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葉古年

鎖定
7 世紀中期(唐高宗時),納西族部落集團首領葉古年,奪取 “濮獬蠻”所居住的“三賧”(或稱“樣渠頭”,元初設“通安州”,即今麗江壩)7世紀末到8世紀初(唐麟德元年前後到開元年間),早就從鹽源地區南渡金沙江洱海以東的納西族形成大的部落,在今雲南賓川縣建立了“越析詔”(又稱麼些詔),為“六詔”之一。 [1] 
本    名
葉古年
所處時代
隋唐
民族族羣
納西族
主要成就
奪取麗江
人物生平
到唐代,《蠻書》等史書多稱納西為“麼些”。此時各地納西族有了較大的發展,根據《蠻書》所載,東至今四川西川地區,南至大理州賓川,西至瀾滄江邊的維西一帶,北至鐵橋上下的德欽、中甸一帶,都有納西人分佈。
後其領地被得到唐王朝支持的南詔所吞併。“越析詔”的興亡前後約70年。
在唐代,納西族所分佈的地區處在、南詔、吐蕃三個政權之間,有鐵橋之險和鹽、鐵之利,成為這三大力量的逐鹿中心。麼些部落在動盪多變的政治環境中,其依附關係因這三大力量在這一地區軍事力量的此消彼長而變更,與各方都有較多的經濟文化交流和矛盾紛爭。納西酋長還與南詔聯姻;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蠻子朝》一詩中曾提到:南詔王子到京城長安朝拜唐朝皇帝時,其嚮導是“摩沙”(納西)人。
794年(唐貞元十年),南詔與唐王朝聯合,向吐蕃發動鐵橋戰役,吐蕃勢力向北敗退,南詔佔領鐵橋上下麼些區域,並將數萬户麼些遷徙到滇池周圍地區居住,麼些人口和勢力受到削弱。
唐時,納西族的畜牧業仍很發達,在鐵橋一帶進行大批的牛羊貿易。農業經濟也有發展。冶煉技術也達到較高水平,納西人所製造的兵器“鐸銷”名震六詔,南詔《德化碑》中將其稱為“寶物”。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