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萬彧

(三國時期東吳重臣)

鎖定
萬彧(?~272年),三國時期東吳重臣。初為烏程令,與孫皓相善,後任左典軍,與濮陽興張布共立孫皓為帝 [2]  ,累遷散騎中常侍、右丞相。孫皓率大眾出華里時,萬彧因與丁奉留平商議退還而被孫皓記恨,後被賜毒酒,因傳酒之人減少毒量而倖免,但最終選擇自殺 [13]  ,家族子弟也被遷徙到廬陵。 [12] 
概述內圖片來源:清光緒修《江蘇毘陵萬氏宗譜》
全    名
萬彧
所處時代
三國時期
民族族羣
漢族
逝世日期
272年
所屬陣營
吳國

萬彧人物生平

萬彧擁立孫皓

萬彧,曾任烏程令,與烏程侯孫皓關係要好,後來擔任左典軍。 [2] 
永安七年(264年),吳主孫休去世,當時蜀漢已亡,而交趾叛亂,吳人打算擁立年長之人為君。萬彧多次在丞相濮陽興、左將軍張布面前稱孫皓才識明斷,能與長沙桓王孫策相比,又好學、奉遵法度,於是眾人共立孫皓為君。 [2] 
孫皓繼位後,萬彧擔任散騎中常侍(《建康實錄》則記載萬彧為尚書 [19]  ),與王蕃樓玄是同僚。萬彧仗着與孫皓有舊而欺辱王蕃,説王蕃自輕。 [4-5] 
孫皓得志後,粗暴驕盈,多所忌諱,喜好酒色,士民失望。張布、濮陽興後悔擁立他,萬彧趁機陷害二人,孫皓於是將張布、濮陽興遷徙到廣州,又遣人追殺二人,並夷滅三族。 [3]  [18-19] 

萬彧為國重臣

寶鼎元年(266年),陸凱升任左丞相,萬彧升任右丞相。 [6] 
寶鼎二年(267年),萬彧上鎮巴丘。 [7] 
寶鼎三年(268年),東吳遣施績進兵江夏,萬彧攻打襄陽,結果萬彧被晉荊州刺史胡烈擊敗,施績也戰敗而歸。 [8-9] 
三國志11形象 三國志11形象
建衡二年(270年)春,萬彧回到建業。 [10] 

萬彧以憂遣死

建衡三年(271年),孫皓率大眾出華里; [11]  萬彧與丁奉留平密謀:“此行不急,如果到了華里還不回頭,國家社稷之事為重,我們不得不先回去。”後來此事泄露,孫皓心中十分不滿,但以萬彧等人為國家重臣而隱忍。 [13]  [14] 
鳳皇元年(272年),萬彧“以憂遣死”,家族子弟也被遷徙到廬陵。 [12] 
據《江表傳》記載,這一年孫皓大會羣臣,特意給萬彧飲用毒酒,傳酒的人私自減少毒量;又給留平毒酒,留平察覺,服用解藥,最終兩人都得以倖免。但萬彧還是選擇自殺,留平心中憂鬱,也在一個多月後去世。 [13] 

萬彧人物評價

陸凱:“萬彧瑣才凡庸之質,昔從家隸,超步紫闥,於彧已豐,於器已溢。” [15] 

萬彧軼事典故

萬彧選用忠清

東吳宮中主事的人都是選用親近的人擔任,萬彧陳説親近的人見識淺陋,應選用品質好的人;孫皓就命令負責官員,尋找忠誠清正的人,以符合選用,於是任用大司農樓玄為宮下鎮、禁中候,負責殿中事務。 [5] 

萬彧羣臣互嘲

三國志12的萬彧 三國志12的萬彧
吳錄》記載,孫皓經常在宴會中,趁著酒酣時,下令侍臣嘲弄大臣,並以此為樂。時任左丞相的萬彧,被王蕃嘲諷:“魚平時生活在水底中,一旦離水,就要被逼相濡以沫,是什麼原因? 萬物皆有本性,不可以強行改變。萬彧就仿似出身溪谷,明知是一隻羊,卻要披着虎皮,徒受顯赫的寵信、超越三公九卿的地位。即使犬馬,都會懂得感恩圖報,萬彧你又應該怎麼報答?” [1]  [16] 
萬彧便回答:“唐虞一朝,並無胡亂被舉薦的人才;造父家門前,亦無劣馬跛驢出現。王蕃在上誣衊聖上明選,在下則誹謗國家棟梁,甚至要他要中傷太陽與月亮亦毫不在乎,可見此人是何等不知自量。” [1] 
南朝宋史學家裴松之指出:王蕃死於寶鼎元年(266年)春,到了秋天萬彧才成為丞相;《吳錄》所言為“乖互不同”。 [16] 
《建康實錄》也有記載此事,但將萬彧官職改成了“尚書”;並稱萬彧在宴會時與陳聲一同陷害王蕃,致使孫皓殺死王蕃。 [20] 

萬彧文學形象

小説《三國演義》中萬彧也有登場。初為左典軍,孫休去世後,萬彧向濮陽興建議擁立孫皓為帝;寶鼎元年,與陸凱被封為左右丞相。後與將軍留平、大司農樓玄見孫皓無道,直言苦諫,皆被殺害。 [17] 
參考資料
  • 1.    《三國志·卷六十五·吳書二十·王樓賀韋華傳第二十》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6-07-04]
  • 2.    《三國志 卷四十八 吳書三 三嗣主傳第三》:孫皓字元宗,權孫,和子也,一名彭祖,字皓宗。孫休立,封皓為烏程侯,遣就國。西湖民景養相皓當大貴,皓陰喜而不敢泄。休薨,是時蜀初亡,而交阯攜叛,國內震懼,貪得長君。左典軍萬彧昔為烏程令,與皓相善,稱皓才識明斷,是長沙桓王之疇也,又加之好學,奉遵法度,屢言之於丞相濮陽興、左將軍張布。興、布説休妃太后朱,欲以皓為嗣。朱曰:"我寡婦人,安知社稷之慮,苟吳國無損,宗廟有賴可矣。"於是遂迎立皓,時年二十三。
  • 3.    《三國志 卷六十四 吳書十九 諸葛滕二孫濮陽傳第十九》:七年七月,休薨。左典軍萬彧素與烏程侯孫皓善,乃勸興、布,於是興、布廢休適子而迎立皓,皓既踐阼,加興侍郎,領青州牧。俄彧譖興、布追悔前事。十一月朔入朝,皓因收興、布,徙廣州,道追殺之,夷三族。
  • 4.    《三國志 卷六十五 吳書二十 王樓賀韋華傳第二十》:孫皓初,復入為常侍,與萬彧同官。彧與皓有舊,俗士挾侵,謂蕃自輕。
  • 5.    《三國志 卷六十五 吳書二十 王樓賀韋華傳第二十》:樓玄字承先,沛郡蘄人也。孫休時為監農御史。孫皓即位,與王蕃、郭逴、萬彧俱為散騎中常侍,出為會稽太守,入為大司農。舊禁中主者自用親近人作之,彧陳親密近識,宜用好人,皓因敕有司,求忠清之士,以應其選,遂用玄為宮下鎮禁中候,主殿中事。
  • 6.    《三國志 卷四十八 吳書三 三嗣主傳第三》:寶鼎元年……八月,所在言得大鼎,於是改年,大赦。以陸凱為左丞相,常侍萬彧為右丞相。
  • 7.    《三國志 卷四十八 吳書三 三嗣主傳第三》:二年春,大赦。右丞相萬彧上鎮巴丘。
  • 8.    《晉書 卷三 帝紀第三》:冬十月,吳將施績入江夏,萬鬱寇襄陽。遣太尉義陽王望屯龍陂。荊州刺史胡烈擊敗鬱。
  • 9.    《宋書 卷二十三 志第十三 天文一》:十月,吳將施績寇江夏,萬彧寇襄陽,後將軍田璋、荊州刺史胡烈等破卻之。
  • 10.    《三國志 卷四十八 吳書三 三嗣主傳第三》:二年春。萬彧還建業。
  • 11.    《三國志 卷四十八 吳書三 三嗣主傳第三》:三年春正月晦,皓舉大眾出華里,皓母及妃妾皆行,東觀令華核等固爭,乃還。
  • 12.    《三國志 卷四十八 吳書三 三嗣主傳第三》:鳳皇元年秋八月,徵西陵督步闡。闡不應,據城降晉。遣樂鄉都督陸抗圍取闡,闡眾悉降。闡及同計數十人皆夷三族。大赦。是歲右丞相萬彧被譴憂死,徙其子弟於廬陵。
  • 13.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四十八 吳書三 三嗣主傳第三》:【江表傳曰:初皓遊華里,彧與丁奉、留平密謀曰:"此行不急,若至華里不歸,社稷事重,不得不自還。"此語頗泄。皓聞知,以彧等舊臣,且以計忍而陰銜之。後因會,以毒酒飲彧,傳酒人私減之。又飲留平,平覺之,服他藥以解,得不死。彧自殺。平憂懣,月餘亦死。】
  • 14.    《宋書 卷三十三 志第二十三 五行四》:吳孫皓寶鼎元年,野豕入右司馬丁奉營。此豕禍也。後奉見遣攻谷陽,無功反,皓怒,斬其導軍。及舉大眾北出,奉及萬彧等相謂曰:"若至華里,不得不各自還也。"此謀泄,奉時雖已死,皓追討谷陽事,殺其子温,家屬皆遠徙。豕禍之應也。
  • 15.    卷六十一 吳書十六 潘濬陸凱傳第十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1-17]
  • 16.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六十五 吳書二十 王樓賀韋華傳第二十》:【吳錄曰:皓每於會,因酒酣,輒令侍臣嘲謔公卿,以為笑樂。萬彧既為左丞相,蕃嘲彧曰:"魚潛於淵,出水煦沫。何則?物有本性,不可橫處非分也。彧出自谿谷,羊質虎皮,虛受光赫之寵,跨越三九之位,犬馬猶能識養,將何以報厚施乎!"彧曰:"唐虞之朝無謬舉之才,造父之門無駑蹇之質,蕃上誣明選,下訕楨幹,何傷於日月,適多見其不知量耳。"臣松之按本傳雲丁忠使晉還,皓為大會,於會中殺蕃,檢忠從北還在此年之春,彧時尚未為丞相,至秋乃為相耳。吳錄所言為乖互不同。】
  • 17.    三國演義(第120回)國學子部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3-11-17]
  • 18.    《三國志 卷四十八 吳書三 三嗣主傳第三》:皓既得志,粗暴驕盈,多忌諱,好酒色,大小失望。興、布竊悔之。或以譖皓,十一月,誅興、布。
  • 19.    《建康實錄 卷四》:後主初即位,儉素,發優詔恤民,開倉振窮乏料,出宮女以配無妻者,禽獸擾於苑者皆放之,當時翕然稱為明主。及得志,遂麄暴驕恣,多忌諱,好酒愛殺,小大失望。丞相濮陽興、侍中張布等竊悔立之,尚書萬彧聞之而構於帝,帝潛怒,使收興、布等下獄。十一月,詔徙興交州,布廣州並,追道殺之,夷三族。
  • 20.    《建康實錄 卷四》:甘露二年春正月,張儼、丁忠等使晉還。儼道遇病卒,而忠獨歸,言“北方無戰備且弋陽可襲而取”,後主大悦,信之,因置酒會公卿大飲,令左右相嘲為樂。常侍王蕃嘲尚書萬彧曰:“魚潛於泉,出水吹沫,何則?物有本性,不可橫處非分。彧出自溪谷,羊質虎皮。”彧答曰:“唐虞之朝無謬舉之才,造父之側無駑蹇之乘。”由是銜之。蕃既沉醉,後主輿出,因請還。蕃為人有威儀,行動自若,後主不悦時,萬彧、陳聲等承顔爭毀之,後主大怒,叱左右收殿下斬之,太常滕牧、徵西劉平等苦請不得。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