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萬福瑪利亞

(1891年高更所作油畫)

鎖定
《萬福瑪利亞》是1891年高更所作油畫,現收藏於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中文名
萬福瑪利亞
館藏地點
紐約大都會美術館
類    別
油畫
作    者
高更
年    代
1891
尺    寸
114x89釐米
畫作釋義
萬福瑪利亞 萬福瑪利亞
讀過英國小説家毛姆《月亮與六便士》的人,都會記得書中那位放棄優裕的生活獻身繪畫的主人公,這個人物的原型就是法國畫家保爾·高更(1848-1903年)。高更生在巴黎一個共和派記者家庭,他的母親是秘魯人。小時候,他在利馬生活過一段時光,後隨母親回到法國,在故去的父親家鄉生活和讀書。1865年,他成為商船上的海員,在海上漂泊了六年。24歲時,他進入巴黎的交易所,作為一名事業成功的證券經紀人,他娶了一位丹麥女子,過起體面人的安逸生活。也就在這時,繪畫強烈地吸引了他。1874年,他認識了畢沙羅,看到了首屆印象主義展覽,這都激發起他的熱情。最終,他在1883年放棄了令人羨慕的職業,全部時間和精力都獻給繪畫。三年後,他又放棄了家庭,到布列塔尼去畫畫,在這裏,他成為蓬塔旺畫派的領袖。1891年,他離開法國,到南太平洋的塔希蒂島,在土著人中生活和創作,留下了許多動人的作品。最後,他在馬克薩斯羣島默默離去,死後,他被公認為後印象主義最傑出的代表之一。
高更到塔希蒂島的理由,被他寫在《諾阿、諾阿》一書裏:“我逃離了一切矯揉造作和墨守成規的東西。在這裏,我進入了真,與自然合一。經受過文明病之後,生活在這個新世界,就是迴歸健康。”厭惡西方的文明,渴求在原始的、落後的地區找到生命之源,這種想法在現代西方藝術家中很流行,高更就是最突出的一例。來到土著人中間不久,他完成了《萬福馬利亞》(在畫的左下角,能看到這題目)。
這是一幅與傳統宗教畫迥然不同的宗教畫。畫的右方,是一位肩扛孩子的塔希蒂婦人,那動作、那神態、那膚色、那服裝,全都顯示着她土著人的身份,只有從頭部後方的那個光環上,我們才能相信她就是聖母馬利亞,而那個黑黑的光屁股男孩就是耶穌。畫的中央,兩個塔希蒂婦人按一位黃翼的天使(這個形象就在她們旁邊,只是不太容易辨認)指引,正向聖母合十禮拜,一副虔誠恭敬的神情。整個的自然環境,一如人物,是用鮮豔的平塗色塊表現的,具有顯著的熱帶景物特徵。看着這幅畫,彷彿就踏上了塔希蒂島,跟高更一起讚美欣賞這裏的人和自然。
依照重要性決定人物的大小;放棄細緻的調子,用單純的線和單純的色表現形象;無視三維空間,如圖案般組織畫面;這一切都顯示出高更的革新精神。這麼做的結果使他的作品像他熱愛的原始世界一樣樸實、純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