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葉仰高

鎖定
葉仰高(1880~1911),字芝峯,號高鷹,景寧縣人。少年就讀青田,後入安徽練軍營,轉武備學堂。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留學日本憲兵學校、入光復會、同盟會。回國後遭清兩江總督端方逮捕,後經營救獲釋。宣統三年(1911)參加武昌起義,後急回浙江響應,率敢死隊攻克杭州,任浙軍司令部執法官,後改尚武隊管帶(營長)。
葉仰高犧牲時年僅32歲,南京政府成立後,大總統孫中山追念其功,下令祭弔撫卹,並在南京天堡城建立辛亥革命聯軍陣亡將士紀念碑和浙軍紀念塔,葉仰高名列首位。 [2] 
中文名
葉仰高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80年
逝世日期
1911年
主要成就
辛亥革命參與光復南京
出生地
浙江省景寧縣

目錄

葉仰高人物生平

葉仰高(1880—1911),字芝峯,號高鷹,浙江景寧縣人。在光復杭州的起義中任第八十一標管帶,在攻克南京的關健戰役——天保城一戰中擔任敢死隊隊長,功勳卓越。
葉仰高少年時跟隨長兄氏在青田就讀,青田從軍者甚多,葉仰高因此也深受影響。後在景寧親戚家見到光復會會員魏蘭、魏紫雯叔侄,日夜暢談國事,並奮然躍起曰:“大丈夫立世,不能拯救萬民於水火,亦當立功疆場,馬革裹屍還。” 於是,葉仰高投筆從戎,入江南武備學堂。1906 年畢業後追隨魏蘭東渡,留學日本弘文學院,習憲乓科。經魏蘭介紹認識陶成章之後,參加光復會,不久又入同盟會。葉仰高歸國後,投身革命,經常在上海、廣州、黑龍江等地組織革命活動。
浙江軍政府成立後,葉仰高在浙軍第八十一標先後任司令部執法官、尚武隊管帶。驍勇過人,頗為朱瑞所器重,江浙聯軍組成後,被任命為聯軍司令部參謀。
在制訂攻打南京的作戰計劃時,大家意見不一,有主張集中聯軍優勢攻打南京城制高點——紫金山天保城,然後攻克南京;有人主張一部進攻雨花台,採取南北夾攻。最後多數意見認為應以聯軍主力攻奪天保城,當時葉仰高參加了此次會議,並且持該觀點。由於天保城地勢險峻,佈防嚴密,大部隊仰攻屢遭失敗,損失慘重。最後決定懸賞招募驍勇堅貞之兵士,組織敢死隊。號令一出,自動報名者達190餘人。葉仰高帶頭報名敢死隊,並受命擔任第一隊隊長。葉仰高在戰鬥中衝鋒在前,帶領10名軍上首先衝入天保城,連奪敵人6個炮台。後由於敵人舉起白旗詐降,葉仰高等人以為勝利在望,輕信敵人,直接沖人敵陣中,不料遭敵人機關槍掃射,不幸身中數彈,壯烈犧牲。葉仰高犧牲時年僅32歲,一生雖短,但是實現了他生前大丈夫理當馳騁沙場、馬革要屍的夙願。
南京光復,對於當時革命來説,無論在軍事上、政治上、經濟上和地理上都創造了有利條件,有力地推動了中華民國的建立。而在光復南京的戰役中,攻陷天保城則起着至關庭要的作用。在天保城故役中,葉仰高和敢死隊員們的英勇無畏,為革命犧牲的精神和決心則決定此關鍵故役的成敗。1912 年5月14 日,浙江省臨時議會在“為葉仰高建設專祠”一案中説:“葉君仰高,少稟大志,壯立奇節。鄂省起義,投袂從戎,進窺武漢,退復省城。金陵一役,厥功最偉。蓋以天保一城,為金陵之屏蔽,天保不得,金陵不可率爾下也。要害雖復,卒以身殉,比如徐烈秋俠不少止,自應建設專祠,以影義烈……”
南京政府成立後,大總統孫中山下令在天保城建立“辛亥革命聯軍陣亡軍士紀念碑” 、“浙軍紀功塔”,葉仰高均名列首位,孫中山曾親臨弔祭。天保 城攻下後,浙軍司令官朱瑞下令,凡原籍浙江之陣亡者,均運回杭州,塋葬於西湖之南高峯,並立碑勒名紀念,碑上笫一名即葉仰高。 [1] 
參考資料
  • 1.    葉仰高  .辛亥革命紀念館官網[引用日期2023-07-04]
  • 2.    虞文喜主編:《麗水地區人物誌》,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5年,第39-4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