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葉問詠春

鎖定
《葉問詠春》是2011年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葉準、盧德安、彭耀鈞。 [3] 
中文名
葉問詠春
作    者
葉準
盧德安
彭耀鈞
出版時間
2011年5月1日
出版社
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頁    數
232 頁
ISBN
9787512502079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葉問詠春詠春拳套

詠春只有三套拳: 小念頭, 沉橋及鏢指。 詠春拳套跟任何其他門派的拳套有很大分別, 其他門派的拳套裏每一個動作都是一個完整的招式, 很清楚明白用意何在, 但詠春拳套裏面任何一個動作都不是招式, 必需混合齊用才成為一個招式, 就像英文字母一樣, 獨立一個字母是沒有意思的, 必需組合後才成為一個有意思的英文字。三套拳,標誌 着不同的學習階段。
(一) 小念頭: 是詠春最基本的第一套拳,當中分三節,分別鍛鍊功力、發力、手法。 最基本的動作,如馬步、手法、架式位置、扯空拳發力,以至當中的哲學,如來流去送、中線原理等都包含其中。
(二) 沉橋: 這套拳強調馬步, 訓練腰馬肘同時發力,令短距離間增強殺傷力度。當中的轉馬動作,亦可卸力和借力打力,產生以柔制剛的功效。
(三) 鏢指: 三套拳中最含攻擊性的拳套, 最容易表達詠春 “最佳防守便是攻手”及 “集中所有能量於一點”的理論, 標指主要訓練長橋發力, 腰馬膊同時發力, 以增強遠距離殺傷力度。
黐 手
黐 手 黐 手
黐手是詠春拳中一套最獨特訓練方式, 也是最基本訓練搏鬥技巧的最佳方法。 搏鬥跟練功夫是兩個不同的慨念, 練功夫可單獨一人練習, 而搏鬥需要兩個人, 因此黐手必需由兩個人一起練習。 在搏鬥時需要速度, 沒有給你思考的時間, 一切依靠個人的本能反應, 而黐手正是訓練你的本能反應,;此外,手法、用力、位置,也可在當中練習,從而延伸出冚位、控制對手、尋找對手空位、借力打力等技巧。
六點半棍及八斬刀
詠春是一門實用形武學,沒有品種繁多的各類型兵器,只含一套棍法及一套刀法,主要原因是木棍竹棒等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伸手可用; 而雙刀則便於攜帶, 易於隱藏,比較實用。
詠春棍法稱為“六點半棍”,以勁力為主,勁所到處往往將對手的棍一碰而斷,所謂“棍無兩響”就是這個原因。 觀其招式很簡單,共七個動作,其中六個動作由自身發力, 最後一個動作一半是利用對手的力,借力打力, 所以稱算之為半棍, 因而得名。
詠春刀法亦稱為“八斬刀”,以速度取勝,其使用刀型與一般蝴蝶刀型不同,刀肉闊度不及蝴蝶刀二份之一, 且厚度亦比蝴蝶刀纖薄得多,纖細輕便是其特點。 蝴蝶刀的重刀身利於大動作斬劈,而八斬刀輕薄、動作小、速度快,令對手避無可避,因而有人稱八斬刀為“刀無雙發”的威力。
木人椿
木人椿 木人椿
詠春“木人樁”的訓練,是將所有學到的基礎動作結合,並組成不同的招式,合共一百一十六式,故亦稱為“一一六式木人樁”。搏鬥是雙方互動的,木人樁是以虛擬對手的方式練習搏鬥的最好工具。木人樁的鍛鍊分三個階段,最先練好一百一十六式的固定樁法,然後於每節中各選一試,即共八招的實用動作反覆磨練,稱為磨樁;磨樁之後,可進入第三階段,這時無固定形式,可把已經學到的詠春拳法自由在木人樁上發揮出來。
品字椿
“品字椿”通稱“詠春腳椿”, 詠春共有八種腳法,每種腳法的發力各異, 均具備極強殺傷力,每每練習時均需要以此木椿代替活人才能承受其破壞力。 相傳詠春傳自女子, 女子出腳時可以裙襬掩護,阻礙了敵方視線, 使對手看不清出腳及其踢的方位,防不勝防, 無從抵擋, 因此有人稱詠春八腳為“裙裏腳”或“無影腳”。
葉問詠春 葉問詠春

葉問詠春內容簡介

由於一代宗師葉問半生的努力,詠春功夫傳遍世界,學者逾百萬。本書是葉問宗師長子葉準師傅偕入室弟子盧德安、彭耀鈞為深入探討詠春而寫的。本書首談葉問宗師,之後便細談作者們在學習詠春和教授詠春的心得。葉問宗師的生平行事以及他對詠春的體會和教學,都可在葉準師徒的心得中窺見,足見葉問詠春的薪火相傳,以及葉問宗師的影響力。
葉問從未在公眾場合説他教的詠春拳為“葉問詠春 [1]  ”,“葉問詠春”旗號皆是後人打着他的旗號蹭飯吃。
學武的宗旨是自強身心, 不為打鬥逞強為目的。 尤以學習詠春拳, 除能增強自信、捍衞自尊、自我防衞及鋤強扶弱外, 往往還可從其博大精深的基礎理論上對其他事物有所參悟。 “詠春拳”是我中華民族一些有着大智大慧的祖先所遺留的瑰寶, 是一門藝術絕技,現有待我們一代代把這些寶貴文化發揚光大。 [2] 
為發揚詠春拳“葉問師父”派系的精神, 經由“佛山市武術協會常務理事會”研究決定,於2009年准許成立“詠春葉準培訓中心(佛武成字[20097008號])”, 全稱為“佛山市武術協會詠春葉準培訓中心”, 現正招納有意發揚此武術派系人仕。 中心院長兼創辦人為“葉準師父”及 “梁紹鴻師父”, 分別是“葉問師父”的長子及其得意弟子, 兩人均盡得葉問師父真傳, 名聲早已聞名遐邇; 培訓中心主任為“霍主任”; 教練為“添有力” 均為資深詠春拳教練。

葉問詠春作者簡介

[4]  ,生於1924年,是葉問宗師的長子;畢業於南海師範學院,擅音律,精詩詞。7歲便開始隨葉問學習詠春拳,繼葉問於1949年離開佛山來港後,葉準亦於1962年來港。
40多年來在香港、內地以及世界各地教授詠春拳,弟子遍佈五大洲、七大洋,飲譽國際;在眾多的榮譽中,以英國曼徹斯特索爾福特大學所頒的院士銜、國際奧委會所頒的武術終身成就獎,以及英國《CombatMagazine》所頒的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功夫教頭獎最具代表性。年高德劭,著述亦豐,是詠春界最高輩分的名宿之一。
盧德安,曾任葉問國術總會董事,詠春體育會教練、董事。具備專業高級職稱的詠春教練水平,多次代表香港詠春界與同門交流,推廣詠春功夫不遺餘力。
彭耀鈞,曾任詠春體育會教練、董事及董事秘書,竭力在學界推廣詠春。

葉問詠春圖書目錄

前言
葉序:示諸生葉準
盧序:國術與我盧德安
彭序:意想不到彭耀鈞
第一章 葉問專卷從銀幕上的葉問宗師談起……
先父葉問宗師學習“二世祖功夫”的經過
假如沒有梁碧……
葉問宗師生平三兩事——解讀描寫先父行事的《西江月》
葉問宗師令詠春在世界普及起來的緣由
第二章 詠春之妙詠春功夫具有市場學的意義?
詠春如何具備人性化的特質?
詠春功夫,竟可以“純羊”駕馭“猛虎”?
詠春的嚴師會教出高徒?
為什麼同一位詠春宗師的學生竟有這麼多的分歧?
師傅話:功夫的“師法”、“心法”與知識管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