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葉良運

鎖定
葉良運(1918——1946),化名易良運,出生於湖南省瀏陽縣。1931年參加紅16軍,後加入中國共產黨。
中文名
葉良運
別    名
易良運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18年
逝世日期
1946年
出生地
湖南省瀏陽縣

葉良運人物生平

1938年隨部改編為新四軍1支隊1團北上抗日,歷任班、排、連長。“皖南事變”時被捕,在獄中堅持鬥爭,先後任上饒集中營第2大隊的第10區隊、第12區隊秘密黨支部組織委員。1941年6月越獄後在閩北找到福建省委。同年10月任省委遊擊1縱隊隊長,率部堅持閩浙贛邊區鬥爭,打破國民黨頑固派的一次又一次“清剿”,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1944年初與左豐美等人率縱隊,從閩北南下閩中,與省委會師後任閩南縱隊參謀長,率隊在閩中開展抗日反頑鬥爭。抗戰勝利後,奉命與黃國璋等人率領小分隊到江口籌款。1946年1月28日小分隊截獲敵鈔3850萬元,解決了省委與閩中黨組織的給養困難,但在戰鬥中身負重傷而犧牲。 [1] 

葉良運人物事蹟

1931年初,蔣介石調動幾十萬軍隊,對湘、鄂、贛邊區的工農紅軍進行大規模的“圍剿”。為了保衞家鄉,年僅13歲的葉良運毫不猶豫地參加了紅軍。由於當時戰爭環境和鬥爭形勢極為嚴峻,戰鬥異常頻繁,紅軍首長考慮到葉良運年紀尚小,便安排他在紅十六軍保衞部當勤務員。從此,未成年的葉良運開始了一生的戎馬生涯。 [2] 
葉良運參加紅軍後,對一切都感到很新奇。他天真活躍,又勤奮肯學,深受部隊首長和戰友們的喜愛,人們都親切地稱他“紅小鬼”。紅軍部隊是一所革命的大學校,葉良運在這所大學裏不斷成長壯大。儘管當時生活極其艱苦,部隊行動頻繁,但葉良運以苦為樂,以苦為榮,同紅軍戰士一道槍林彈雨,轉戰南北。經過革命戰鬥的洗禮,葉良運迅速長大了,成為一個堅強的革命戰士,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組織,走上了終身革命的道路。 [2] 
第五次反“圍剿”失利之後,中央紅軍被迫實行戰略性大轉移,開始了史無前例的二萬五千里長徵。而留在南方各省的武裝力量在國民黨當局嚴密封鎖和殘酷鎮壓下,進入了艱難困苦的三年游擊戰爭。葉良運根據黨組織的安排,留在湘南根據地,堅持武裝鬥爭。1937年的七七事變之後,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國難當頭,中華民族面臨亡國的危機,國共兩黨實現第二次合作,南方各省的紅軍游擊隊統一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葉良運所在的部隊於1938年初編入新四軍第一支隊一團,並開赴皖南抗日前線。新的形勢、新的環境,給葉良運的成長進步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在新四軍的三年中,葉良運從一個普通游擊隊員成長為一個合格的軍人,由一個普通戰士成長為一個優秀的基層指揮員。他先後擔任班長、排長、連長等職務,參加和指揮過幾十次戰鬥,榮立了戰功,深受新四軍領導和戰士們的好評。 [2] 
皖南事變爆發後,葉良運率戰士們突圍時不幸被捕,並被押往上饒集中營關押。由於葉良運在突圍中衣帽破損嚴重,難以遮體,他隨便撿了一套新四軍戰士的服裝穿着,被捕時又化名易良運,故國民黨當局並不知道他是新四軍連長,將他當作普通戰士對待,編入“第三戰區司令部訓練總隊”所屬的第二大隊第十區隊。1941年夏,葉良運又被移禁浙江省開化縣馬金鎮。 [2] 
葉良運編入第十區隊之後,與隊中的共產黨一道秘密在第十區隊中建立了中共黨支部,領導和組織黨員進行對敵鬥爭。隨後,葉良運又同支部成員一道,着手製定奪槍越獄計劃。因在聯絡難友時不幸被敵哨兵發覺,葉良運遭毒打後又被關禁閉。幾天後,第十區隊為防不測,將葉良運移送到駐江西省鉛山縣石塘鎮的第十二區隊。當時葉良運儘管遍體鱗傷,但他仍然沒有放棄越獄的計劃。他在第十二區隊中成立了秘密黨支部,自任支部組織委員,積極策劃獄中對敵鬥爭和越獄計劃。1941年6月,獄中黨支部獲悉國民黨當局欲將原被捕的三個士兵大隊補充到國民黨軍隊中去的消息,葉良運決定加緊越獄計劃的步驟,但此時國民黨方面對士兵大隊的看守監視也越來越緊,越獄條件一時還不成熟。有一次,葉良運同一個隊員被監獄的看守派往山上砍竹子,恰好同行的隊員系閩北的游擊隊員,對鉛山和閩北的地形地貌比較熟悉。於是,葉良運同閩北的游擊隊員利用有利的地形,機智地逃了出來,並順利地找到了駐閩贛交界處的中共福建省委機關。此後,葉良運重新回到革命隊伍中來。 [2] 
1941年9月,蔣介石派劉建緒到福建接任省府主席。劉建緒到達福建後,立即組織力量“清剿”閩北、閩西和閩東各地的游擊區。為了適應新的形勢需要,用革命武裝粉碎國民黨當局的“清剿”陰謀,中共福建省委派王助、林兆榮和葉良運等率省委武裝一部開闢閩北通往閩中的地下交通線,為省委南遷閩中作準備。9月下旬,省委領導的遊擊縱隊的部分主力南下,在順昌與建陽交界處遭國民黨的地方民團包圍。戰鬥中王助和林兆榮相繼犧牲,葉良運挺身而出,馬上組織有生力量從敵人火力較薄弱的環節進行反攻,終於衝出了包圍圈。由於遊擊縱隊南下受阻,當時形勢又發生了變化,於是省委重新調整了戰略步驟,於1941年10月,將閩北、建松政、閩東三支分屬於各特委領導的游擊隊合併起來,成立了直屬省委的第一縱隊,任命葉良運為縱隊長。
第一縱隊成立之後,積極開展武裝鬥爭。為了提高部隊戰鬥力,葉良運一方面對部隊進行軍事訓練;一方面通過實戰提高部隊的戰鬥力。1941年底,葉良運率部出征閩贛交界的貴溪地區,襲擊了當地的地方武裝,繳獲了一部分武器彈藥,以加強部隊的裝備。隨後,葉良運又率隊襲擊了光澤縣文坊街鄉公所,收繳了一批武器和現鈔。因撤退時暴露目標,途中被福建省保安團包圍。葉良運馬上率部佔據有利地形,然後突然襲擊,將保安團的一個排殲滅,不但使游擊隊轉危為安,還繳獲槍支30多支。 [2] 
在硝煙瀰漫的戰場上,葉良運的軍事才幹得到充分發揮,遊擊縱隊屢戰屢勝,連連告捷,不但擴大了省委遊擊武裝的革命影響,而且遊擊縱隊也不斷髮展壯大,並危及國民當局的地方政權。1942年2月,國民黨成立了“閩浙贛三省剿匪指揮部”,派出重兵圍攻閩北游擊區。同年3月,國民黨第八十師調遣一個團和一個加強營,在當地反動武裝的配合下,再次進攻邵武、光澤一帶,妄圖一舉消滅中共福建省委及其領導遊擊隊。為了粉碎國民黨軍隊的軍事進攻,省委派汪林興、葉良運率省委遊擊縱隊的部分主力衝擊包圍圈,轉到外線以牽制和誘惑敵人的注意力。由於汪林興兩次貽誤戰機,致使遊擊縱隊遭到嚴重損失。葉良運臨危不懼,果斷地組織有生力量,率隊突圍轉移到建陽華家山,然後向建甌方向挺進,開闢了新的游擊區域。 [2] 
國民黨第八十師進攻中共福建省委的計劃未能成功,福建省府主席劉建緒心急如焚,於1943年4月責成第三戰區司令部增派三個團的正規部隊,在閩北各縣地方反動武裝的配合下,向閩北地區發動了第三次軍事圍攻。此時,葉良運剛剛完成省委佈置的第五期武夷幹校整風學習任務,就馬上接受省委的命令,同左豐美一道各帶一支部隊向西南方向突圍。葉良運利用有利的地形,穿插在閩北的高山峻嶺之中,與國民黨軍隊周旋於閩贛兩省交界的深山老林,並伺機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4月底,葉良運率部摧毀了閩北頭鄉公所,鎮壓了作惡多端的偽保長。隨後,葉良運又率部越過閩贛線,奇襲江西鉛山,打了一個漂亮的伏擊戰,活捉了國民黨第三戰區軍官學校分校校長和第三戰區某分部副主任,繳獲了現款三萬多元和一部分軍用物資。 [2] 
國民黨軍隊在閩贛邊界受重挫之後,喪心病狂地在閩北地區實行“三光”(燒光、殺光、搶光)和“三剿”(追剿、堵剿、搜剿)政策,企圖逼出游擊隊主力與其決戰。葉良運識破敵人的陰謀,率游擊隊聲東擊西,神出鬼沒,搞得國民黨軍隊暈頭轉向。由於國民黨軍隊和地方武裝聯手封鎖圍攻,使游擊隊的處境日益困難。葉良運等游擊隊員發揚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克服種種困難,英勇頑強地堅持鬥爭。為此,省委曾經通報表揚了左豐美、葉良運等遊擊縱隊“在火線上頑強鬥爭的精神”,並指出發揚這種精神的極端重要性,號召黨員幹部向遊擊縱隊學習。 [2] 
在國民黨軍隊的長期圍攻下,閩北地區的軍事鬥爭和政治鬥爭極為殘酷,形勢日益嚴峻。中共福建省委駐地的方圓200裏內都佈滿了國民黨軍隊和地方反動武裝。省委機關上與黨中央、華中局,下與閩中、閩東、閩西北、建松等各塊基本地區的電訊聯絡亦被切斷。因此,省委決定南遷閩中。1943年8月,省委書記曾鏡冰帶領警衞班從建陽縣麻河突圍後,通過地下交通線的護送轉移到莆田,同閩中特委取得聯繫。隨後,葉良運等人率省委第一縱隊的武裝人員,從建陽老鼠崗一帶出發,經順昌、建甌至古田鳥仔壠,同黃?禹領導的古田武工隊會合。1944年5月,葉良運等遊擊縱隊到達德化縣坂裏,與原先到達閩中的省委機關特務隊、大田武工隊以及閩中特委領導的武裝勝利會師。 [2] 
省委南下閩中後,根據抗日形勢發展的需要,對省委機關和會師後的遊擊武裝進行整編,確定把武裝隊伍和機關人員結合組成“武工隊”。由於省委南下閩中之後,閩中成為全省的抗日指揮中心。為了加強閩中的遊擊武裝力量,省委派葉良運擔任閩中特委武工隊參謀長。 [2] 
閩中特委武工隊成立之後,在閩中特委書記黃國璋、葉良運的領導下,積極開展抗日武裝鬥爭。首先,葉良運率領武工隊襲擊了投靠日軍的福清黃保安隊和龍田鹽警隊,收繳了一批槍支彈藥;接着,又聲東擊西,夜渡大樟溪,進攻永泰佔兜,消滅了國民軍地方反動武裝的一個分隊;隨後,葉良運又率部在莆田江口伏擊日軍的一艘汽船;1944年12月底,葉良運又率部襲擊了莆田忠門區公所和自衞隊,將作惡多端、民憤較大的自衞隊正副隊長擊斃,繳獲槍支30多支,並燒燬了田賦底冊等。閩中武工隊在葉良運的率領下頻頻出擊,取得一系列的勝利,不但鼓舞了閩中人民的抗日熱情,而且使國民黨福建當局驚恐不安。 [2] 
1945年8月底,為了解決經費問題,省委再次派黃國漳、葉良運等人到莆田南日島籌款,並建立據點。由於隊伍未隱蔽好,在巖下村遭縣保安隊阻擊。這次遭遇戰雖然取得了戰鬥的勝利,殲敵20多人,但因目標暴露,原計劃未能繼續進行,只得又撤回內陸。 [2] 
武工隊在南日島的活動,引起國民黨地方當局的不安,省保安司令嚴澤元立即將莆仙永交界地區定為特種區,任命第四行政區保安司令部副司令胡委寬為莆(田)、仙(遊)、永(春)、德(化)聯防辦事處主任,各縣自衞隊、警察局和省屬各保安大隊統歸其指揮,嚴令“限期破獲”、“海陸一起肅清”。辦事處下設軍事、政治、偵緝、總務等組,分別指揮軍、政、特、警,相互配合,一齊行動。面對新的形勢,省委決定將機關撤出長樂南陽。為了掩護省委機關的安全撤離,黃國璋、葉良運等人率武工隊主力渡過大樟溪,把國民黨的進攻主力牽引到永太方向;隨後,又兵分兩路以迷惑敵人。其中葉良運所率的隊伍在永太的曹溪遭保安隊襲擊後隊伍曾一度被衝散,並與省委失去聯繫。葉良運等人在深山老林裏,沒房子住山洞,沒有糧食吃野菜,沒棉被鑽草堆,寒冬臘月只是穿着單衣禦寒。有時天氣太冷,游擊隊員只好整天躲在山洞裏烤火取暖。由於沒有糧食,長期吃野菜,隊員們餓得面黃肌瘦,渾身浮腫,沒一點力氣。葉良運等游擊隊員們憑着對黨、對革命事業的赤膽忠心,堅持隱蔽鬥爭三個多月,終於找到了省委。 [2] 
抗日戰爭勝利後,福建地區的形勢更為嚴峻。為了打破國民黨軍隊封鎖,解決省委的活動經費,省委書記曾鏡冰親自出馬,化裝到福州,同閩江工委負責同志共同研究對策。此時,恰好獲悉國民黨福建當局要撥運一批現鈔去廈門,約二億萬。真是天賜良機,省委馬上抽調一批精幹的武裝人員,由黃國璋、葉良運帶隊,決定在莆田江口至涵江的途中進行埋伏。1946年1月27日,國民黨福建省銀行經理帶領20多名憲兵,押送八擔現鈔從福州出發。第二天下午3時左右,押鈔隊逐漸靠近游擊隊的伏擊點,游擊隊機槍組立即將機槍架上公路南邊一個廁所的圍牆上。就在這時候,游擊隊被走在前頭的憲兵發現,雙方立即開槍射擊。前面兩名憲兵應聲而倒,後面的憲兵主力立即集中火力向游擊隊射擊。雙方展開激戰,不幸的是一顆子彈擊中葉良運的喉嚨,他當即倒了下去。警衞員急忙扶他起來,準備揹他回去,但葉良運用手勢表示自己傷重已不行了,趕快轉移。這時,游擊隊員們憤怒極了,噙着熱淚高喊:“衝呀!為葉良運報仇啊!”一面開槍射擊,一面飛快地衝過去,拖了三袋鈔票就往回走。憲兵見鈔票被奪走,馬上組織火力射擊。為了減少損失,黃國璋命令游擊隊立即撤退。
江口伏擊戰雖然取得了一定的勝利,斃敵七人,傷敵六人,繳獲鈔票3850萬元,但是游擊隊卻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葉良運在戰鬥中壯烈犧牲。當閩中特委書記黃國璋向省委彙報戰鬥情況時,省委書記曾鏡冰眼裏含着淚水説:“代價太沉重了。” [2] 
葉良運雖然犧牲了,但黨和人民並沒有忘記他。新中國成立後,莆田人民政府在莆田上林亭修建了紀念葉良運的紀念碑。後因福廈公路擴寬需要用地,遂將葉良運的遺骸火化,並於1990年1月5日移放在福州文林山烈士陵園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