,辦同友鄰部隊投入戰鬥,全殲敵四十九師,打開了向甘南進車的門户。至1936年10月8日,甘肅會寧實現了紅一、二、四方面軍的勝利大會師。在歡慶晚會上,他高興地唱出心中的歌兒:告別鄂豫皖,轉戰鄂豫陝;離開大別山,飛越大巴山;痛擊四川軍,萬源保衞戰;長征多艱苦,風雪伴我眠;紅軍無險阻,革命使人歡。
1937年初,葉道忐進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參加第三期學習班,清算張國燾分裂黨的罪行。7月7日,日本發動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葉道志奉命到新四軍工作,1938年9月被錯殺。
1983年10月2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作出決定,對葉道志予以平反,恢復名譽。 [1] 

葉道志革命事蹟

臨潭縣蘇維埃政權,是紅二、四方面軍長征進入甘南後在甘肅民族地區建立的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政權,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當時,葉道志任紅4軍10師政委。

葉道志攻打臨潭

根據“岷洮西”戰役計劃,第二縱隊紅4軍和紅31軍,由岷縣西進,控制洮州(臨潭縣),保衞側翼。1936年8月12日,紅4軍從岷縣野狐橋分兩路向洮州進軍。紅10師、12師及婦女獨立團順三岔溝前進,擊潰守軍1個營。14日,紅12師在師長張賢約、政委胡奇才帶領下,佔領臨潭新城,在當地開始發動羣眾和建設革命政權工作。
紅10師和婦女團一部,在直屬縱隊司令員杜義德和師長餘家壽,政委葉道志帶領下,沿山樑大道向洮州舊城急進,準備攻佔舊城。8月20日,攻克臨潭舊城,殲敵1個營。紅11師在師長周世元,政委陳錫聯帶領下,西行羊化橋過洮河,由新堡向臨洮渭源方向前進,8月31日攻打臨洮城未克。

葉道志保衞舊城

部隊進入舊城後,紅10師指揮部及時勘察地形,佈設陣地,防敵反撲。同時,開展羣眾工作,宣傳黨和紅軍的政策,擴大紅軍影響。
9月5日清晨,警戒小組發現西北方向有敵騎兵七八百人向縣城方向撲來,紅軍即分別埋伏在城外西鳳山、東明山及城北的有利地形,伏擊敵人,斃傷敵200餘人,俘敵34人。經審俘得知,來犯之敵為馬步芳所屬海南警備第一騎兵旅馬彪部的1個加強營企圖奪回洮州舊城,恢復敵之防線。
敵人第一次進攻失敗後,接連數日輪番向我石嶺山、西鳳山陣地攻擊,尤其是西鳳山陣地,成為敵我雙方爭奪的要點。15日中午,敵旅長馬彪親自提刀督戰,一連突破我數道陣地。紅軍隨即使用師預備隊(約1個團的兵力),配合一線部隊對敵實施反衝擊。有些戰士英勇地抱起點燃的炸藥包,拉響捆綁在一起的手榴彈羣,衝入敵陣。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激烈爭奪,終於把敵人壓下山去,奪回了失去的陣地。
為了更有效的保存自己,消滅敵人,在以後的幾天裏,紅軍採取了靈活多變的戰術手段。陣地戰與巷戰相結合,殲滅敵人有生力量。9月19日,馬彪殘部潰退至黑錯(今合作)地區。紅10師守衞洮州舊城的任務遂告勝利結束。此役共殲敵2500餘名,俘敵700餘名,繳獲各種武器2000餘件。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