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葉肢介

鎖定
節肢動物門,葉足亞綱,介甲目的化石的總稱。具幾丁質雙殼瓣,殼面飾有環狀條紋,紋間有各種花紋。分佈於泥盆紀至第三紀地層中。這類化石在我國侏羅紀白堊紀的陸相岩層中最多。
中文名
葉肢介
外文名
Conchostraca

葉肢介相關信息

介甲目化石種類的通稱。葉肢介是地質時期保存於岩石內的幾丁質介殼的痕跡,偶爾也有軟體印痕保存下來。外形呈橢圓形、圓形、半圓形、卵形、菱形、長方形和三角形等,殼瓣上一般都有細而規則的同心生長線。有些種類的殼瓣上有1條或多條的放射脊,生長線之間有各種花紋(殼飾),殼瓣的背緣和胎殼上有時有刺或瘤。這些構造都是葉肢介分類的主要特徵。
葉肢介
錫林郭勒草原發現的 錫林郭勒草原發現的

葉肢介葉肢介化石

由於從地層中發現的葉肢介化石有與海相化石共生的情況,有人解釋説葉肢介原來生活在海水裏,後來遷移到陸地變為淡水生物。對葉肢介化石的研究有助於闡明現生介甲類的起源與系統發育。能幫助解釋古地理變遷及大陸漂移。中國所發現的葉肢介化石從中、上泥盆統到第三系都有,而且分佈全國各地。這些種類為中、新生代陸相地層的劃分和對比提供了古生物學的論據。20世紀40年代開始對葉肢介化石進行系統分類的研究,已發表286屬近千種化石。中國發現約500餘種,是世界上葉肢介化石最多的國家。 [1] 

葉肢介葉肢介分類

葉肢介
葉肢介(6張)
甲殼動物亞門介甲目化石種類的通稱。是地質時期保存於岩石內的幾丁質介殼的痕跡。外形呈橢圓形、半圓形、卵形三角形等,殼瓣上一般都有細而規則的同心生長線。有些種類的殼瓣上有1條或多條的放射脊 ,生長線之間有各種花紋(殼飾),殼瓣的背緣和胎殼上有時有刺或瘤。
葉肢介從泥盆紀開始出現後,主要產於陸相地層,少數見於海陸交替相地層;晚古生代、中生代比較繁盛,新生代開始衰落 。現生葉肢介僅剩下5科14屬 ,主要生活於小的內陸淡水中。葉肢介化石能劃分和對比中生代新生代陸相地層。
葉肢介
葉肢介(5張)
葉肢介化石劃分為3個亞目 、5個超科和24個科 。已發表286屬近千種化石,中國發現約500餘種。 [2] 
參考資料
  • 1.    上海辭書出版社.辭海 生物分冊:上海辭書出版社,1981
  • 2.    唐濤 周明成.動物辭典:遠方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