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落筆洞遺址

鎖定
落筆洞遺址,位於海南省三亞市吉陽區荔枝溝東北部的落筆峯南側,是形成於舊石器時代晚期向新石器時代早期過渡時期的洞穴遺蹟。 [18] 
落筆洞遺址中的文化遺存比較豐富,可分為遺蹟和遺物兩部分,遺蹟僅有用火的堆積和灰燼,遺物主要有石、骨、角、蚌、牙製品等。 [5]  落筆洞遺址是海南島唯一經科學發掘、發現有人骨化石且有可靠測年數據的洞穴遺址,代表了中國南端最早的且比較可靠的人類活動證據,不僅具有極高的地質地理與生態研究價值,而且還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考古價值。 [1-3] 
1990年1月,落筆洞遺址被三亞市人民政府與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3]  1994年11月2日,落筆洞遺址被海南省人民政府與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3]  2001年6月25日,落筆洞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4] 
中文名
落筆洞遺址
地理位置
海南省三亞市吉陽區荔枝溝東北部的落筆峯南側
所處時代
舊石器時代
保護級別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5-98-1-98

落筆洞遺址歷史沿革

落筆洞為燕山運動的產物,主要是由於受到地殼深部的物質上湧發生擠壓,從而向上隆起產生張力並形成斷裂,導致這裏的石灰岩一部分上升,一部分下降。該洞是天然石灰岩溶洞,因洞中央有兩根鍾乳垂吊,形如巨筆懸空而得名。 [1] 
1983年初,廣東省博物館、海南文化局與崖縣文化館的文博人員首次在落筆洞內發現了古人類活動的遺蹟。 [10] 
1992—1993年,由海南省博物館、三亞市博物館以及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等單位聯合組成的考古工作隊對落筆洞遺址進行2次科學發掘。 [2] 
2012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和三亞市博物館在落筆洞略低處發現了仙郎洞遺址,並採集了22件石製品及部分動物骨頭和零星夾砂陶片等文化遺物。 [15] 

落筆洞遺址遺址格局

遺址風光
遺址風光(6張)
落筆洞遺址為天然石灰岩溶洞,洞口朝東,高約12米,洞頂高20米、寬9米、深18米,海拔98米,呈現丘陵、階地、台地鑲嵌的丘陵性地貌。該遺址屬洞穴堆積,堆積物包括黃色砂質土、灰色砂質土、角礫、墨色土壤等多種類型的物質,文化層堆積分佈在近110平方米內,已考古發掘70平方米,遺留面積約40平方米。洞穴堆積層與洞穴外的河流、湖泊沉積有所不同,洞內物質成分混雜。 [2]  [4]  [15] 
落筆洞遺址的堆積層序,至上而下可分為三個單元。第一單元為黃色砂質粘土含少量哺乳動物化石,堆積厚度2—4米;第二單元為灰色或灰黃色砂質土,包含人類化石石器以及大批動物化石,堆積厚度3—4米;第三單元為黑色土壤,包含歷史時期的文化遺物,層厚隨地面高度變化,最厚者不超過30釐米。 [15] 

落筆洞遺址文物遺存

落筆洞遺址中的文化遺存比較豐富,可分為遺蹟和遺物兩部分,遺蹟僅有用火的堆積和灰燼,遺物主要有石、骨、角、蚌、牙製品等。 [5] 
  • 用火遺蹟
落筆洞遺址中的用火遺蹟僅見於遺址的第二層堆積(即中層的灰色或灰黃色砂質土)中,主要為一處燒火堆積和分佈稍廣的灰燼層。燒火堆一處,發現於A2Ⅲ層的西北角,是用三塊不規則的礫石搭置而成,近呈三角形,中間堆積的燒質土發紅,面積不大,約有40釐米×45釐米,厚近20釐米。紅燒土中含有一些燒黑的螺殼及黑色膠結炭狀物。 [5] 
灰燼層分佈不規則,大致呈條帶狀,厚約20—35釐米不等。其間夾雜有少量燒土塊、炭屑,局部膠結。發現了較多的脊椎動物燒骨及燒黑的螺殼和少許燒石,另有個別石製品、骨角製品也有經火燒黑的痕跡。灰燼層較集中在落筆洞內東北處的A1、A2、B2和中部偏西的C4、C5等幾個探方中,其它探方只有零星灰燼。 [5] 
  • 石製品
落筆洞遺址兩次發掘所出土的石器成品、半成品及廢石料共200餘件,其中較為典型的有90件,主要有加工成形的石製品31件,石核3件,石片46件,有加工痕跡或使用痕跡的石片10件。石製品使用的原料為火山岩、黑曜石、石灰岩、水晶石、燧石、石英、脈石英等,其中以火山岩、黑曜石居多,約佔石料總數的86%,餘者較少見。石製品的製作方法主要採用打製技術,且多為單面打擊,僅個別穿孔石器有磨製痕跡。 [5] 
1.打製石器
打製石器佔石器總量的絕大多數,基本上屬礫石製品,大都保存完好,部分標本表面附有碳酸鈣膠結物,器身或多或少保留礫石面。在打製技術上,直接單向加工而成的佔絕大多數,雙向加工者甚少,個別製品有第二步加工痕跡,有的石片僅見直接使用痕跡。器類可分為敲砸器、砍砸器、石錘、刮削器、石核及石片等,石片數量居多。 [5] 
(1)敲砸器:共5件,編號為HP00001—HP00005。 [5] 
敲砸器
敲砸器(2張)
a.標本HP00001,A1Ⅱ:12,系火山岩製成。用一扁圓形的礫石,打擊其頂部一側略加修理,且與相對的另一側形成雙肩,前端佈滿敲砸過的疤痕。器體厚重,兩面平整,長15.1釐米、寬13.2釐米、厚5.2釐米。 [5] 
b.標本H00002,D3Ⅶ:22,系石灰岩質,用一近似斧形的礫石製成,體較厚重,器身前端有使用過的砸痕和剝落的片疤。長11.7釐米、寬7.5釐米、厚5.1釐米。 [5] 
c.標本HP00003,D3ⅩⅣ:6,脈石英質,用一不規則厚礫石製成,因剝片後形似斧狀,僅在器身前端稍經打擊修理,砸痕不太明顯。長11.2釐米、寬6.8釐米、厚4.6釐米。 [5] 
(2)砍砸器:共8件,編號為HP00006—HP00013。原料多為火山岩,個別為黑曜石、石灰岩。基本器形有兩種:一種是採用礫石打斷加工而成,可稱作“厚體砍砸器”,在一端單向加工弧形刃;另一種是利用較扁平的大礫石片加工出短薄刃,當屬“薄刃砍砸器”。打製加工均較為粗糙,器形不太規則,器身保留岩石面。 [5] 
砍砸器
砍砸器(5張)
a.標本HP00006,D4Ⅵ:6,系火山岩製成。將一橢圓形礫石從中部打斷,枱面以外的邊緣由破裂面向背面單向加工成弧形刃,製作較為粗糙,刃緣呈粗鋸齒狀且較厚,器體很厚重,手握處留有岩石面。長8.7釐米、寬13.6釐米、厚5.8釐米。 [5] 
b.標本HP00007,C3Ⅳ:1,火山岩質,用一扁橢圓形礫石打製而成。劈裂面近平,背面窿起,枱面斜平,從劈裂面向背面單向加工出弧形刃,刃緣加工較粗,厚刃,刃端有明顯的使用痕跡。長13.4釐米、寬10.2釐米、厚4.8釐米。 [5] 
c.標本H00008,D4Ⅶ:2,火山岩質,利用一自然斷裂的礫石製成,器體較厚重。由自然面向礫石面(即背面)打擊下幾塊寬石片,合成為弧形刃緣,石片疤寬2.7—3.4釐米。刃緣不整齊且厚,加工很粗糙,刃部有些使用痕跡,器體保留大部分岩石面。長9.7釐米、寬8.7釐米、厚4.8釐米。 [5] 
d.標本H00009B3Ⅱ:16,火山岩質,用一扁平礫石片製成。器體較寬大,形似牛舌狀,沿下端邊緣加工出弧刃,刃緣略厚,加工技術一般,自然枱面較平直,留有少許巖面。長8.3釐米、寬8.6釐米、厚3.1釐米。 [5] 
e.標本HP00010,C3Ⅳ:7,黑曜石質,近呈梯形,器體較小。單面打製出弧刃,刃面與岩石面相交形成錛狀,留有較寬的石片疤,保留部分石皮。長6.1釐米、寬7釐米、厚3.3釐米。 [5] 
f.標本H00011,B2Ⅶ:1,火山岩質,由一大礫石片加工而成。呈橢圓形,體較扁平,一側邊打擊出單直刃,刃緣較短薄,背面保留石皮。長10.5釐米、寬8.2釐米、厚2.7釐米。 [5] 
(3)石錘:共6件,編號為HP00014—HP00019。石料均為火山岩,都是用礫石打製而成,形狀不很規則,加工技術粗糙,器體常帶有使用後留下的錘擊碎疤,保留大部分礫石面。 [6] 
石錘
石錘(2張)
a.標本HP00014,D6Ⅱ:15,火山岩質,用一較扁平的橢圓形礫石加工而成。背面稍凹下,有石鏽,上部由中央向四周慢收下,正面中間有一橢圓形的坑疤,很淺,直徑2.3—2.7釐米。其左右側邊又有三塊不規則的淺坑疤互相連接,器身下端還留有零星的錘擊痕跡,細疤較散亂。長9.9釐米、寬7.1釐米、厚4釐米。 [6] 
b.標本HP00,C3Ⅲ:12,火山岩質,選用一橢圓形礫石製成,器體較渾厚。在器身一面的中部有因錘擊後留下的不規則淺坑疤,分佈較散亂,形成近漫圓狀的打擊疤痕,其中間還留有少.量的礫石面,坑疤深淺不一。在一端還有明顯的打製痕跡,是利用斜平的自然枱面,打擊下幾塊不規則的石片,留有寬大的片疤。長9.2釐米、寬6.2釐米、厚5.8釐米。 [6] 
c.標本HP00016,D6Ⅱ:11,火山岩質,用一近長方形的礫石加工而成、器體較扁平。一面中間有橢圓形坑疤,較淺長,錘擊痕跡清晰,坑疤長3.1釐米,寬1.8釐米;另一面中部也由兩個小圓形組成的橢圓狀坑疤,係為錘擊所致,疤痕很淺,長3.3釐米、寬1.6釐米,坑疤中央稍凸起。此外,器體個別處也有零星的錘擊碎痕。長10.8釐米.寬7.7釐米、厚4.7釐米。 [6] 
d.標本HP00017,C3Ⅵ:4,火山岩質,系用一近方形礫石製成。除底面外,器身各面均有淺狀的錘擊砸痕,坑疤大致呈圓形或橢圓形,細疤較散亂,通體經火燒過,留有黑煙炱。長8.6釐米.寬8.0釐米,厚6釐米。 [6] 
(4)石核:共3件,編號為HP00020—HP00022。 [6] 
a.標本HP00020,D4Ⅵ:3,系黑曜石質,屬多面體石核,近呈粗圓錐形,自然枱面還保留部分石皮,沒有修理枱面的痕跡。打片採用石錘直接打擊的方法,器身留有石片疤陰面,石片疤大小不一,長者2.4釐米,小者I.8釐米,有部分使用痕跡。高3.8釐米、寬4.5釐米、厚3.8釐米。 [6] 
b.標本HP00021,C3Ⅳ:10,黑曜石質,器體短小,近楔形,核身有剝片疤痕,較為短窄,高1.6釐米、寬1.8釐米。 [6] 
(5)刮削器:共6件,編號為HP00023—HP00028。質料以黑曜石為多,大都是利用石片經第二步加工而成的石器,製作技術一般。 [6] 
刮削器 刮削器
a.標本HP00023,C5Ⅲ:39,系黑曜石質,用一厚石片加工製成,為弧刃刮削器。石片背面近平,破裂面向背面加工出刃緣,近圓弧狀,刃緣不太整齊,有因使用而剝落的碎屑痕跡。圓弧邊兩端近枱面處加工不明顯,較寬平的枱面有部分破損,宜於手把持使用。長6.7釐米、寬3.6釐米、厚2.2釐米。 [6] 
b.標本HP00024,D2Ⅲ:5,火山岩質,為一扁平三角形石片製成。僅在底部邊緣由破裂面向背面打擊成直刃,刃緣近斜平,略呈細齒狀,刃緣邊斜上寬近0.7釐米,較薄。長5.2釐米、底寬3—8釐米、厚1.2釐米。 [6] 
c.標本HP00025,B2Ⅲ:1,燧石質,用一扁平石片製成,近橢圓形。器身大部分邊緣有加工痕跡,均由背面向破裂面打擊出單面刃緣,當為多刃刮削器,器形較規整,留有使用的碎屑痕。長4釐米、寬2.7釐米、厚1.2釐米。 [6] 
d.標本HP00026,A21V:2,黑曜石質,用一近三角形石片製成。在底部邊緣加工出凹刃,是從背面向破裂面打擊的,刃緣稍厚,有少許碎屑痕,加工比較粗糙。長3.3釐米、寬3.2釐米、厚1.5釐米。 [6] 
(6)石片:共56件,編號為HP00029—HP00084。原料以黑曜石為主,火山岩次之,燧石、水晶石、石英等甚少。大都是由大型礫石剝落下的石片。器體多數呈不規則形,有部分石片為單脊,雙脊的很少。其中有加工痕跡的石片10件,直接打擊石片46件,個別的有使用痕跡。有加工痕跡的石片10件,編號為HP00029—HP00038。這類石片僅在一側邊緣有局部加工痕跡,而且有的只佔邊緣的二分之一,或為零星打擊點,一般未形成較完整的刃緣,加工技術顯得很粗糙,均採用單向打擊方法,多數可作刮削器使用。 [6] 
有加工痕跡的石片 有加工痕跡的石片
a.標本HP00029,A4Ⅴ:3,燧石質,器身近扁平長方形,形體較寬大,有枱面,單脊低,僅在右側邊緣有加工痕跡,呈細疤狀。長4.7釐米、寬3.2釐米、厚1.4釐米。 [6] 
b.標本HP00030,C2Ⅳ:5,燧石質,近長方形,有枱面,無脊,僅在局部邊緣有加工痕跡。長3.1釐米、寬2.5釐米.厚1釐米。 [6] 
c.標本HP00031,B2Ⅲ:21,黑曜石質,近短條形,單脊很低,體扁平,在一側邊有零星的打擊點痕跡。長2.5釐米、寬2.1釐米、厚0.7釐米。 [6] 
d.標本HP00032,D5Ⅰ:11,黑曜石質,近橢圓形,器身比較寬大,無脊,枱面不規整且有些石皮,四周邊緣較薄,右側邊有部分加工痕跡,可作刮削器用。長4.9釐米、寬4釐米、厚1.5釐米。 [6] 
e.標本H00033,B2Ⅲ:5,黑曜石質,近長方形,體較扁平,無脊,保留自然枱面且有石皮,兩側邊均有加工痕跡,未形成較完整的刃緣。長3.9釐米、寬2.8釐米、厚0.9釐米。 [6] 
(7)打擊石片:共46件,編號為HP00039—HP00084。這類石片均未經二次加工,僅個別有使用痕跡,大都可作刮削器使用。 [6] 
a.標本HP00039,A3Ⅱ:24,火山岩質,近圓形,單脊較高,體很寬大,打擊枱面,可作刮削器用,遠端稍有使用痕跡。長5.5釐米、寬5.4釐米、厚2釐米。 [6] 
b.標本HP00040,B3Ⅲ:11,火山岩質,近長葉形,單脊,打擊枱面斜平,可作刮削器用。長7.5釐米、寬2.9釐米、厚1.2釐米。 [6] 
c.標本HP00041,C7Ⅱ:1,黑曜石質,近半石核形,器身留有剝落的細小石片疤痕,一側邊緣有少量使用痕跡。長3釐米、寬1.8釐米、厚0.7釐米。 [6] 
d.標本HP00042,AⅢ:1,火山岩質,近橢圓形,一面凹平,一面中央呈脊狀隆起,寬端的下部邊緣有敲砸的痕跡,當為使用所致。長11.3釐米、寬6.7釐米、厚2.9釐米。 [6] 
e.標本HP00043,D3Ⅴ:2,火山岩質,不規則形。小枱面較平,打擊點不清楚,半錐體較為平緩,背部自枱面往下又打擊下一塊石片,僅在背面下端保留部分礫石面,缺乏第二步加工痕跡,可作刮削器使用。長8.1釐米、寬7.0釐米、厚2.0釐米。 [6] 
2.磨製穿孔石器
遺址出土的磨製石器甚少,僅6件,編號為HP00085—HP00090,均為穿孔石器(又稱穿孔“重石”、環狀石器),都系火山岩質,磨製技術一般。 [7] 
a.標本HP00085,A2Ⅳ:5,火山岩質,礫石製作,平面呈粗圓環形,器體渾圓厚重,保存完整。器身先打擊鑿制後再經加磨成圓形,上、下兩面較平整;中部兩面鑽孔加磨,穿孔較規整。器身留有凹凸不平的打製疤痕。最大徑8.6釐米、孔外徑3.5釐米、孔內徑1.3釐米、厚4.5釐米。 [7] 
b.標本HP00086,A2Ⅱ:32,火山岩質,礫石製作,器體近呈圓角形,器身厚重,保存完整。通體先鑿打後經加磨成形,加工較粗糙,一面近平,一面稍鼓起。器身中部兩面鑿打鑽孔,並加.磨,穿孔較粗。底邊一端有些使用痕跡,當為敲砸所致;器身有部分打製疤痕。長9.6釐米、寬9.0釐米、孔外徑3.8釐米、孔內1.8釐米、厚5.7釐米。 [7] 
c.標本HP00087,A3Ⅱ:12,火山岩質,器體呈橢圓形,用一扁平礫石製成,完整。中部兩面對轉成孔,再加磨孔壁,穿孔較小且規整。通體磨製,上、下兩面近平,器身部分有經火燒的痕跡。最大徑8.7釐米、孔外徑2.1釐米、孔內徑1.4釐米、厚3.0釐米。 [7] 
d.標本H00088,C4Ⅴ:8,火山岩質,平面近橢圓形,器身厚重,體較大,殘損較甚。中部兩面對鑽一孔,略經加磨,穿孔較粗大,器身在打製後再稍經加磨,製作甚粗糙。一段有敲砸的痕跡。最大徑9.2釐米、孔外徑4.0釐米、孔內徑1.8釐米。 [7] 
e.標本HP00089,D4Ⅶ:3,火山岩質,體較小,器身很厚,殘半,加磨呈圓形。中部兩面對鑽成孔,再加磨孔壁,穿孔略小。器身磨製,有部分經火燒過的痕跡,器體厚薄不一,為4—5.9釐米,上、下兩面較圓鼓。最大徑7.0釐米、孔外徑3.0釐米、孔內徑1.4釐米。 [7] 
3.其他石器
此外,在清理遺址過程中,於部分探方里發現不少礫石,原.料多為火山岩和石灰岩。這些礫石可能是作為製造石製品的石料或有其它用途,被遺址的主人攜帶進洞穴裏的,均無加工痕跡。如石灰岩質的有C3Ⅶ:2、D3Ⅶ:16、D3Ⅶ:21等;火山岩質的有A2Ⅲ:13、C5Ⅰ:2、B2Ⅵ:3等,其中後兩件留有經火燒過呈黑色煙炱的痕跡。另發現4件呈深紅褐色的石塊,形體不大,質地較軟,如C5Ⅱ:17、A2Ⅱ:49等,用手觸摸這些石塊後,會留下深紅色,不知是否被當作染料來使用的。在遺址中見到幾件帶有深紅色痕跡的動物碎骨,其用途不明。 [7] 
  • 骨、角製品
落筆洞遺址出土的骨、角製品中,以骨製品居多,角製品次之,另有少量牙、蚌製品。器形一般不太規整,加工技術也不甚精良,除個別製品器身磨製修理外,多數僅在刃部加工磨製,部分製品有使用痕跡,有的為直接使用而成。器形主要有鏟、錘、錐、矛形器、尖狀器、鏃、匕、管等,另有部分半成品。 [7] 
1.骨製品
落筆洞遺址中有骨製品計51件。大都採用哺乳動物肢骨為原料,其中以牛類和鹿類的為多。製作方法主要是利用刮磨、切割和打擊相結合的技術,切割和折斷痕跡一般在骨體的外部,刻割和打擊痕跡一般在骨壁的內側。部分骨製品通體磨光,也有不少骨器缺乏進一步修整加工的痕跡,僅有少量骨器器形較為規整。小部分骨製品有使用痕跡。器形主要有鏟、錐、矛形器、尖狀器、鏃和匕等,另有一些半成品和骨料。個別骨器留有經火燒過的痕跡。 [7] 
此外,落筆洞遺址還出土了豐富的破碎骨片,形狀大小不一,其中有部分是經人工砍砸或打擊的,經仔細觀察,在這些人工破碎的動物骨片中,有部分可能是作為工具來加工或直接使用的。 [7] 
(1)骨鏟:共6件,編號為HP00091—HP00096。其中成形的3件,另3件為半成品。利用哺乳動物的長骨加工而成,器體一般較大,骨壁稍厚,為0.5—0.7釐米,刃部多呈圓弧狀,且經刮磨加工。 [7] 
骨鏟
骨鏟(2張)
a.標本HP00091,D3Ⅲ:5,保存完整。先把動物長骨打掉一部分,然後再朝骨關節的斜上方切割去一小部分,形成一個斜面,在其斷裂面經刮磨加工成圓弧刃,刃緣較寬。器身表面留有碳酸鈣膠結物,完好的骨關節利於手握持。通長9.6釐米、刃寬1.6釐米。 [7] 
b.標本HP00092,D3ⅩⅥ:4,較完整,將動物肢骨下端稍經刮磨,加工成斜弧刃,刃緣較薄,其上半部分未有加磨。長10.3釐米、頂寬3.7釐米。 [8] 
c.標本HP00093,D61:6,完整,器體較長,由一斷裂的動物肢骨製成。肢骨兩端均略經刮磨,在其中一端加工成弧刃,刃緣較薄,器身沒經修整。通長13.8釐米、寬2.4釐米。 [8] 
d.標本HP00094,C5Ⅲ:38,上半部已殘,器體較長。在肢骨前端的兩側邊各向內打擊、割刻形成刃部,未再進一步刮磨加工出刃緣,有使用痕跡,當為半成品。殘長12.7釐米。 [8] 
e.標本HP00095,C6Ⅰ:3,形近於標本D3Ⅲ:5,體較長,其前端已打擊出一個斜向的斷裂而,未再進一步加工刮磨出刃緣,刃部稍殘。上端保留原有的骨關節,當是便於手持所用。為一件半成品。長12.9釐米。 [8] 
(2)骨錐:共7件,編號為HP00097—HP00103。用動物細肢骨加工而成,器身一般較短小。有的器形甚為規整,尖端通體磨光,錐身磨製加工很好,並有使用痕跡。 [8] 
骨錐 骨錐
a.標本HP00097,D5Ⅲ:21,稍殘,圓錐形,器形很規整,鈍尖,有用痕,器身略經加磨。剖面呈圓形。殘長5.5釐米、直徑0.6釐米。 [8] 
b.標本HP00098,D4Ⅴ:15,頂略殘,三稜錐形,錐尖長且較鋭利,通體磨光,剖面呈三角形,加工甚好。殘長5.7釐米、頂寬0.9釐米。 [8] 
c.標本HP0099,A3Ⅲ:6,上端殘,器身較扁平,扁尖通體磨光,很鋒利,錐身磨製,經火燒過呈黑褐色。殘長5.5釐米、寬1.1釐米。 [8] 
d.標本HP00100,D4Ⅱ:8,已殘,剖面呈橢圓形,在一端刮磨出扁尖,較利,錐身稍經加磨。殘長3.3釐米、直徑0.7釐米。 [8] 
e.標本HP00101,D7Ⅱ:1,用一塊短骨料刻磨出尖刃而成,錐尖較利,器身未經磨製加工,因火燒過呈黑褐色,製作較粗。長3.3釐米。 [8] 
骨鏃 骨鏃
(3)骨鏃:共2件,編號為HP00105;HP00106。磨製,體短小,加工較精。 [8] 
a.標本HP00105,c4Ⅱ:10,,尾微殘,鏃身近圓錐形,中身稍鼓,兩頭呈尖狀,較利。長3.0釐米、直徑0.4釐米。 [8] 
b.標本HP00106,C5Ⅱ:12,已殘,似呈短圓錐形,鏃鋒較尖利。殘長1.6釐米。 [8] 
(4)尖狀器:共6件,編號HP00107—HP00112。系用動物肢骨的碎片製作而成。器體有的較寬,有的稍窄,只在骨片的遠端兩側邊刻割出尖刃,直接使用,多未再刮磨加工,器身大都無進一步修整痕跡,製作技術一般。 [8] 
尖狀器 尖狀器
a.標本HP00107,D4Ⅵ:7,完整。沿骨片自然彎曲方向在前端加工成斜尖刃,鋒較鈍,稍經磨製,器身磨光,上半部較寬,宜於手持。長6.6釐米、寬2.2釐米。 [8] 
b.標本HP00108,A3Ⅲ:5,完整。在一骨片前端稍經切割,加成短尖刃,甚鋭利,未刮磨修整,仍留有明顯的割痕。經火燒過,尖部已呈黑褐色,有使用痕跡。長7.6釐米、寬2.6釐米。 [8] 
c.標本HP00109,A3Ⅳ∶6,頂稍殘。器體較細窄,在骨片前端加工出長尖刃,較鋭利,器身略經加磨修整,形體比較規則,骨壁厚0.25釐米,尖刃有使用痕跡。長7.0釐米、寬1.3釐米。 [8] 
d.標本HP00110,C3Ⅱ:20,頂稍殘。器體修長,前端兩側邊留有明顯的切割痕跡,加工出的鋒部很長,尖刃較圓鈍,未再磨製修整。器身附有部分碳酸鈣膠結物。長10.3釐米,鋒部長4.8釐米。 [8] 
(5)骨匕:共3件,編號為HP00113—HP00115。磨製,器體較短,形不太規整,均已殘。 [8] 
骨匕 骨匕
a.標本HP00113,A3Ⅳ:5,上端稍殘。器身較扁平,骨片下端磨成凸弧刃且扁平,有使用痕跡。長4.8釐米、寬1.3釐米。 [8] 
b.標本HP00114,D7Ⅰ:2,已殘。骨片前端加工成斜長刃,刃緣圓鈍,通體磨光。殘長3.9釐米、寬1.0釐米。 [8] 
c.標本HP00115,C4Ⅱ:2,上端稍殘。斜弧刃,刃緣圓鈍,器身磨光,附有碳酸鈣膠結物。長4.3釐米、寬2.2釐米。 [8] 
(6)骨管:共2件,編號為HP00116,HP00117。 [8] 
骨管 骨管
a.標本HP00116,C4Ⅴ:9,完整,呈細管狀,用哺乳動物細肢骨製成。一端經切割,割痕清晰,斷面平直;另一端也經切割,斷面較平齊。管壁外佈滿碳酸鈣膠結物,管身是否磨製、加工,痕跡不清楚。通長8.2釐米、直徑1.1釐米。 [8] 
b.標本HP00117,C5Ⅱ:9,一端已經切割,端面甚平齊,另端仍保留骨關節,無加工痕跡,當為骨管料或半成品。長8.1釐米、寬1.2釐米。 [8] 
(7)骨料:共24件。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人工打擊、砍砸或切割的痕跡,多數呈不規則形,有的形狀較寬大,有的則較窄小,均沒有加工刮磨,也無直接使用的痕跡,少量經火燒過,表面呈黑褐色。其中:製作尖狀器的骨料有D2Ⅲ:11、C3Ⅰ:10、A2Ⅱ:12、D3ⅩV:3等。經火燒過的骨料有A3Ⅴ:5、C2Ⅴ∶7、D3Ⅵ:7、C5Ⅴ:7等。多數骨料的用途不清楚。 [8] 
2.角製品
落筆洞遺址出土角製品計39件,原料有鹿角和麂角,其中鹿角製品主要是取角的分支部分,經磨製加工出適用的刃部而成,器身表面一般無加工痕跡。有的角製品系直接使用尖部即成,留有一定的使用痕跡。器形有鏟、錘、錐、尖狀器等,還有一些角料。 [8] 
(1)角鏟:共4件,編號為HP00118—00121。均為鹿角加工而成,形體較粗大,在角的前端先打出一個斜平面,再經磨製,加工出厚鈍的圓弧刃。器體一般不修整,常保留原來的角質面,頂部切割較齊平。 [8] 
角鏟 角鏟
a.標本HP00118,C6Ⅲ:3,頂部略殘,刃部加磨較好,器身稍經刮磨,刃部似有用痕。長11.2釐米、最大徑2.5釐米。 [8] 
b.標本HP00119,C5Ⅲ:44,頂部已殘,圓弧刃,因使用較久,刃邊已近平,用痕清晰,有剝落的碎屑疤痕。器身部分略經打磨。殘長9.1釐米、最大徑2.8釐米。 [8] 
c.標本HP00120,C6Ⅰ:6,頂部和弧刃均殘,器體較為粗長,且附有部分碳酸鈣膠結物。殘長15.3釐米、寬3.7釐米。 [8] 
角錘
角錘(2張)
(2)角錘:共17件,編號為HP00122—HP00138。全為鹿角加工而成,主要是利用鹿角的分支部分的前端尖部,稍經刮磨加工即可使用,有的器身表面無修整加工痕跡,有的通體加磨。尖刃一般較圓鈍,少量留有用痕,個別的經火燒過。 [8] 
a.標本HP00122,D3ⅩⅦ:8,器體很長,尾端已殘,僅在尖端刮磨出較短的一段使用,刃緣因使用而顯得較圓鈍,器身仍保留鹿角的大部分自然紋理,未經加磨修整。殘長19.2釐米、最大徑2.8釐米。 [8] 
b.標本HP00123,D5Ⅰ:13,尾端已殘,通體加磨,尖部較圓鈍,有使用痕跡,顯得很光滑,近尖刃部留有刻痕,殘長9.8釐米。 [9] 
c.標本HP00124,C6Ⅱ:7,尾部經割斷,稍斜平,略殘,角尖部磨出較長的一段使用,錘尖圓鈍,器身未有加工痕跡。長12.9釐米、最大徑2.0釐米。 [9] 
d.標本HP00125,D5Ⅰ∶7,尾部刻割齊平,扁尖磨光,器身表面通體加磨,在錘身中部和尾部的一側各有幾道刻痕,製作較好。長10.1釐米、最大徑2.3釐米。 [9] 
e.標本HP00126,C5Ⅲ:35,尾端已殘,器身較短小,通體磨光,鈍尖刃有用痕,近尾端處有幾道刻劃痕跡。殘長7.1釐米、最大徑2.0釐米。 [9] 
(3)角錐:共6件,編號為HP00139—HP00144。角錐系由鹿角磨製加工而成。 [9] 
角錐 角錐
a.標本HP00139,D3Ⅶ:4,完整,器身稍彎曲,尾部經切割而平直,通體加磨光滑,錐尖有用痕,器體經火燒過呈黑褐色,加工很好。長6.3釐米。 [9] 
b.標本HP00140,C2Ⅲ:6,器身短小,尖刃磨光,稍圓鈍,尾端齊平,錐身留有刮割的痕跡。長3.2釐米、直徑0.9釐米。 [9] 
c.標本HP00141,C3Ⅳ:6,尾部略殘,器體短小,錐身較扁平,尖刃圓鈍,通體加磨。殘長2.9釐米。 [9] 
(4)角尖狀器:共4件,編號為HP00145—HP00148。角尖狀器皆用鹿角加工製成,器身較短。 [9] 
a.標本HP00145,D51:17,完整,器體近扁平,尾部切割齊平,尖刃圓鈍,器身磨光,附有碳酸鈣膠結物。長4.7釐米、寬1.7釐米。 [9] 
b.標本HP00146,A3Ⅴ:3,尾部稍殘,扁尖較鋭利,器身磨製一般,留有火燒過的痕跡。長4.7釐米、最寬處1.1釐米。 [9] 
c.標本HP00147,D2Ⅶ:3,尾部已殘,體較寬平,前端刻割出尖刃,較利,有用痕,加工製作較粗。長7.1釐米、寬2.2釐米。 [9] 
(5)其他角製品:還發現角製品原料8件,均有切割和打斷的痕跡,只是未進一步加工成形,當屬半成品。 [9] 
  • 蚌製品
蚌製品 蚌製品
落筆洞遺址僅出土蚌製品2件,係為蚌殼切割加工而成,器體較小,未有加磨修整。 [9] 
a.標本HP00151,A4Ⅱ:1,形似尖狀器,尖端上翹,長3.7釐米。 [9] 
b.標本HP00152,A4Ⅱ:5,近圓片形,周邊刻割痕跡清楚,一面中部稍鼓起,用途不明。直徑2.9釐米。 [9] 
  • 牙製品
牙製品 牙製品
落筆洞遺址僅有牙製品4件,編號為HP00153—HP00156。均用野豬獠牙為原料,經切割加工成片狀,一面仍保留原琺琅質,缺乏進一步加工修整痕跡。 [9] 
a.標本HP00153,D511:29,近似長方形,器體扁平,有刻割痕跡,一端稍呈短弧狀,可能當匕使用。長3.0釐米。寬1.7釐米。 [9] 
b.標本HP00154,D3ⅩⅦ:6,近長條形,器體稍彎平,有割斷加工痕跡,因經火燒現呈褐色,用途不明。長7.0釐米、寬1.3釐米。 [9] 

落筆洞遺址歷史文化

落筆洞遺址藝文

詩詞
參考資料
七律·落筆洞(宋·倭倭才)
峭壁凌空望杳微,重重煙鎖霧雲衣。
深林古木高千丈,怪石青苔繞四圍。
空有石銜仙體骨,想應人逐綵鸞飛。
洞中仙子今何在?欲上雕鞍不忍歸。
[10] 
元郡倅許源
袖拂山風上翠微,仙禽窺我怪儒衣。
巖扃石壁真奇趣,煙蓋雲幢似遠圍。
彩筆不隨仙子去,青峯空伴野雲飛。
我來續就承天賦,鐵笛一聲鴻雁歸。
[11] 
大明成化已亥歲仲秋守崖千户洪爵和前韻
仗劍登臨石徑微,仙鳳陣陣襲征衣。
日篩峯頂金千縷,雲鎖山腰玉一圍。
啖果玄猿驚客嘯,銜花青鳥傍誰飛?
欲傳彩筆無緣夢,強步前題載詠歸。
[11] 

落筆洞遺址傳説軼事

  • 名稱來歷
據傳,落筆洞遺址中“落筆洞”名稱的由來,與元人雲從龍有關。元世祖忽必烈為收復開發南疆地域,派海北海南道宣慰使雲從龍出征南疆。至元二十年(1283年),他曾來到落筆峯,見中部洞頂有兩根形似毛筆的鐘乳石垂吊而下,筆尖不時滴下水珠於“巨硯”上,於是即興在洞右壁上方題“落筆洞”三字,並落上款“至元癸末”,下款“維山雲從龍”。 [10] 

落筆洞遺址學術研究

第一階段為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末,建立在考古學意義上的三亞落筆洞遺址發掘及對相關文化研究。如郝思德1997年1月發表在《南方文物》的《三亞落筆洞洞穴遺址文化初探》;1998年6月由南方出版社出版的《三亞落筆洞遺址》一書,詳細記載了三亞落筆洞遺址的發掘過程,並對落筆洞遺址文化進行了分析和特徵界定。 [12] 
第二階段為2000年至2009年。2006年1月,時任三亞市博物館館長黃懷興的《三亞史蹟敍考》及《摩崖石刻》,是其研究包括落筆洞文化在內的三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作;2007年10月,三亞學院成立落筆洞文化研究所,由具有考古學背景的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擔任特聘所長;2009年8月,海南出版社出版了《三亞歷史文化叢書》之《落筆洞》,對落筆洞文化進行了較為詳盡的闡述。 [12] 
第三階段為2010年以後。2010年,三亞學院批設校級重點課題《落筆洞研究》,開展對落筆洞文化的系列研究;2010年起,《三亞學院學報》開闢專欄"落筆洞研究”,發表系列有關落筆洞文化研究的論文,如《落筆洞摩崖題刻探賾》《論擴展落筆洞文化研究的範圍》《落筆峯下的文脈——從落筆洞詩壁到三亞學院》《奇甸文明的發現之旅:落筆洞研究探微》等;2011年12月,閻根齊、劉冬梅著的《海南社會發展史研究》有專章"落筆洞人"社會對落筆洞文化進行闡述。 [12] 

落筆洞遺址文物價值

落筆洞遺址是海南島唯一經科學發掘、發現有人骨化石且有可靠測年數據的洞穴遺址,代表了中國南端最早的且比較可靠的人類活動證據,其出土的文化遺存表明史前“三亞人”是海南最早的現代人,該遺址是海南島最早進行科學發掘且有精確測年數據的洞穴遺址,是中國海南地區迄今發現的最早的古人類文明遺址,也是迄今為止中國舊石器文化分佈最南的一處遺址,不僅具有極高的地質地理與生態研究價值,而且還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考古價值。 [1]  [2]  [3] 

落筆洞遺址文物保護

  • 遺址現狀
落筆洞遺址從發現後很長一段時間處於無保護狀態,其東北部屬於遺址保護範圍約1萬平方米的緩坡地帶被開發成了香蕉園。在落筆洞的洞口內,很多人隨意在洞壁上刻畫,對古人留下來的摩崖石刻形成直接的威脅。落筆洞腳下的古河牀也變成了垃圾場。由於風吹日曬和暴雨侵蝕,落筆洞裸露岩石不僅損壞嚴重,而且還有脱落危險。 [1] 
2010年後,儘管來自人為破壞的風險大大降低,但是由於三亞雨季旱季時間跨度大以及颱風暴雨頻繁等自然條件的影響,落筆洞遺址及所在的落筆峯近年來也開始顯現坍塌滑坡風險,需要人工主動防護。落筆洞除了已經探明兩處具有敞開出口的較大洞穴外,還有不少小的隱藏的熔岩洞,這些溶洞因為地處高處,導致修繕工作困難重重而處於危險境地。 [1] 
  • 保護措施
2011年,啓動落筆洞遺址修繕工作並進行專家論證,專家建議“對落筆洞遺址在加強保護的基礎上,增強遺址的可讀性,對洞內各種摩崖石刻進行加固及防風化處理,採用直接裸露的形式展示,重點清理古河道,展示古人類生存的重要水源地......同時採用數字虛擬手段,對遺址生活場景進行三維數據建模,展示古人類的生產生活場景”。 [2] 
2017年1月,七屆市政府第3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三亞落筆洞遺址保護規劃》,以有效保護落筆洞遺址,並在保護的基礎上有效發揮其應有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16] 
2019年至2020年,海南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分別下達省級文物保護專項資金700萬元和520萬元用於落筆洞遺址的展示和利用。 [2] 
2020年,海南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下達國家文物保護專項資金732萬元用於落筆洞遺址的危巖加固、安防和保護等項目,通過治理落筆洞遺址的危巖體,積極做好遺址本體保護;通過安裝安防設備,對落筆洞遺址進行24小時不間斷監測,針對危情及早發現、及時反應和及時處理。 [2] 
2021年6月,三亞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三亞落筆洞遺址保護中心”,專門負責遺址的保護工作。 [2] 
2022年12月,三亞市出台《三亞市落筆洞遺址保護規定》,聚焦保護對象、保護機制、保護範圍、學術研究等內容,着力解決落筆洞遺址保護管理等問題。 [17] 
  • 保護單位
1990年1月,落筆洞遺址被三亞市人民政府與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3] 
1994年11月2日,落筆洞遺址被海南省人民政府與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3] 
2001年6月25日,落筆洞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4] 

落筆洞遺址旅遊信息

  • 地址
落筆洞遺址位於海南省三亞市吉陽區荔枝溝東北部的印嶺(落筆峯)南側,緊鄰三亞學院,地理座標介於東經109°32’50.6”,北緯18°19’42.4”之間。 [1]  [4] 
  • 門票
落筆洞遺址免費對外開放。 [1]  [4] 
  • 交通
落筆洞遺址周邊有落筆洞站,可乘坐三亞公交6路三亞公交7路三亞公交21路三亞公交37路到達。 [1]  [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