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萬武義

鎖定
萬武義,1952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高級記者。1976年西北大學中文系畢業後被分配到陝西安康地委任通訊幹事。1984年調入新華社陝西分社,歷任記者、信息部主任,湖北分社副社長、社長,國內部任常務副主任、主任。1998年被評為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99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000年獲得第四屆全國百家新聞工作者稱號。

目錄

萬武義簡介

萬武義,男,陝西安康人,1952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高級記者,正局級幹部。1976年西北大學中文系畢業後被分配到陝西安康地委任通訊幹事。1984年調入新華社陝西分社,歷任記者、信息部主任,湖北分社副社長、社長,從2000年開始,調入新華社總社任國內部任常務副主任,2002年升任國內部主任。 [1-2] 

萬武義事蹟

萬武義 萬武義
萬武義同志在32年的新聞工作實踐中,共編輯和採發數萬篇各類體裁的新聞稿件,有數百篇參考或公開報道被中央領導批示,給決策機關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作用。在擔任湖北分社社長、新華社國內部主任、中宣部新聞協調小組組長期間,先後組織、指揮、協調了一系列國內重大戰役性報道,表現出了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出色的組織指揮才能。
在陝西分社當記者期間,萬武義注重深入基層進行艱苦的調查研究,每年均有半年以上時間沉在基層。陝西省委曾於 1985年對他予以通報表揚,省委宣傳部發出了《關於學習萬武義同志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的決定》;1985年6月新華通訊社發出《嘉獎令》,對萬武義同志通令嘉獎,號召全社編輯記者學習他深入基層調查研究的採訪作風。
早在1981年合作採寫的《陝西省再次出現鞭打快牛問題》系列調查;1982年合作採寫的《秦嶺山區120萬羣眾口糧告急》等參考稿件,均受到中央領導的批示,促使了有關問題的解決或推動了一個方面、一個地區實際工作的進展。
--1984年冬,他深入秦巴山區採寫的《對山區貧困現狀應有一個基本估計》等四篇山區調查,中央主要領導先後四次批示。陝西省委把這四篇調查作為當年16號文件予以全文轉發。
--1985年6月,他冒着風險深入到偏遠山區採寫的《陝西商縣發現一家殺人"黑店"》等一組三篇稿件,最早向中央報告了這個"黑店"兩年共殺48人的駭人事件,受到了時任總書記胡耀邦同志的表揚。
--1986年8月,他通過兩個多月的艱苦調查,合作採寫的《西安市蔬菜體制改革》等一組四篇稿件,《新華月報》全文予以轉載。
--1988年3月,他深入調研採寫的《延川縣多次變更統計數字的背後》等一組四篇報道,反映了農村統計工作存在的問題,被國家統計局作為正式文件下發。
--1989年初,他衝破重重封鎖,調查採寫的《"吃喝專員"魏明生強拿硬要激起民憤》等一組15篇稿件,中央領導先後五次批示,被媒體廣泛採用,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被新聞界譽為輿論監督的一個範例。
萬武義同志不畏艱辛,矢志不渝地走調查研究之路,在不同時期採發了一系列報道,產生了積極的社會效果,多次受到總社和地方領導機關的通報表彰和嘉獎。
九十年代初,萬武義同志走上領導崗位後,不斷加強對國家通訊社規律與特點的認識和探索,在組織指揮報道中,始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大膽改革、不斷創新,在日常報道和重大戰役性報道中,表現出較高的綜合指揮才能。
他任湖北分社社長期間,從地方分社的實際出發,創建了一系列新的報道組織機制和激勵機制,使湖北分社的整體報道質量水平連續多年位居國內各分社前列,多次受到新華總社的表揚。特別是1998年在長江險段荊江面臨分洪的關鍵時刻,萬武義帶領記者深入分洪區腹地日夜作戰,在幾度暈倒的情況下,及時向中央反映當時的雨情、水情、民情和專家意見,為中央最後決定"荊江不分洪"起到了參考作用。作為戰鬥員,他兩個月直接採發各類抗洪稿件60多篇,《保衞大武漢》《荊江保衞戰》《民主精神的豐碑改革開放的勝利》等稿件受到國內主要媒體的廣泛刊用。作為抗洪先進個人,他先後受到湖北省委、新華社、中宣部的表彰和獎勵。
在任中宣部新聞協調小組組長期間,根據領導機關要求,萬武義適時組織制定報道計劃和報道口徑,統一協調中央主要新聞單位的報道,及時分析輿論情況,帶領第8屆協調小組共撰寫了日報、週報、月報等190多篇文稿。特別是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宣傳報道、建黨80週年等重大戰役報道中,協調有力,出色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受到了中宣部領導和中央領導的充分肯定和表揚。
在任國內部主任期間
萬武義 萬武義
,他堅定地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按照社黨組的要求,不僅出色組織指揮了一年一度的"兩會"國內新聞報道、黨的十六大、十七大、抗擊非典、神舟系列飛船發射、青藏鐵路通車、抗擊雨雪冰凍災害等一系列重大戰役性報道,而且大膽探索、勇於改革、創新報道,為進一步增強新華社國內新聞報道的影響力作出了不懈努力,整個國內部新聞報道工作在團結、和諧的氛圍中不斷出新出彩。
--不斷創新中央新聞報道,突出權威性,增強貼近性,圓滿完成了所承擔的中央新聞報道任務。在部委新聞報道上,注重開拓部委高端新聞資源,加大對重大政策和熱點事件的跟蹤分析,強化解讀,突出時效性和不可替代性。整個報道多次受到有關領導部門和社黨組的肯定。
--先後創辦了以"民生新聞"為特色的服務專線、以金融證券和房地產為特色的財經專線和以社會新聞為特色的社文專線。三條專線逐步明確定位,發揮各自特色,影響力不斷擴大。三條專線分別經營的"生活觀察"、"財經聚焦"、"新華調查"等重點欄目,初步形成了品牌效應。
--不斷拓寬視野,創新報道形式,有效提升了"新華視點"、"新華時評"兩個專欄的品牌影響力。"新華視點" 連續三屆獲得"中國新聞名專欄"獎;"新華時評"2006年被評為"中國新聞名專欄"獎。
--在上級領導部門組織的重大主題和典型宣傳活動中,萬武義同志忠實履行職責,精心組織、精心策劃,較好地完成了一系列"規定動作",有效地引導了國內新聞輿論。在突發事件報道中,他主張創建了今日新聞編輯室,隨時啓動應急機制,緊密跟蹤事件進展,快速反應,取得了良好的報道效果。
--他組織策劃了一系列專題調研和有較大影響的報道,曾有數十篇被評為新華社社級好稿或行業優秀新聞作品。其中,他編輯策劃的《總理為農民討工錢》,《連闖"紅線"上鋼廠毀田拆房惹民怨--關於常州鐵本公司違規建廠調查》等五篇作品獲得中國新聞獎。
1999年他被國務院授予"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
2000年獲得第四屆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稱號。
2008年獲得長江韜奮獎 [3-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