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落鳳坡

(河北地點)

鎖定
張家口赤城縣縣城東7.5公里、112國道西側300米處有一座小山窪,名叫落鳳坡。考古發現這裏有恐龍足跡。這些印跡中,最大的長約40釐米,寬約30釐米;最小的長約11釐米,寬約8釐米。經專家考察認定,這兩處的化石點是恐龍遺蹟化石,為侏羅紀晚期至白堊紀早期食肉性恐龍活動的棲息地,距今已有1.4億年左右。為了更好地保護“落鳳坡”恐龍足跡,2005年河北省地質公園評審委員會經評審和實地考察後,已經允許在該地建中生代地質公園。 [1] 
中文名
落鳳坡
地理位置
河北張家口赤城縣城東7.5公里處

落鳳坡地理環境

發現恐龍足跡的落鳳坡位於有“塞外明珠”“京北水城”之譽的河北省張家口赤城縣縣城東7.5公里處,周圍羣山環繞,溝壑縱橫,屬東亞大陸性季風氣候中温帶亞乾旱區,一年四季,氣候分明。春季多風少雨雪,陽光明媚;夏季雨量大、次數多,空氣清新濕潤;秋季天空晴朗,温涼舒爽;冬季寒冷漫長,降雪量較少。

落鳳坡恐龍足跡概況

赤城發現1.3億歲恐爪龍類足跡 赤城發現1.3億歲恐爪龍類足跡
2001年2月18日,當地一位考古愛好者發現落鳳坡上有許多三趾如雞爪的印跡,成不規則形式排列在山體的岩石上。他認真考察遺存在河牀砂粒巖上的印跡後,把詳細資料寄給了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教授董枝明。在這些印跡中,最大的長約40釐米,寬約30釐米;最小的長約11釐米,寬約8釐米。董枝明教授得知此情況後,與其他專家一道來進行實地考察。經幾個月的考察認定,這兩處的化石點是恐龍遺蹟化石,為侏羅紀晚期至白堊紀早期食肉性恐龍活動的棲息地,距今已有1.4億年左右。
我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邢立達、美國猶他州迪克西州立學院教授傑瑞德和赤城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書記孫登海、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趙慧強合作的《河北侏羅—白堊紀界線的最古老的恐爪龍類足跡》論文披露赤城發現恐爪龍足跡消息,立即引起學術界和恐龍愛好者的關注。
恐爪龍 恐爪龍
孫登海介紹説,赤城縣發現的恐爪龍足跡化石出現在距今1.3—1.4億年的侏羅—白堊紀界線內,足跡發現於赤城縣鳳凰山一帶,這裏有多處恐龍足跡化石點,此次中美學者發現的足跡就位於其中最邊緣的一處化石點。這次發現的恐爪龍足跡化石,不僅成為這個家族中最古老的成員,而且還是最小的個體,足跡長約6釐米。從足跡推斷,恐爪龍的個體約65釐米大小,體重約600到700克之間。“其實,恐爪龍也是三趾恐龍,在漫長的發展進化過程中,其中邊緣的一趾,逐步偏移,變得富有彈性,並且十分鋭利,是捕食的工具,具有鳥足捕抓的功能,平時只有兩趾着地,因此,顯示出兩趾龍的特點。”孫登海説,赤城恐爪龍足跡的發現至少有兩方面意義,一是,學術界有研究認為,恐龍鳥類是由一類恐龍演化而來,美國古生物學家艾倫·透納等認為的 “近鳥類恐龍進化為鳥的恐爪龍祖先體重應該非常小”,演化成鳥的這種恐龍的體重應該在600-700克之間,而赤城縣這次發現的恐爪龍類足跡化石,與艾倫·透納的假説非常吻合,為“恐龍演化為鳥”這個前沿性研究課題提供了最新的證據,因而,備受學術界關注。 二是學術界認為,恐爪龍類恐龍一般生活在距今1億至1.1億年左右,而在赤城縣發現的恐爪龍足跡化石,則出現在侏羅—白堊紀界線內,將這類恐龍的生存年代上推了2000萬年,頗具學術研究價值。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