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萬物並作

(2018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

鎖定
《萬物並作》是一部由 [美] 濮德培所著的書籍,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發行。
書    名
萬物並作
作    者
[美]濮德培
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
2018年8月1日
頁    數
268 頁
定    價
46.00 元
開    本
32 開 [2] 
裝    幀
精裝
ISBN
9787108061942

萬物並作內容簡介

《萬物並作》是著名新清史學者濮德培於2012年夏天為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所作的四場報告的基礎上編撰而成。本書十分簡明扼要而條分縷析地了講述環境史的源流和中國環境史的發展,並通過豐富的例子來討論環境史的研究方法,具有很強的操作性。書中不時閃現一些真知灼見和貫穿始終的史學理念,給人以無限的啓迪和想象。《萬物並作》是一部優秀的環境史入門著作,也是瞭解新史學的必讀書。 [1] 
本書首先考察肇始於古代,直至20世紀發展成為一個專門研究領域的西方環境史的歷程。環境史源自兩個學派:法國年鑑學派和美國邊疆史研究學派。前者關注長時段的研究以及自然界對人類社會產生的制約,後者強調近代資本主義對自然界的不斷改造。第二章相應地介紹中國環境史自帝國時期以來到近代的逐漸興起。第三章考量分析人地關係的發展過程中使用的不同尺度,以及他們如何通過地方、區域以及全球的範圍的觀念來彼此相聯。第四章梳理了把環境史與科學研究聯繫起來進行研究的諸多創見。 [1] 
本書分為四章,第一章《西方環境史的起源》將西方環境史的傳統追溯到年鑑學派和美國的邊疆史研究先驅。第二章《中國環境史的興起》則按照歷史事件順序,敍述了從傳統的歷史地理中脱胎出來的中國環境史,重點講述了“禹貢派”和歐文·拉鐵摩爾的影響,以及從近代以來中國人對自然看法的轉變。 第三章《環境史的研究尺度》中講述了毛皮和茶葉這種地方性的貨物如何被納入到全球經濟的故事。論述了環境史的視角應該考察在不同地理尺度範圍內發生的歷史變遷,將地區和更大範圍的歷史進程結合起來。第四章《環境與自然科學》則講述了適合環境史研究者的自然科學理論,其中包括進化論和生態史,並用黃河治理作為例子詳述如何應用這些科學理論。 [1] 

萬物並作作者簡介

濮培德(PeterC. Perdue),1949年生,美國著名歷史學家,漢學家,現任耶魯大學歷史系教授。1981年在哈佛大學歷史與東亞語言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他的著作China Marches West: TheQing Conquest of Central Eurasia(Harvard UniversityPress, 2005),曾獲得2006年的列文森獎。他的著作還包括中國的糧食市場、農業發展、歷史環境等方面,他的研究興趣包括中國現代史、日本社會經濟史、邊疆史以及世界史。 [1] 

萬物並作目錄導讀

前言和致謝
序言 環境史的興起
環境史是一門關注過去人類社會與自然界之間相互作用的歷史學科,包括諸如食物、礦物、能量和氣候等各種資源以及他們與人類福祉之間的關係,還包括通過人類勞動轉化自然物質維持人類生活的各種生產方式。
第一章 西方環境史的起源
年鑑學派和美國邊疆史學派的研究在許多方面互相牴牾,但是他們都關注人類和賴以謀生的自然產物及其生活的環境之間緊密的互動關係。這兩個學派為我們創造了內涵豐富的詞彙,並且也為打算研究世界其他地方的環境史學家們提供了許多研究工具。
第二章 中國環境史的興起
在古典時期,許多作者為了德育教育和科學調查的目的談到了自然過程,他們相信人與自然之間存在根本的和諧關係。19世紀和20世紀,著名的學者和官員都非常關注利用自然資源為軍事和工業服務,他們丟掉了相互聯繫的系統論,把自然分割成單片的水域、土地、樹林和單體的礦物。直到20世紀最後十年,古典的生態思想才開始在中國復興,人們開始理解可持續發展、自然的彈性以及與自然力量合作的重要性。
第三章 環境史研究的尺度
我們不應該想當然地把關於人地過程的研究僅僅侷限於縣、省、國家或帝國的範圍,我將對最近有關多尺度人地過程的探索舉幾個例子。這些研究包括從一個湖的演變來反映中國的命運、全球開拓邊疆的歷史、基於高地與低地差別產生的新的地理區域的概念,以及毛皮、茶葉和魚類等跨越中華帝國以及其他國家界線的商品貿易的研究。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