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葉象花

鎖定
葉象花,中藥名。為大戟科植物猩猩草Euphorbia heterophylla L.的全草。我國各地及各大植物園都有栽培;在貴州兼有逸為野生者。具有涼血調經,散瘀消腫之功效。用於月經過多,外傷腫痛,出血,骨折。
別    名
箭葉葉上花
細葉葉上花
一品紅
葉上花
中文學名
葉象花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大戟目
大戟科
大戟屬
猩猩草
採收時間
四季
毒    性
有毒

葉象花入藥部位

全草。

葉象花性味

味苦、澀,性寒。

葉象花歸經

歸肝經。

葉象花功效

涼血調經,散瘀消腫。

葉象花主治

用於月經過多,外傷腫痛,出血,骨折。

葉象花相關配伍

1、治月經過多,跌打損傷:葉象花6-9g。水煎服,日服2次。
2、治外傷出血,骨折:葉象花鮮葉適量,搗爛敷患處,2-3天,換藥1次。(1-2方出自《文山中草藥》)

葉象花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葉象花使用注意

葉不宜內服。

葉象花採集加工

四季均可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葉象花形態特性

猩猩草又名:墨西哥火草,草本一品紅。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高達1米,被柔毛。葉互生,卵形至披針形,長3-12釐米,寬1-6釐米,先端尖或漸尖,基部鈍至圓,邊緣具鋸齒或全緣,兩面被柔毛;葉柄長4-12毫米;苞葉與莖生葉同形,較小,長2-5釐米,寬5-15毫米,綠色或基部白色。花序單生,基部具柄,無毛;總苞鍾狀,高2-3毫米,直徑1.5-5毫米,邊緣5裂,裂片卵形至鋸齒狀,邊緣具毛;腺體常1枚,偶2枚,杯狀,直徑0.5-1毫米。雄花多枚;苞片線形至倒披針形;雌花1枚,子房柄不伸出總苞外;子房被疏柔毛;花柱3;中部以下合生;柱頭2裂。蒴果卵球狀,長5-5.5毫米,直徑3.5-4.0毫米,被柔毛。種子稜狀卵形,長2.5-3.0毫米,直徑約2.2毫米,被瘤狀突起,灰色至褐色;無種阜。花果期2-11月。

葉象花生長環境

我國各地及各大植物園都有栽培;在貴州兼有逸為野生者。

葉象花藥材性狀

全草長達80cm。葉互生;葉形多變化,卵形、橢圓形、披針形或條形,中部及下部的葉長4-10cm,寬2.5-5cm,提琴狀分裂或不分裂;葉柄長2-3cm;花序下部的葉基部或全部紫紅色。杯狀花序多數在莖及分枝頂端排列成密集的傘房狀;總苞鐘形,寬3-4mm,頂端5裂;腺體l-2,杯狀,無花瓣狀附屬物。蒴果近球形,直徑5mm,無毛;種子卵形,有疣狀突起。

葉象花藥理作用

葉象花的花、葉熱水提取物體外對結核桿菌H37有抑制作用,而莖、根提取物無效。葉或植物的漿汁含有毒性成分,食後出現嘔吐、腹瀉、譫妄等症狀。

葉象花相關論述

《河北中草藥》:“可用於慢性支氣管炎。”
[1-3]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
  • 3.    熊輔信、寸樹芬.《中藥現代研究薈萃》:雲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