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萬氏家譜

鎖定
《萬氏家譜》是在乾隆年間由曾先後任山東蒲台、甘肅成縣知縣的萬永年主持重修的,到嘉慶年間付印的。 從《萬氏家譜》所載《萬氏淵源碑誌》(此碑尚存,已殘)不難得知,昌黎萬氏家族的先祖為在元朝時到永平路任知事的萬寧。
中文名
《萬氏家譜》
發現地
昌黎安山鎮安山街村
記載內容
昌黎縣萬氏家族的起源及一些後世情況
重修人
萬永年
先    祖
萬寧
發現時間
2001年

目錄

萬氏家譜簡介

2001年春天,在昌黎安山鎮安山街村發現了一冊保存比較完好的《萬氏家譜》。這冊在清朝乾隆至嘉慶年間編修的《萬氏家譜》,詳細記載了昌黎縣萬氏家族的起源及一些後世情況,為研究昌黎縣的一些歷史情況提供了新的線索。

萬氏家譜歷史描述

6年前發現的昌黎《萬氏家譜》系木板印刷刻本,除封面換成牛皮紙包封之外,正文基本無損。《萬氏家譜》的序言印有兩篇,一篇為1779年春由署“賜進士出身”的“翰林院修撰、文淵閣校理、提督安徽全省學政加三級年家眷侍生”劉權之撰寫;一篇為1811年由昌黎縣在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考中“聯捷第二名進士”,曾任翰林院檢討,官至兩江總督的魏元煜(時任貴州道監察御史)所撰。從魏元煜的序中可知,這冊《萬氏家譜》是在乾隆年間由曾先後任山東蒲台、甘肅成縣知縣的萬永年主持重修的,到嘉慶年間付印的。 從《萬氏家譜》所載《萬氏淵源碑誌》(此碑尚存,已殘)不難得知,昌黎萬氏家族的先祖為在元朝時到永平路任知事的萬寧。萬寧是江西南昌人,在“大元中”從南昌“北仕為永郡知事”,在任時“奉職勤勞,居心廉靜”,“解組後行李無資,未能旋里,遂家於昌邑西之安山”。也就是説,世居“江西之南昌郡”、“乃漢前將軍萬修之苗裔”的萬寧,在元朝時來到盧龍縣城任永平路知事,在任比較清廉,被解除職務後竟湊不足返回家鄉的川資,無奈只得落居在昌黎縣境內的安山。這一記載訂正了地名普查時認定安山街“為明朝山東移民建立”的説法,安山街建村的歷史完全可追溯到明朝以前。
據傳,萬寧有兩個兒子,在安山街居住以後,仍以詩書傳家。到明朝宣德二年(1427年),其孫萬信考中貢生後得到朝廷重用,被任命為河南開封知府,在任時“守職廉勤”,像包拯一樣破獲了一件奇案,事蹟載入《大明一統志》。萬信死在開封知府任上,歸葬安山街村東,當地曾立有神道碑。自萬信之後,萬寧的後裔在明朝時多有科舉中第者。據《萬氏淵源碑誌》記載,在明朝嘉靖年間,萬義“借山海籍”(即報山海衞人),在嘉靖元年(1522年)考中舉人,繼而在嘉靖二年(1523年)考中進士;據明朝嘉靖十四年(1535年)版《山海關志》記載,萬義為“嘉靖癸未科會試第三百二十八名,登姚淶榜,三甲進士,未授職卒”。嗣後,萬氏家族又有萬金“任江南經歷”,萬卿以“貢士任山東鉅野主薄”,萬實為“明經大儒”(即著名的貢生),萬應春考中庠生,“恩壽官”。到明朝崇禎三年(1630年)春天,萬應春的兒子萬人傑考中的雖然也僅是諸生,但在清軍攻打昌黎縣城時,表現得異常勇敢,他不僅在事先“倡團守禦”,而且在守城時“煮粥賑濟,輸金供費,晝夜御守,不避矢石”,並“間令童子執花籃作韓湘子狀,望者以為神,不敢近”。正因他在堅守昌黎縣城時有優異表現,當年即被由“明經”(貢生)任命為保定府祁州訓導;在祁州,他又立下守城之功,得升任順天府東安縣教諭。到清朝開國以後,繼萬人傑的重孫萬珩在順治十一年(1654年)考中貢生之後,萬人傑的又一重孫萬瑄在康熙八年(1669年)考中舉人,又在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考中進士,成為昌黎縣在清朝時考中的第五個進士,也是昌黎萬氏家族繼萬義之後考中的又一個進士。萬瑄先後任山東兗州府鄒縣、河南南陽府內鄉縣知縣,年老歸裏後死於家鄉。 時至清朝乾隆後期,元朝時落居安山的萬寧的後代已經“支分派別不下數百户”,而在明朝時所修的《萬氏家譜》毀於明末的“兵燹”已逾百年。萬珩的長孫萬永年不再出外為官、返回家鄉後,明知“作譜難,續譜易,續累葉相傳之譜易”,而“譜失矣,起而續之難,續猶創也”,仍矢志重修《萬氏家譜》。由於原來的譜系已經很難查清、補齊,萬永年根據實際情況,在主持重修《萬氏家譜》時,在言明昌黎“萬氏淵源”之後,以自己的六世祖、得“恩壽官”的庠生萬應春(萬人傑之父)為一世祖,在《世表》中列出《自一世至九世譜總圖》,以及萬人傑的三個兒子的《長派譜分圖》、《次派譜分圖》等。實際上,這已不是完全意義的昌黎《萬氏家譜》,但萬應春一支的萬氏後裔譜系基本得到建立健全,在當時來講,也就難能可貴了。 據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版《昌黎縣誌》記載,自號“樂山”的萬永年活了70餘歲,“平生善書,楷法學顏魯公,行草學董、米,晚年上追鍾、王,自成一家,士大夫家多藏之”,民間傳説萬永年曾在乾隆年間擔任嘉慶皇帝的老師,並傳乾隆皇帝當時説萬永年的“文章平平,字壓八州”。 由萬永年主持新修的《萬氏家譜》,除刊有《萬氏淵源碑誌》之外,還列有《事蹟實錄》(據《大明一統志》和《永平府志》記萬信、萬人傑生平事蹟)、《立祭田記》和《譜訓十二則》等。《譜訓十二則》對萬氏後代“敬祀祖先”、“孝順父母”、“尊敬長上”、“親愛宗族”、“和睦鄉里”、“嚴飭子弟”、“嚴肅閨門”、“聘嫁以時”、“勤儉持家”、“預備荒年”、“置立義田”、“冢碣墓誌”等一一提出要求與規定。 據瞭解,安山鎮的安山街、萬莊、後石莊等村,以及新集一帶和原屬昌黎、現屬盧龍的萬貫各莊等村的萬姓村民,基本均為萬寧的後裔;此外,從清朝中、後期開始,也有一些萬寧的後裔遷徙到東北的瀋陽等地,其中也出現了比較有影響的人物,如在“九一八”事變時任東北邊防軍副司令、黑龍江司令的萬福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