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萼脊蘭屬

鎖定
萼脊蘭屬(學名:Sedirea Garay & H.R. Sweet [1]  )是蘭科的一屬,屬內有2種;一些參考文獻認為此屬名稱為蝴蝶蘭屬濕唇蘭屬的異名。 [2] 
附生草本。莖短,具數枚葉。葉二列,稍肉質或厚革質,扁平,狹長,先端鈍並且不等側2淺裂,基部無柄。總狀花序從葉腋中發出,疏生數朵花;花苞片寬卵形,比花梗連同子房短;懇?1個活動關節與蕊柱基部或蕊柱足末端連接,3裂,側裂片直立,中裂片下彎,基部有距;距長,向前彎曲並且向末端變狹;蕊柱較長,向前彎,具短的蕊柱足或無蕊柱足;柱頭大,深凹陷,位於蕊柱近中部;蕊喙大,下彎,2裂;花粉團蠟質,2個,近球形,每個具裂隙;粘盤柄帶狀,稍向基部變狹,粘盤大。 [3] 
(概述圖來源: [4] 
中文名
萼脊蘭屬
拉丁學名
Sedirea Garay & H.R. Sweet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單子葉植物綱
天門冬目
蘭科
亞    科
樹蘭亞科
萬代蘭族 [5] 
分佈區域
中國、日本、朝鮮半島南部

萼脊蘭屬形態特徵

附生草本。莖短,具數枚葉。葉二列,稍肉質或厚革質,扁平,狹長,先端鈍並且不等側2淺裂,基部無柄。總狀花序從葉腋中發出,疏生數朵花;花苞片寬卵形,比花梗連同子房短;花中等大,開展,萼片和花瓣近相似,側萼片貼生在蕊柱足上;唇瓣基部以1個活動關節與蕊柱基部或蕊柱足末端連接,3裂,側裂片直立,中裂片下彎,基部有距;距長,向前彎曲並且向末端變狹;蕊柱較長,向前彎,具短的蕊柱足或無蕊柱足;柱頭大,深凹陷,位於蕊柱近中部;蕊喙大,下彎,2裂;花粉團蠟質,2個,近球形,每個具裂隙;粘盤柄帶狀,稍向基部變狹,粘盤大。

萼脊蘭屬分佈

2種。分佈於我國、日本、朝鮮半島南部。我國2種均產。

萼脊蘭屬模式

本屬模式種:Sedirea japonica (Linden et Rchb. f.) Garay et Sweet (Aeri des japonica Linden et Rchb. f.).

萼脊蘭屬下級物種

萼脊蘭屬萼脊蘭

Sedirea japonica (Linden et Rchb. f. ) Garay et Sweet
萼脊蘭屬 萼脊蘭屬
莖長約1釐米,被宿存的葉鞘所包。葉4-6枚,長圓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6-13釐米,寬2.5釐米,先端鈍並且稍不等側2裂,基部具關節和鞘。總狀花序長18釐米,下垂,疏生6朵花;花苞片淡褐色,寬卵形,凹的,長約8毫米,先端鈍,花梗和子房長約18毫米;花具橘子香氣,萼片和花瓣白綠色;萼片長圓形,長1.7釐米,寬7.5毫米,先端鈍;側萼片比中萼片稍窄,在基部上方內面具1-3個污褐色橫向斑點;花瓣長圓狀舌形,長1.5釐米,寬7毫米,先端鈍;唇瓣3裂;側裂片很小,近三角形,邊緣紫丁香色;中裂片大,匙形,長約1.5釐米,從基部向先端擴大為卵圓形的前部,其邊緣具不規則的圓齒,上面凹下而背面隆起,具紫紅色斑點,下部收狹成爪,而在爪上具1條上緣紫紅色的縱向脊突;距長約1.3釐米,末端指向唇瓣中裂片前部的背面,距口處具1枚近直立的肉質附屬物;蕊柱淺白色,細圓柱形,長約1釐米,基部具長約4毫米的蕊柱足;藥帽前端收窄成喙狀,頂端增厚成短凸。花期6月。
產浙江(文成)、雲南西部(盈江)。生於海拔600-1350米的疏林中樹幹上或山谷崖壁上。也見於日本(琉球羣島)、朝鮮半島南部。模式標本採自日本(琉球羣島)。 [6] 

萼脊蘭屬短莖萼脊蘭

Sedirea subparishii (Z. H. Tsi) Christenson
萼脊蘭屬 萼脊蘭屬
莖長1-2釐米,具扁平、長而彎曲的根。葉近基生,長圓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5.5-19釐米,寬1.5-3.4釐米,先端鈍並且不等側2淺裂,基部具關節和抱莖的鞘,具多數平行細脈,但僅中脈明顯。總狀花序長達10釐米,疏生數朵花;花苞片卵形,長6-9毫米,先端稍鈍,花梗和子房長約2.5釐米;花具香氣,稍肉質,開展,黃綠色帶淡褐色斑點;中萼片近長圓形,長16-20毫米,寬7-9毫米,先端細尖而下彎,具5-6條脈,在背面中肋翅狀;側萼片相似於中萼片而較狹,具5-6條脈,在背面中肋翅狀;花瓣近橢圓形,長15-18毫米,寬約6毫米,先端鋭尖,具5-6條脈;唇瓣3裂,基部與蕊柱足末端結合而形成關節;側裂片直立,半圓形,邊緣稍具細齒;中裂片肉質,狹長圓形,長6毫米,寬約1.2毫米,在背面近先端處喙狀突起,基部(在距口處)具1個兩側壓扁的圓錐形胼胝體,上面從基部至先端具1條縱向的高褶片;距角狀,長約1釐米,向前彎曲,向末端漸狹;蕊柱長約1釐米,蕊柱足幾不可見;蕊柱翅向蕊柱頂端延伸為蕊柱齒;蕊喙伸長,下彎,2裂;裂片長條形,長約4毫米;藥帽前端收窄;粘盤柄扁線形,常對摺,向基部漸狹,粘盤近圓形。花期5月。
產浙江(臨安、新昌、開化、昌化、龍泉、慶元、文成)、福建(武夷山)、湖北西南部(咸豐)、湖南(桑植、邵陽、通道)、廣東北部(乳源)、貴州東北部(梵淨山)、四川東北部(城口、雷波)。生於海拔300-1100米的山坡林中樹幹上。模式標本採自浙江(開化)。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