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葉季壯

鎖定
葉季壯(1893-1967年6月27日),原名葉毓年,曾用名葉鬱年、葉兢天。1893年出生於中國廣東省新興縣 [1]  貧苦農民家庭出身。1912年9月考入廣東省立法政學堂。1914年畢業。曾在江門、新興等地當過見習司法官、縣署總務科科長。1915年創辦學校,進行民主、科學的啓蒙教育,組織新興育才學術研究社,後受聘任《四邑平報》社長兼總編輯。1925年6月,領導成立江門總工會和支援省港大罷工的罷工委員會,率領江門工人遊行示威,要求取消一切苛捐雜税。同年底加入中國共產黨
中文名
葉季壯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職    業
軍人
主要成就
第一任貿易部部長
出生地
中國
性    別

葉季壯人物生平

葉季壯(1893年~1967年),原名毓年,字耀周,廣東省新興縣船崗水湄村人。
葉季壯出生12天,母親病逝,由奶媽哺乳長大。7歲入私塾。後進入私立民德小學堂讀書。高小畢業後,考入廣州廣東公立法政學堂,
1914年畢業後,在汕頭當半年實習法官,在新興縣政府任半年總務科長。隨後從事新聞和教育事業。在新興、江門等地創辦兩間中學、兩間小學,並協同友人在香港鼎祈小學教書,創辦一個通訊社和香港小日報等。他主辦《四邑平報》,兼任社長和總編輯。筆名葉競天。
1925年參加省港大罷工,在江門發動和組織羣眾,成立總工會和罷工委員會,領導工人開展反對苛捐雜税的鬥爭。同年11月,參加中國共產黨。入黨後,正處於國共合作時期,國民黨廣東省黨部委派他和梁新枝為國民黨新興縣黨部籌備委員。
1926年任中共廣東區委巡視員、江門支部書記。
1926年6月在新興縣成立了國民黨黨部左派組織,同時領導工人、農民開展工農運動,建立各種行業工會,清算地主豪紳控制的興賢社,組織工人自衞軍和農民自衞軍,支持建立新興育才中學和育德女子小學。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葉季壯轉移到澳門,繼續開展革命活動。同年11月,中共五邑地方委員會成立,葉季壯被任命為地委書記,兼任五邑暴動總指揮部總指揮,組織和發展五邑革命軍(又稱紅軍)。
1927年1月至4月任中共廣東四邑地方執行委員會書記兼任廣東新會縣委書記。同年5月至1928年1月任中共廣東五邑地方執行委員會書記兼中共廣東新會縣委書記。大革命失敗後,1927年12月參加廣州起義。
1929年到香港,任中共廣東省委機關報《香港小日報》總經理兼編輯。7月奉命與張雲逸赴廣西從事兵運工作。抵達南寧後,任廣西警備第四大隊財政委員會主席、中共支部書記。10月隨部隊到達百色,為起義作了充足的物資準備。12月參加百色起義,參與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任紅七軍政治部調查科科長、右江蘇維埃政府財經委員會主席。
1928年1月,葉季壯被中共廣東省委委派為巡視員,到西江一帶從事恢復新興、雲浮、羅定等縣的中共組織。同年12月,被中共廣東省委介紹到上海黨中央機關工作。在上海,由於他無法與黨組織取得聯繫,1929年3月留在香港鼎新小學任教,兼《香港小日報》(共產黨的機關報)總經理和編輯。同年9月《香港小日報》被香港當局查封后,中共廣東省委調他與張雲逸往廣西負責擴建紅軍,12月川日參與組織發動百色起義,創建了中國工農紅軍七軍和右江根據地,被委任為紅七軍軍部財經委員會主任兼經理處處長。在工農紅軍轉戰於廣西、廣東、湖南、江西4省準備進入中央蘇區的征途中,葉季壯等籌糧籌款,精打細算,保證了部隊供給的基本需要。部隊到達中央蘇區後.
1930年春至11月、1931年4月至11月任紅七軍經理處處長。
1930年11月至1931年4月任紅七、紅八軍總指揮部經理處處長。
1931年7月至11月任中共紅軍第七軍委員會書記。同年10月至1932年任紅七軍政治部主任、黨務委員會委員。建議紅七軍由薪餉制改為官兵一致的供給制,為部隊建立起一套財經制度。參加保衞右江革命根據地的戰鬥和北上遠征。多方籌集大宗款項,保證部隊需要。到達中央革命根據地後,擔任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政務處處長兼組織科科長。1932年6月至1933年6月兼任紅一方面軍供給部部長、政治委員,中國工農紅軍撫卹委員會主任(至1932年12月)。
1931年12月,葉季壯任紅七軍政治部主任、軍委委員。
1932年9月至10月任紅軍總政治部組織部部長。
葉季壯 葉季壯
1932年9月任中國工農紅軍軍委總供給部政委。不久,任總政治部政務處處長兼組織科科長和中共總政治部直屬機關總支部書記。1933年兼任廣昌警備區政治委員。同年6月至1935年2月任紅軍總供給部部長兼政治委員(至1934年10月)。在非常困難的條件下建立一套適合當時實際情況的供給制度,培養大批後勤幹部。在設備簡陋、材料短缺的情況下組織、發動軍工人員修造武器裝備,支持革命戰爭。
1933年4月調任總供給部政委兼總兵站政委,8月,改任紅一方面軍供給部長兼政委,12月任廣昌後勤基地政委。
1934年4月,任頭陂基地司令員,月後,調任軍委總供給部長兼政委。
1934年10月,紅軍進行二萬五千裏長征,葉季壯任中共紅一方面軍委員會委員、總供給部部長兼政委。
1934年10月參加中央紅軍長征。1935年1月至11月任中革軍委總參謀部管理局局長。長征途中積極組織後勤供應。
1935年1月遵義會議後,總供給部與四局合併,葉季壯任四局局長。
1935年6月,一、四方面軍會合後,任軍實處處長。8月,被任命為紅軍先遣工作團主任。
1935年10月,紅軍到達陝北吳起鎮後,葉季壯任中央紅軍總供給部部長。
1936年9月,中央軍委成立後勤部,葉季壯被任命為後勤部長兼總供給部長。其時,環境稍為安定,組織上批准他與紅軍女戰士馬祿禎結婚。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形成國共合作抗日的新局面。
紅軍到達陝北後,1935年11月至1936年12月任紅軍總供給部部長、政治委員。1936年9月至1937年7月任中央軍委後方勤務部部長兼政治委員。
1937年4月,葉季壯按照組織的委派,到西安等地做後勤、統戰工作。
1938年後,葉季壯先後擔任八路軍後勤部長、陝甘寧邊區物資局局長、貿易公司經理等職,繼續從事財經工作。在國民黨反動派對解放區實行全面經濟封鎖時,葉季壯為組織開荒墾田,開發鹽湖,興辦紡織、被服、製藥、造紙等工廠以及發展出口貿易,為解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供給困難作出重大貢獻。在此同時,葉季壯建立起八路軍的一整套供給制度。
全國抗日戰爭爆發後,1938年上半年任八路軍總部野戰政治部軍需處處長。同年12月起任中共中央財政經濟部副部長。
1939年1月起任中共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委員、生產運動委員會委員,中共中央軍委後勤部部長兼政治委員(至1945年8月),兼中央軍委軍事工業局局長(至1941年1月)。
1939年至1941年,他先後發表《八路軍的供給工作和工作制度》、《延安各軍事機關部隊查帳運動的總結》、《論戰時供給工作》、《八路軍的後方勤務工作》等重要講話和文章,論述了後勤工作的性質和重要性,反映紅軍實行供給制的必要性和優點,使後勤工作保證了長期革命鬥爭的需要。
1941年3月被任命為中共七大大會總務處處長。4月起任中共中央後方工作委員會委員。
1942年6月起任中共中央西北局財經委員會成員。10月起任西北局財政經濟辦事處成員。同年底任陝甘寧邊區政府物資局局長。
1944年任陝甘寧邊區貿易公司經理。參加組織軍民開荒生產、興辦工廠,發展貿易,粉碎國民黨當局對邊區的經濟封鎖,還通過開展統戰工作,開闢從國民黨佔領區運輸物資錢糧的通道。
1945年4月至6月作為陝甘寧邊區代表團成員出席中共七大。抗日戰爭勝利後到東北,任中共中央東北局委員。同年10月至1946年8月任東北人民自治軍(1946年1月改稱東北民主聯軍)總後勤部部長兼東北銀行總行行長。
1945年9月,葉季壯被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授予中將軍銜,與彭真陳雲等6人到瀋陽與蘇軍取得聯繫,並先後擔任東北軍區後勤部長兼政委、東北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東北人民政府財政部長兼商業部長等職,作為陳雲的副手參與東北解放區的財經領導工作。他不顧身患心臟病,努力發展經濟,建設後方,支援前線,卓有成效。
1946年任東北各省(市)行政聯合辦事處行政委員會財政委員會主任。
1946年4月至8月任東北局財經辦事處副主任,8月至11月任秘書長,同年11月至1947年5月任東北局財經辦事處第二副主任,10月至1948年7月任東北行政委員會財政委員會主任。1948年8月至1949年8月任第二副主任。
1948年7月起任東北行政委員會財政部部長兼商業部部長。同年10月至1949年9月任東北局財經委員會第二副主任。
1948年至1949年10月,葉季壯被任命為中央人民政府貿易部部長,黨組書記,政務院財委委員等。
葉季壯 葉季壯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葉季壯先後擔任中央人民政府貿易部部長、對外貿易部部長,並擔任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財貿辦公室副主任等職。先後被選為第一、第二、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1949年7月任東北一級整編委員會委員。同年8月至1953年1月任東北人民政府委員。
1949年8月至1950年4月任東北人民政府對外貿易部部長、東北人民政府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至1949年9月)。協助陳雲主持財政經濟的領導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10月至1952年8月任中央人民政府貿易部部長。1949年11月至1952年9月任貿易部黨組書記。
1952年8月至1954年9月任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1952年8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任對外貿易部部長、黨組書記(1955年1月起)。1954年11月至1959年6月任國務院第五辦公室副主任。1959年6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任國務院財貿辦公室副主任。1958年3月起任中共中央外事小組成員。1960年代初,協助陳雲、李先念等人採取措施,活躍市場、恢復經濟。這期間,他還代表中國政府同蘇聯政府談判。1956年9月在中共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
1955年4月,葉季壯隨周恩來總理到印度尼西亞萬隆參加亞非會議,並率領中國貿易代表團訪問部分非洲國家,發展中國的國際貿易。葉季壯任外貿部長10多年中,工作負責,作風民主,為政清廉。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葉季壯被作為外貿部的“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受到批鬥,但對黨的領導,對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仍充滿信心。
1965年1月,葉季壯因第二次中風住醫院。
葉季壯 葉季壯
1967年6月2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74歲。

葉季壯人物紀念

1967年6月30日,周恩來李富春陳毅李先念葉劍英劉寧一等中央領導同志和有關方面負責同志到八寶山參加追悼會。李先念同志在會上致悼詞,介紹了葉季壯同志的生平,高度評價葉季壯同志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供應工作的建設,為發展中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和對外貿易作出的貢獻。
葉季壯 葉季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