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葉輔平

鎖定
葉輔平(1902年—1939年8月)又名葉全,1902年出生於廣東省歸善縣。1926年5月,隨葉挺獨立團北伐先遣隊,參加北伐戰爭。1928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全國抗戰爆發後,任新四軍上校軍需處長,為新四軍的建設發展做出了貢獻。1939年秋,葉輔平奉命回廣東,在由香港押送軍用物資途經廣西南寧八塘附近,不幸發生車禍罹難,終年37歲。 [1] 
概述圖來源 [2] 
中文名
葉輔平
別    名
原名葉全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02年
逝世日期
1939年8月
職    業
新四軍軍需處處長
出生地
廣東歸善(今惠陽)秋溪鄉(今秋長街道)周田村

葉輔平人物生平

葉輔平,原名葉全,抗日名將葉挺的弟弟。1902年生於廣東省惠陽縣(今惠陽區)秋長鎮周田村一個貧農家庭。葉輔平比葉挺小6歲,在家中排行第九,而葉挺排行第八,兄弟倆的關係最是親密。葉輔平7歲進入私塾學堂,勤奮好學,深受老師和族中父老讚許。
1925年2月,廣東國民政府舉行第一次東征。葉輔平在淡水積極做策應工作。他與農會骨幹配合偵探敵軍兵力部署,實地勘察地形,為奪取勝利作了充分準備。
1925年11月,國民革命軍第4軍獨立團(又稱葉挺獨立團)在廣東肇慶戊立。葉挺任團長,葉輔平參加了獨立團的組建工作,出任團部軍需主任。
1926年5月1日,葉挺獨立團奉命作為北伐先遣隊,從廣東出師,首先開赴前線,直指湘鄂。葉輔平遵照團部的指示,緊密依靠當地農民、學生組織起來的支前隊伍,做好各項工作。8月19日,部隊攻擊平江時,他冒着敵人的炮火,沿途組織羣眾修橋、補路、運彈藥、抬傷員、慰問傷病員,並送水和醫藥到陣地,使前線指戰員深受感動。獨立團佔領瀏陽後,部隊進行一個月的整訓,以補充兵員和開展羣眾工作。
南昌起義時,葉輔平擔任國民革命軍第11軍軍需處長。第11軍在葉挺指揮下,繞道福建南下,敵人緊追不捨,在烏石阻擊中,葉輔平與軍需處幾個同志被衝散,幸得當地羣眾的援助,才輾轉到香港。葉輔平到香港後,開展收容失散的第11軍人員的工作。沒多久,他的活動被泄露,被港英當局和廣東反動政府通緝,他被迫離開香港暫避澳門。1928年春,葉輔平返回家鄉,秘密建立“反帝反封建大同盟”的組織,以貧苦農民為核心,開展減租減息運動。同年6月,葉輔平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7年12月底,新四軍成立以後,葉輔平擔任新四軍司令部上校軍需處處長。國民黨頑固派企圖從軍費和物資發放上限制新四軍。為了保障軍需的供給,葉輔平只好親自執行外勤任務。有一次,葉輔平和葉挺夫人李秀文從香港購置駁殼槍3600多支及200架望遠鏡和一批醫藥器材運回新四軍使用,途中經上饒時,國民黨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竟然將全部手槍無理扣押。他們十分憤怒,義正詞嚴地揭露國民黨的陰謀,與頑固派進行堅決的鬥爭。最終在葉挺軍長的嚴正交涉下,顧祝同才不得不如數交還。
1939年8月,葉輔平奉命再次回廣東,赴香港處理慰勞物品和軍需物資,返回途中於廣西南寧八塘附近,因車禍遇難,時年37歲。噩耗傳到皖南,戰友們悲痛萬分。11月6日,新四軍《抗敵報》發表了沉痛哀悼葉輔平烈士的文章,寄託對他的無限哀思。
1954年7月,惠陽縣(今惠陽區)人民政府將葉輔文烈士的遺骸從廣西南寧運回惠陽周田家鄉安葬,並建碑紀念,永誌不忘。 [2] 

葉輔平後世紀念

葉輔平烈士紀念碑位於惠陽區秋長鎮周田村葉挺將軍故居東北面騰雲小學後側的銅古石山腰。為紀念在抗日戰爭中光榮犧牲的葉輔平烈士,1954年,惠陽縣人民政府將烈士遺骸運回周田村安葬並建立紀念碑。
紀念碑為水泥沙石結構,碑體座北向南,碑高3米,呈五稜柱狀,周長5米。碑園佔地300平方米,右側立葉氏九世祖葉太母黃老孺人墓。四周綠化種果,樹木茂密。每年清明節前後,當地機關組織幹部、老同志及中小學生前往弔祭。 [3] 
參考資料
  • 1.    《中華英烈事蹟讀本》編寫組編. 中華英烈事蹟讀本 第3卷[M]. 北京:新華出版社, 2020.06:91-93.
  • 2.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編著. 抗戰英烈譜[M]. 北京:團結出版社, 2017.01:129-130.
  • 3.    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編. 廣東革命史蹟通覽[M]. 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8.09:451-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