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萬家村

(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高村鎮下轄村)

鎖定
高村鎮萬家村位於高村鎮政府駐地正西3公里,南臨石澤線,鎮中心大街穿村而過。全村地勢坐北面南,形同椅子,東、西、北三面高,中間低平,南部開闊。村佔地3580畝,截止到2009年4月,人口1120人。
中文名稱
萬家村
所屬地區
威海市文登區
地理位置
高村鎮政府駐地正西3公里
面    積
3580畝
人    口
1120人

萬家村村名由來

元朝末年萬姓在此建村,稱萬家莊。

萬家村歷史名勝

梁氏莊園位於高村鎮萬家莊,是清代文登首富梁氏家族數代營建的宅第。莊園創始人梁萼涵,是清代道光年間山西、雲南巡撫。道光年間梁萼涵(今威海市環翠區孟家莊人)告老還鄉,途經萬家莊時,隨同的風水先生向其進言,擇此地而居。道光十七年(1837年),梁萼涵從榮成孟家莊搬此安家,在村中建起了著名的梁氏莊園。咸豐二年(1852年),為擴大莊園規模,其後人又多次大量購地,連年大興土木。經梁氏家族數代營建,至民國十四年(1925年)完成。莊園佔地百畝,有樓房、瓦房及陪房、佃户房等1000餘間,成為當時文登、榮成、威海、牟平4縣市最大的官僚地主莊園。至1946年土地改革時,梁氏家族共佔有土地3.2萬餘畝,建倉庫近20處,年收租5萬餘升;另有商號、油坊、藥房20餘處。
莊園為清式木、磚、石結構羣體建築。梁萼涵曾在雲南、山西做官,梁氏莊園建築集中了膠東、滇西、晉中3地的風格,吸收北方四合院和軍事堡壘建築的特點。其中主宅體現膠東地區的特色,屋脊、瓦壟、門窗、牆壁,都是膠東風格。膠東房屋屋脊起脊,山牆頭兩邊是等腰三角形,而晉中、滇西的山牆頭則呈圓弧或半圓弧狀。一個莊園呈現三種建築風格,是很少見的。是為清末民初中國民居建築的一個標本。
梁氏家族住房居中,商號、長工房、佃户房、牲口棚等位於東西兩邊。每份(户)房前後5幢,每幢9間。西5間主房高大,東4間為陪房,中間大門、過道,東為門屋(傳達室),東4間為小庫房。穿過第一幢過道,正面是儀門、便門,右拐向北為小巷,通向各院落。第二幢正屋5間是客廳,東4間是小書房,東西兩廂是客房。第三幢5間為主房,高且寬,前後出椽,是長輩住處,東4間是糧米庫,東廂是小廚房,西廂是女傭住處。第四幢5間是兒媳住處,東4間是磨坊,兩面廂房是兒媳庫房。第5幢5間是孫媳住處,東4間是庫房,東西兩廂是孫媳的衣物庫。
莊園內有魚池、菜園、豬圈;有3條東西大街,6座大門;偏道、甬路,皆用卵石或磚砌成花紋。莊園周圍有3米高的圍牆,四角與東西兩側築炮樓6座;東西牆外各挖一條護莊河,稱“轎杆河”。莊內3條東西大街,6座大門,有專人把守。
1947年,土地改革時,莊園中的梁氏族人被分遷到文、榮兩縣的貧僱農家中,又將兩縣遷出的貧僱農40多户遷到莊園中的南面兩排居住。時文登縣政府駐萬家村,北面兩排作為縣政府軍械庫和糧庫,後軍械庫爆炸,損毀嚴重,多次重建、改建,舊貌遺存較少。原莊園東南建有梁氏家廟,有房屋120間,1964年拆除。
昔日的梁氏莊園現已成為村民的居所,現存建築基本為磚木結構,皆系青磚勾白線柱牆框架,做工精良、造型樸實,很多宅子的大門還保留着原始的面貌,門楣上有雕刻,古香古色的門環,莊嚴厚重的氣派中仍然保留有昔日高官巨賈的威嚴與矜持。樓閣亭台、雕樑畫棟都已不在,僅能從重重疊疊、井然有序的幾處四合院推測出昔日梁氏莊園的宏大與豪華。現存的梁氏莊園住宅羣,整體佈局已被村中新修的一條馬路分割成兩部分,破壞了原有的莊園佈局,但還能依稀辨別出莊內曾有的3條東西大街和原有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