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葉氏肛刺蛙

鎖定
葉氏肛刺蛙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兩棲綱無尾目蛙科肛刺蛙屬,多分佈於河南、安徽等地。
中文名
葉氏肛刺蛙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兩棲綱
無尾目
叉舌蛙科
肛刺蛙屬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保護級別
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葉氏肛刺蛙形態特徵

雄蛙體長50~64 mm,雌蛙體長69~83 mm。頭寬大於頭長,吻圓,吻稜不明顯;鼓膜圓不明顯;顳褶明
顯。皮膚粗糙,整個背面滿布疣粒,背部者較大;雄蛙肛部皮膚明顯隆起,肛孔周圍刺疣密集;肛孔下方有兩個大的圓形隆起,其上有黑刺,圓形隆起與肛部下壁之間有一囊泡狀突起;雌蛙肛部囊狀突起較小;雌雄蛙體腹面均光滑。前肢適中,指、趾末端圓;後肢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眼部,脛長為體長之半,左右跟部僅相遇,第五趾外側緣膜達蹠的中部,趾間蹼發達,蹠間有蹼,無跗褶。背面顏色有變異,多為黃綠色或褐色;兩眼間有一小白點;四肢腹面橘黃色,有褐色斑;咽喉部多有灰褐斑,體腹面斑紋不顯或有碎斑。雄蛙具有單嚥下內聲囊;第一指黑刺稀疏;無雄性線;肛部呈囊狀隆起,肛孔上方有長短乳突,且有黑刺;肛孔下方有兩個大的白色圓形隆起,其上黑刺多枚;雌蛙肛孔上方有一個大囊泡。第28~29期蝌蚪全長平均44 mm,頭體長18 mm左右,尾長約為頭體長的149%;第41期蝌蚪全長達68 mm左右;頭體黃綠色或黃褐色,尾部斑點少,末端鈍尖或鈍圓;唇齒式多為I:6+6/1+1:Ⅱ;上唇兩側有乳突,下唇乳突兩排;口角有副突;出水孔有長遊離管。 [1] 

葉氏肛刺蛙生物學資料

該蛙生活於海拔320~560 mm林木繁茂的山區。成蛙棲息於水流較急的流溪內及其附近,白天多隱居於石
縫內或大石塊下,夜晚上岸覓食,食物以昆蟲為主;繁殖季節5~8月,卵羣產於石下;10月下旬該蛙在溪內巖洞內冬眠,蟄眠期約6個月。蝌蚪多棲息於水凼內石下。 [1] 

葉氏肛刺蛙種羣狀態

中國特有種。該蛙棲息地的生態環境質量下降和過度捕捉,種羣數量減少。受脅等級:費梁等(2010)建議
列為易危VU。 [1] 

葉氏肛刺蛙分佈

河南(商城)、安徽(霍山、潛山、金寨、嶽西)。

葉氏肛刺蛙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