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落花生

(許地山創作的散文)

鎖定
《落花生》散文是中國現代作家許地山的作品。這是一篇敍事散文,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來寫,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和所受到的教育。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穫花生的情景,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説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於社會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
《落花生》被收入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 [1] 
作品名稱
落花生
外文名
The Peanut
作品別名
許地山散文菁華集
作    者
許地山
創作年代
1922年
作品出處
《落花生》 [2] 
文學體裁
散文
字    數
470餘字

落花生作品原文

落花生 落花生
我們家的後園有半畝空地,母親説:“讓它荒着怪可惜的,你們那麼愛吃花生,就開闢出來種花生吧。”我們姐弟幾個都很高興,買種,翻地,播種,澆水,施肥,沒過幾個月,居然收穫了。
母親説:“今晚我們過一個收穫節,請你們父親也來嚐嚐我們的落花生,好不好?”母親把花生做成了好幾樣食品,還吩咐就在後園的茅草亭過這個節。
晚上天色不太好,可是父親也來了,實在很難得。
父親説:“你們愛吃花生麼?”
我們爭着答應:“愛!”
“誰能把花生的好處説出來?”
姐姐説:“花生的味兒美。”
哥哥説:“花生可以榨油。”
我説:“花生的價錢便宜,誰都可以買來吃,都喜歡吃。這就是它的好處。”
父親説:“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裏,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
我們都説是,母親也點點頭。
父親接下去説:“所以你們要像花生一樣,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説:“那麼,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父親説:“對。這是我對你們的希望。”
我們談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親的話卻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3] 

落花生創作背景

許地山生逢甲午戰敗中被割讓給日本的台灣變亂時期,父親當時率部奮力抵抗日侵,不敵而敗,年幼的許地山卻對這份國恨家仇感到了刻骨銘心的痛,之後隨父親遷居回大陸福建。19歲時,家境拮据,許地山開始自謀生活。21歲那年由於家道貧苦,不得不赴離家甚遠的緬甸仰光任教, 在仰光的三年時間裏,遠離親人和故鄉的許地山,經歷了種種艱辛。 [4]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正在燕京大學讀書的許地山寫文章、開會、演講,在示威遊行中衝鋒在前,不畏強幕,成為反帝反封建的先鋒戰士。1919年的“五四”時期,是“人的自覺”和“個性解放”的時代。 [4] 

落花生作品鑑賞

落花生主題思想

《落花生》散文, [2]  [5]  從一粒花生映照出人生。許地山對生命意義的追尋與獨特理解是他作品中最動人的亮點。文章的主旨是散文中的“我”領悟並揭示出來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偉大、體面的人。”花生深埋土中不為人所識,花生以自己的“犧牲”而使自己“有用”。“無我”故能破除對物質的貪戀,“有我”方能主動選擇與承擔自己的責任,使犧牲成為可能。愛既“有我”又“無我”,以“有我”來實現“無我”的愛兼有着博大與慈悲的境界。
“落花生精神”以出世的態度來入世。一方面保持鋭意的進取之心,一方面又保持平和的生存態度;一方面積極地去做一個有用的人,一方面也明白人的命運被限定。許地山一生都在求索着人生的密碼與終極目的,也在行動中表明自己的赤子之心。

落花生寫作手法

落花生 落花生
《落花生》是一篇記敍散文,它運用對話寫人記事。在平淡如水的記敍中,藴涵了殷殷的深情。收穫花生的夜晚,妻子兒女、父母昆仲姊妹,數人圍坐一屋,品嚐着自己親手勞動種植的花生,一燈如豆,言歡意愜,這該是一幅多麼令人神往而又回味不已、充滿着温馨氣息的闔家歡樂圖呵。這裏有慈母的愛,嚴父的情,兄姊的寬厚,小弟的聰穎。從這裏,當母親的可以尋到子女的拳拳寸草心,做父親的可以覓得妻子的温柔,兒女的厚愛;做兒女的也不難體味出父母天高地厚一般的養育之恩。總之,任何人都可以從中領會到家庭的温暖,天倫的樂趣。父親與膝前兒女們親切的閒談,熱烈的討論,家常的絮語,品評着人世間一件最常見而又微小的事物。沒有慷慨激昂的陳辭,也無闡幽發微的“春秋”大義,看似平淡無奇,卻包含了人世間所有父親望子成人的殷殷深情。
當然, 寫得華麗並不容易,寫得樸素更難。也只有寫得樸素了,才能顯出真正的文采來 。
《落花生》平易、淺顯、簡潔,一望而知其寓意,但它並不淺薄。它那平易的話語,講的是人人都懂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偉大、體面的人。”毫無故弄玄虛,自作高深莫測之態。有的只是諄諄的教誨,切實的希望。然而就是這平易淺顯的常理,也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悟出它的真諦, 並付諸自己行動。普希金曾説:“ 精確與簡潔,這是散文的首要美質。它要求的是思想,沒有思想,再漂亮的語句也全無用處。
《落花生》的行文的特點是簡沽明快,它沒有拖泥帶水的絮絮叨叨,沒有天高地遠的高談闊論,也沒有晦澀費猜的玄機妙語,更無刮古搜今,廣引博徵的自我炫耀和賣弄。然而它在家人的閒談中流露出的一種樸素的思想,卻可以使人們站得更高,望得更遠,引起遐想和深思。
有人認為,只有寫景打情的散文才能託物言志,而記敍散文只能寫人記事。恰恰相反,《落花生》雖屬記敍散文,卻也正是物託言志的典範。作者正是借“ 落花生”這個最平易,最常見,而又有益於人類的小小植物,寄託了他“ 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偉大、體面的人”的樸實而可珍貴的志向。文章中的父親將花生與“鮮紅、嫩綠的蘋果、桃子、石榴”相比,揭示了花生的可貴品格:質樸無華,不求外表美觀、不講虛榮,不慕顯赫,只求於世有用。在這裏,作者將對花生好處的知識,自然貼切地移接到對人生社會的知識上。這就深刻地反映出作者的愛憎、好惡、及默默獻身人類的樸實可貴的人格。“文如其人”,“人如其文” 。
作者在“五四”思潮的影響下,冷靜地觀察和思索着人生的真義。他蔑視“金榜題名” 、“光宗耀祖” 的封建説教,鄙棄榮華富貴,反對浮華虛榮;憎惡追名逐利鑽營投機之徒,抨擊“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驅民水火的“偉大、體面”人物。由此,他崇尚質樸,力求老老實實地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意全勝者,辭愈樸而文愈高,意不勝者,辭愈華而文愈鄙。”《落花生》為文短小,平易、淺顯、清淡、質樸,由此達到了美的極致。它之所以能夠長期流傳,膾炙人口,除了這種極致的美之外,更由於它以意取勝,具有超越時空的象徵意藴。它的象徵和暗示,在不同時代,不同社會, 都能引起人們的共鳴,喚起那種樸實無華而又優美崇高的思想情感,使人們能倍受其薰陶,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6] 

落花生社會評價

許地山的作品把基督教的愛慾,佛教的明慧,近代文明與古舊情緒相融合,使散文發展成一個和諧的境界。
——沈從文
許地山是一位將苦難意識發揮到極致的作家。他用短暫而又閃耀着光芒的一生,將精神的追求作為人生追求的目標,成為中國主觀型小説的一枝奇葩。 [4] 
——陳鶴、丁穎
《落花生》平易、淺顯、簡潔, 全文不過500多字,一望而知其寓意,但它並不淺薄。它那平易的話語,講的是人人都懂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偉大、體面的人。”毫無故弄玄虛,自作高深莫測之態。有的只是諄諄的教誨,切實的希望。然而就是這平易淺顯的常理,也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悟出它的真諦,並付諸自己行動。 [6] 
——王天海
許地山的創作並不是以激烈的揭露批判社會問題為特色,也不從政治和社會角度來“為人生”,他的“為人生”使命的完成,是以其特有的情懷,從人生的真諦、生活意義的角度來思考人生的存在問題, 尋求生存對自我的意義,並獲得了最大限度的精神自由與獨立的精神個性。 [7] 
——沈慶利 [9] 

落花生作者簡介

許地山 許地山 [8]
許地山(1893年2月出生於台灣,1941年8月病逝),筆名落花生,中國現代作家。1917年,考入燕京大學文學院。1921年,與茅盾等人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1923年,先後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英國牛津大學研究宗教學。1927年,回到中國後先後在燕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香港大學執教。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説集《綴網勞蛛》、《解放者》、散文集《空山靈雨》等。 [3] 
參考資料
  • 1.    徐井才主編,語文課本中的名家名作,北京教育出版社,2012.07,第125頁
  • 2.    許地山.《落花生》許地山散文菁華集: 湖南文藝出版社 , 2011-4
  • 3.    朱自清等.中國最美的散文世界最美的散文.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年:22
  • 4.    陳鶴、丁穎. “人生多苦”與苦澀韌力 [J].安徽文學,2012,1: 24-27.
  • 5.    “我是落花生的女兒”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3-10-20[引用日期2015-03-16]
  • 6.    王天海.樸實無華言腸意深 — 試評許地山的散文《落花生》[J].貴州:貴州民族學院報,1991,1:46-47
  • 7.    沈慶利.論許地山的生命哲學[J].鄭州大學學報:哲 學社會科學版,2002,35(3):120-124.
  • 8.    歷史散葉71:許地山在英國刮臉花去兩鎊多  .人民網.2011-11-22[引用日期2015-02-04]
  • 9.    死的嚮往與生的堅定——論許地山的生命哲學  .中國知網[引用日期2024-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