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萬壽寺

(北京市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鎖定
萬壽寺(Wanshou Temple),位於北京市海淀區萬壽寺1號,始建於明萬曆五年(1577年),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重修,1985年闢為北京藝術博物館並對外開放 [4] 
萬壽寺分中、東、西三路,中路為主體建築,東路為方丈院,西路為行官,佔地面積31800平方米。中路建築有八重殿,由南向北依次為山門、天王殿、鐘鼓樓、大雄寶殿、萬壽閣、大禪堂、觀音殿、無量壽佛殿、萬佛樓。東路建築為方丈院。西路建築為行宮院,主要建築有大門、壽茶房、壽膳房、前正殿、正殿、梳妝樓、大悲堂等 [4]  。萬壽寺是中國古代建築園林藝術的集中體現,對研究古代園林建築有着較為重要的歷史價值 [5] 
1979年8月21日,萬壽寺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北京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3]  。2006年5月25日,萬壽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萬壽寺
外文名
Wanshou Temple
地理位置
北京市海淀區萬壽寺1號
所處時代
清朝
佔地面積
31800 m²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6-0307-3-010

萬壽寺歷史沿革

明萬曆五年(1577年),萬曆帝母親李太后帶頭捐資,在聚瑟寺原址修建萬壽寺,主要用來收藏經卷 [4] 
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永樂大鐘漢經廠(現法淵寺)遷至萬壽寺內 [6] 
明朝末年,萬壽寺毀於兵燹。
清順治二年(1645年),順治帝為萬壽寺賜匾“敕建護國萬壽寺” [8]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萬壽寺重修、擴建,並新建行宮院落。
清乾隆八年(1743年),永樂大鐘移至覺生寺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帝為其母祝壽,重修萬壽寺,並增建西路行宮建築。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乾隆帝為其母祝壽,重修萬壽寺,並增建西路行宮建築。
清光緒初年,萬壽寺曾毀於火災,隨後成為菜圃。
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慈禧太后借60壽辰,挪用海軍軍費重修萬壽寺,在西跨院增修千佛閣和梳妝樓,連菜圃一起圈入。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萬壽寺修繕。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前後,萬壽寺的前部闢為東北難民子弟學校 [4]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萬壽寺被闢為戒毒所,由於電路短路,致使萬壽閣及附近建築均被火焚燬 [1] 
1957年,萬壽寺交付政府部門管理 [8] 
1985年,萬壽寺中路闢為北京藝術博物館並對外開放 [4] 
2017年1月24日,萬壽寺開啓修繕工程,暫停對外開放 [7] 
2022年9月16日,萬壽寺修繕工程完畢,恢復對外開放 [1]  [8] 

萬壽寺建築格局

萬壽寺
萬壽寺(9張)
萬壽寺分中、東、西三路,中路為主體建築,東路為方丈院,西路為行官,佔地面積31800平方米。中路建築有八重殿,由南向北依次為山門、天王殿、鐘鼓樓、大雄寶殿、萬壽閣、大禪堂、觀音殿、無量壽佛殿、萬佛樓。東路建築為方丈院,是寺院住持修行、居住的場所。西路建築為行宮院,主要建築有大門、壽茶房、壽膳房、前正殿、正殿、梳妝樓、大悲堂等,慈禧太后遊頤和園時經常在這裏歇息、喝茶 [4] 

萬壽寺主要建築

山門
山門面闊三間,歇山頂,筒瓦屋面,門上有清順治二年(1645年)御賜的石匾,上書“敕建護國萬壽寺” [4] 
鐘鼓樓
鐘樓、鼓樓位於山門後,天王殿前東西兩側,重檐歇山頂,筒瓦屋面,曾放置“永樂大鐘”(後移至覺生寺 [4] 
天王殿
天王殿面闊三間,歇山頂,簡瓦屋面,殿內原供奉彌勒佛護法神四大天王神像(現已無存) [4]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又稱大延壽殿,是萬壽寺的主體建築,面闊五間,廡殿頂,琉璃瓦屋面,檐下飾有斗拱及彩畫,殿內供奉毗盧佛三世佛,東西配殿各三間,歇山頂,筒瓦屋面,東曰“祝延萬壽”,西曰“安心鏡” [4]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
萬壽閣
萬壽閣又稱寧安閣,面闊七間,歇山頂,筒瓦屋面,東西配殿各三間,東為韋馱殿,西為達摩殿,歇山頂,簡瓦屋面 [4] 
大禪堂
大禪堂五間,硬山頂調大脊,筒瓦屋面,東西配殿為小禪堂,都是僧人坐禪之處 [4] 
乾隆御碑亭
乾隆御碑亭為重檐八角攢尖頂,黃琉璃瓦屋面,亭中為乾隆帝題《重修萬壽寺碑》,碑文用漢、滿、蒙、藏四體文字 [4] 
乾隆御碑亭 乾隆御碑亭
無量壽佛殿
無量壽佛殿,面闊一間,重檐歇山頂,筒瓦屋面,兩側有兩座巴洛克式門,建於清乾隆十六年(1761年) [4] 
光緒御碑亭
光緒御碑亭位於無量壽佛殿後,重檐八角攢尖頂,黃琉璃瓦屋面,亭內為清光緒二十年 (1894年)翁同龢所書碑文 [4] 
萬佛樓
萬佛樓是萬壽寺中路的最後一座建築,面闊七間,二層,硬山頂調大脊,筒瓦屋面,樓前東西配殿各三間 [4] 
萬佛樓 萬佛樓

萬壽寺歷史文化

萬壽寺相關人物

  • 李太后
李太后(1546年-1614年),明孝定皇后李氏,後世有傳名綵鳳,女,漢族,北直隸順天府漷縣(今北京市)人,明穆宗朱載坖的妃嬪,明神宗朱翊鈞的生母。
  • 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清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又稱“西太后”“老佛爺”。中國晚清時期重要政治人物。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

萬壽寺傳説軼事

  • 小寧壽宮
清光緒年間,因慈禧太后往來於故宮頤和園途中,時常在萬壽寺駐蹕休息,故萬壽寺素有小寧壽宮之稱 [5] 
  • 萬壽寺雙佛顯聖
清光緒初年,慈禧太后正謀劃二次垂簾聽政,太監李蓮英頗會揣摩上意,就讓萬壽寺的僧人制作了一尊觀音菩薩像,面容與慈禧太后相仿。萬壽寺前臨長河,慈禧太后坐船去頤和園,必定在此拈香禮佛,休息更衣。待慈禧太后至此,僧眾山呼“太后老佛爺”,並把她領到大殿的三世佛後,果見一慈眉善目的觀音端坐於此。“萬壽寺雙佛顯聖”的故事越傳越神,老佛爺這個稱呼也就叫起來了 [1] 

萬壽寺文物價值

萬壽寺是一座具有400餘年歷史的古建築羣,是中國古代建築園林藝術的集中體現,對研究古代園林建築有着較為重要的歷史價值 [5] 

萬壽寺文物保護

1979年8月21日,萬壽寺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北京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3] 
2006年5月25日,萬壽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萬壽寺旅遊信息

萬壽寺地理位置

萬壽寺位於北京市海淀區萬壽寺1號。

萬壽寺交通路線

  • 公交
北京市內乘坐74、300、323、362、374、394、450、534、603、610、634、645路公交車,在萬壽寺站下車前往。
  • 地鐵
北京市內乘地鐵16號線,在萬壽寺站下車前往。
  • 駕車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距離萬壽寺約4.5千米,駕車約12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