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萬達

(全國五屆人大代表)

鎖定
萬達(1918~2002),臨淇鎮孔峪村人;1935年,在河南開封第一師範學習期間,受進步思想的影響,開始追求革命真理,投身抗日救亡鬥爭,並參加民族解放先鋒隊,1937年12月,在豫北師管區學生隊受訓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在1983年12月,萬達任湖南省委常委、省顧問委員會籌備組組長。
中文名
萬達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18年2月15日
逝世日期
2002年8月7日
出生地
河南省林縣臨琪鄉孔裕村
原    名
萬世靜

目錄

萬達人物生平

1918年2月15日,萬達出生於河南省林縣臨琪鄉孔裕村。他少年立志圖強,1935年以優異成績考入河南開封高等師範專科學校。在校期間,閲讀進步書刊,接受進步思想,追求革命真理,參加民族解放先鋒隊。他原名萬世靜,讀了蘇聯作家肖洛霍夫的小説《被開墾的處女地》之後,為小説中描寫的共產黨員達多維夫的革命故事所感動,便起用達多維夫的第一個字,將自己的名字改為萬達,並立下要像達多維夫那樣為革命事業而奮鬥的宏願。
1935年,萬達與開封學生一起積極聲援“一二·九”運動,全身投入抗日鬥爭,加入學校的民族解放先鋒隊。由於鬥爭堅決、表現突出,1937年12月,他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受黨組織派遣在林縣周邊組織羣眾開展抗日活動,參與創建林縣第一個中共支部。在擔任八路軍林北行政辦事處主任和林北縣縣長期間,積極參與組建林北獨立營,配合八路軍、游擊隊開展武裝鬥爭;組織成立林北婦女抗日救國會,號召婦女參與支援前線;想方設法從山西解放區調集糧食,精心組織保管運送工作,為八路軍、游擊隊提供後勤支援。
在解放戰爭時期,萬達曾擔任林縣縣委書記。林縣是全國解放區率先進行土地改革的縣之一。作為縣委書記,他親自帶隊回到家鄉孔裕村動員父母、兄弟將家裏的41畝土地、20間房屋、兩頭牲口及農具分給了貧困農民,這一示範行為在當地傳為美談。為支援解放戰爭、保衞革命勝利果實,1946年11月,他組織萬餘人蔘加安陽、湯陰的自衞反擊戰,榮獲“參戰模範”光榮稱號;1946年到1947年間,共動員林縣7000餘人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1947年他調任河北省成磁縣(現為成安)縣委書記。領導成磁縣人民積極開展土地革命,發展農業生產,鼓勵工商業者放手開展經營活動,使縣域工商業市場逐步活躍,為搞好生產、支援前線做了大量艱苦細緻工作,為後來人民軍隊對敵鬥爭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49年,中央決定從老區抽調5萬多名幹部隨大軍南下,到新解放區去開闢工作。萬達積極響應中央號召南下,於同年8月隨軍南下進入益陽地區。他曾先後擔任益陽地委宣傳部長、秘書長兼辦公室主任、地委副書記等職。在益陽地區工作期間,積極深入羣眾、宣傳黨的政策,強力推動土地改革、剿匪反霸、徵糧支前、“三反”“五反”等各項工作,為鞏固新生政權,穩定社會秩序,恢復和發展經濟,改善人民生活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1952年,萬達調任湖南省委組織部副部長。時值我國開始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執行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關鍵時期,他堅決貫徹執行黨的幹部路線,十分注重選拔和培養優秀人才。1956年,任湖南省委常委兼省委農村工作部部長。他經常深入農村第一線,與農民羣眾同吃、同住、同勞動,號召推廣雙季稻,推廣良種良法;提倡農業技術革新,推廣農業新機具;興修水利設施,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呼籲大辦化肥,工業支援農業,為農業發展和糧食增產起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在治理洞庭湖、抗洪救災上,身先士卒,作出了不懈努力。
1960年8月,萬達任湖南省委書記處書記。1961年5月,為了加強湖南糧食產區的領導,進一步解決好農業和其他問題,根據省委決定,他兼任常德地委書記。在常德工作期間,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認真糾正“五風”錯誤,及時糾正反“右傾”整風中錯誤批判、處理幹部的問題,從實際出發採取措施,調動廣大幹部羣眾的生產積極性,推廣糧棉優質品種,大力發展家庭養殖、家庭副業,支持與推廣漢壽縣洲口小港十三生產隊以包工生產責任制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經營管理經驗,使當地農業生產迅速得到恢復和發展。1964年9月,剛從常德調回省委工作,根據省委的統一安排,他又帶領工作隊到黔陽農村蹲點。蹲點期間,發動羣眾大興農田水利建設,提倡科學種田,推廣良種,加強經營管理,推動當地農業生產發展。
“文化大革命”初期,萬達一度受到很大沖擊,在黨中央的關懷下被解放出來,1968年擔任湖南省革委會常委、生產指揮組副組長,1970年擔任省革委會黨的核心小組成員、省革委會副主任,兼省血防領導小組組長,1973年任湖南省委書記(當時有省委第一書記)。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他立場堅定、堅守原則,依靠廣大幹部羣眾、駐軍部隊排除干擾,為維護社會穩定,為全省血吸蟲防範與治理,保證湖南經濟建設的正常運行作出了重要貢獻。
1979年4月,萬達任湖南省委第二書記。在此前後,先後兼任湖南省政協副主席、省紀委書記、省委政法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他堅持黨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堅決貫徹黨中央一系列撥亂反正的方針、政策,推動湖南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各項工作深入開展。1980年湘西大旱,當地農民羣眾生活遇到嚴重困難,他立即率領省財政、農、林、水、糧食等廳局的負責人到湘西開現場會,及時調度糧食和資金支援,使湘西人民在大旱之年生產、生活得到了保障。
在湖南省人大工作期間,他不僅籌建了省人大常委會機關,使省人大常務委員會得以在艱難中起步發展,還高度重視地方法制建設。在他的主持下,第五屆人大常委會先後通過了《湖南省縣級直接選舉人大代表實施細則(試行)》《湖南省縣、社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實施細則》《湖南省環境保護暫行條例》《湖南省保護森林發展林業暫行條例》《湖南省洞庭湖區水利管理條例》等地方法規,有利保障了全省各縣、區社直接選舉人大代表的工作依法有效進行,極大激發了廣大人民羣眾的政治熱情,進一步提高了全省人民的環保意識、生態意識,使環境污染、破壞環境等一度十分嚴重的問題,得到了較好的遏制。
在湖南省紀委工作期間,正值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不久,紀委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實事求是地認真平反解放以來由於“左”的思想影響在歷次運動中造成的冤假錯案,解脱受冤屈的幹部。萬達認為,這是事關改革開放成敗的頭等大事,他盡職盡責地貫徹中央指示精神,接待了眾多上訪幹部羣眾,耐心聽取申訴,認真作出處理或解釋;他不辭勞苦,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儘量讓每一個上訪的人滿意而歸。據統計,在他擔任湖南省紀委書記期間內,全省共對解放後歷年來受黨紀處分的5.1萬名黨員進行了政治複查。
1983年到1992年,萬達先後任湖南省委常委、省顧問委員會籌備組組長、省顧問委員會主任,他全力支持省委的工作,熱忱培養年輕幹部,積極推進領導班子新老交替。他深入基層,調查研究,主動為省委當好參謀,幾年中,由他親自動手和參與調查起草給省委的調研材料就有20多篇,在堅持改革開放、發展工農業生產,重視環境保護,實現可持續發展等方面,提出了很多重要意見和建議。省委高度評價萬達和省顧委其他老同志所做的工作,認為“發揮了省委政治上的參謀助手作用,為省委對全省工作實施正確領導作出了突出貢獻”。
1992年8月經中央批准離休後,萬達仍然關心和支持我省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為黨和人民不遺餘力地貢獻自己的餘熱。他堅持深入基層調查研究,82歲高齡還堅持到寧鄉縣流沙河沿岸考察治理水土流失的情況,同當地幹部羣眾座談,用自己毫不懈怠的一生詮釋了“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真正含義。
萬達十分關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長。1986年,在他的建議下,湖南成立了全國第一個省級關心下一代協會,並出任名譽主任。他特別重視發揮老同志在關心下一代工作中的特殊作用,動員廣大離退休幹部積極參加這項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2000年,他榮獲“國家關心下一代事業突出貢獻獎”。 [1] 
2002年8月7日,萬達同志因病在長沙逝世,享年85歲。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