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萬興大典

鎖定
萬興大典,位於江蘇省泰州市轄下興化市,是一座建於乾隆年間的古建築,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中文名
萬興大典
地    址
江蘇省泰州市轄下興化市
業    主
王志廣
方永

萬興大典設計背景

“萬興大典”的業主王志廣(約1701——1771),字方永,號秋浦。王氏家族世居興化北城外,其父王鳳喜(人稱王九)為魚販出身。王志廣少年貧苦,但聰明智慧,於乾隆年間以“例士”授南河漕運(衙署設在今淮安市楚州區)同知,後又任廣西柳州、梧州知府。最後官至管轄柳州、梧州二府的蒼梧道守道(正四品),並誥授中憲大夫。由於他為官清正、廉明,興化四牌樓上懸有旌表他為“粵西召杜”的牌匾。同時,興化城民間至今仍然流傳着“王九之子做知府——萬想不到”的歇後語。
王志廣在幾十年官宦生涯中不但積聚了很多財富,而且還養成了較為發達的商業頭腦,故他在買田建房的同時,不忘經商發財的念頭。辭官回鄉後,他從興化發達的工商業中尋找到有着無限商機且有利可圖的典當行業,於是就在自家(即“王府”)附近購地建房創建了“萬興大典”。

萬興大典形態特徵

座落於北城外大街與當典巷交叉處、佔地近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736平方米的“萬興大典”,佔據東西近250米當典巷的北側一邊。“萬興大典”系一組建築佈局十分合理、結構特別奇巧、造型尤為獨特的,用上等杉木、大青磚精心設計施工的融江南、徽式建築風格並集當時國家及地方倉儲、保密機構建築特點之大全的建築樓羣。
整個當典建築共有大小院落7座、大小天井9個、上下樓房屋64間以及與之相配套的平房12間、外加門樓、營業店面等輔助建築共有近百間房舍。
從上向下俯瞰“萬興大典”,整個建築羣恰似三個既重疊又分開的“日”字形狀。(目前只剩下西樓和中樓,東樓被上世紀五十年代設於此地的原興化縣委黨校拆除後改建為會堂兼飯廳)
為了妥善保管好顧客的珍貴典當之物,“萬興大典”主人煞費苦心,取蘇、粵、桂等地錢莊、當鋪倉儲、國庫保密建築物之長,高薪聘請本地及揚泰等地能工巧匠精心設計施工,系統而周到地做好防塵、防盜、防水、防潮、防火設施,每座樓之間除建有高高的防火馬頭牆(又稱風火牆)之外,所有樓層屋面木椽上面都釘有非常緊密的、經防潮、防蛀處理過的竹篾簾子。這樣一來,即使有伎倆高超的大盜,也難以從屋頂翻瓦入室搶劫。
為方便客户典當之物的保管與倉儲,設計者又將三座既連又分的樓宇之間,用若明若暗的通道勾通。平時,上下、左右樓之間互為通暢無阻。一遇緊急情況,又可隨時隨地關閉其中的門道而使其獨成單元。為此,整個大典建築形成樓串樓、樓連樓;明室與暗室相配套、大室與小室互交錯、宛若迷宮的格局。
“萬興大典”的業主由於奉行誠信經商、童叟無欺的經營之道,業務範圍和服務質量為興化城當時典當行業之首。它所經營的典當物品主要有:金銀器皿、首飾、古玩古物、名人字畫、有價票據、田地房產及其契約及各類貨物等。其營業範圍北起鹽阜、南至揚泰廣大城鄉地區,其經營時間自清乾隆年間至上世紀三十年代末日寇入侵興化前夕,先後傳至六代,時間長達200年之久。
“萬興大典”之所以享譽蘇中蘇北而生意興隆、長久不衰,主要是由於其幾代業主善於選用人材。它在經營過程中,一直聘用既有典當經驗學識又有敬業奉獻精神的人材為“朝奉”及倉儲保管人員,其中,大部份“朝奉”都是從安徽省引進的,這班既具有典當專業知識,善於識別、鑑定真假典當之物,又能合理作出價格評估以及洞察典當之人心態的人材,為“萬興大典”以誠經商、以信為本的經商之道,贏得了眾多客户的好評。

萬興大典時代影響

“萬興大典”在吸引了眾多客户和創造了鉅額財富的同時,也對興化及其周邊鄉鎮工商業的繁榮和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和促進作用。併成為興化地區典當行業的重要支柱。
隨着時代的前進與發展,作為典當業的“萬興大典”雖然沉寂於上世紀三十年代末,但作為“老字號”,它仍然佔據着興化工商金融行業歷史的一席之地,特別是它的建築樓羣更有其保存、借鑑作用。
2001年夏天,泰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對“萬興大典”建築羣進行了詳細的實地考察,認為此建築羣規模之大、保存之完整,在全省乃至全國古代當典建築中實屬罕見,為學術界論證我國資本主義萌芽早在明清時期即產生和發展的學説提供了有力的實物依據,是具有重要的保存、研究和利用價值的代表性文物。同年,著名典當史學者曲彥斌先生在網上撰文盛讚興化“萬興大典”,認為它比尚在經營中的世界上最大的墨西哥憐憫山典當行(今為集團公司)歷史早、規模大。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