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萬壽寶塔

鎖定
萬壽寶塔在荊州市沙市區西南之荊江大堤象鼻磯上,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塔於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動工,嘉靖三十年建成。為當年襲爵於江陵的遼王朱憲㸅其母毛太妃之命為嘉靖皇帝祀壽而建,其後,間有修葺。
此塔為樓閣式塔,磚石結構,八角七級,高40餘米,下設高大石座,座上嵌扛塔力士,頂施葫蘆形銅鎏金塔剎,內藏毛太妃手抄《金剛經》。
中文名
萬壽寶塔
地理位置
荊州市沙市區荊江大堤觀音磯
所處時代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類    型
樓閣式塔

萬壽寶塔歷史沿革

萬壽寶塔,亦名“接引塔”。位於荊州市沙市區荊江大堤內側素有萬里“長江第一磯”之稱的觀音磯(形似象鼻,又稱“象鼻磯”)頭上。系明藩遼王朱憲㸅遵太妃毛氏命為嘉靖帝祈壽(或謂嘉靖帝為毛太后祝壽)而修建。嘉靖二十七年(1548)動工,嘉靖三十一年建成,清康熙、乾隆、道光年間曾作維修。
萬壽寶塔建於荊江大堤之上,除了為皇帝祈壽的主旨外,另還有鎮鎖江流、降伏洪魔,保一方平安的寓意。數百年來,萬壽寶塔既是荊江兩岸飽經水患的歷史見證,又承載寄託了人們制服江流的美好願望。
1956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全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萬壽寶塔建築結構

萬壽寶塔
萬壽寶塔(4張)
該塔向南,塔身以磚、石砌築,八角七級,通高40.76米。因泥砂淤積,長江河牀逐年增高,塔身下部已掩埋於隨河牀增高而逐年高築的荊江大堤堤身之中,塔基低於現堤面7.23米,成為荊江變遷的見證。
塔基須彌座,八角雕力士,塔身中空。塔額、枋、斗拱皆仿木構建築形式,塔一層正中供一尊高8米的接引佛,甚是肅穆。塔身各層共飾有87尊冰清玉潤、生動傳神的漢白玉雕刻佛像;塔身內外壁還嵌有浮雕佛像磚、花紋磚、文字磚共2347塊,磚雕佛像或端坐、或肅立,各具風姿,據傳這些佛像都是嘉靖皇帝下詔各地敬獻,因而極具地方特色;字磚中所刻漢、藏、滿文今猶可辨。頂置銅鑄鎏金塔剎,上刻《金剛經》全文。
萬壽寶塔檐下磚雕仿木額,枋、斗拱做工樸實大方。塔身外壁嵌有94龕漢白玉雕佛像,造型莊重,神韻生動。內壁也有許多漢白玉雕佛像,還有901塊花磚和文字磚,分別刻有漢文、滿文和藏文,為各地所敬獻。每層都有塔門。底層塔門上置一石匾,楷書“萬壽寶塔”四字。第四層塔室內有一塊“遼王憲鼎建萬壽寶塔記”碑,字跡斑駁,是研究塔的宮建歷史的珍貴資料。塔內設螺旋式石梯,一至五層為壁邊折上,第六層為室內折上。沿石梯攀上頂層,仰見薄雲片片,縈繞塔頂,俯見大江茫茫,浪奔濤湧。

萬壽寶塔所屬景區

萬壽園,國家2A級旅遊景區
萬壽園 萬壽園
萬壽園座落在荊州市沙市區荊江大堤觀音磯頭之畔,是集文物古蹟、長江防洪史蹟為一體的名勝景區,因園內擁有始建於南宋年間的“萬里長江第一磯”——觀音磯和明代嘉靖年間築建的“萬壽寶塔”而贏得中外遊人得瞻目。萬壽園依江伴水,九曲迴腸的荊江之水三面環繞,全園佔地面積1萬6千多平方米,自然風光得天獨厚,園內整體建築均取明代仿古形制構建,清幽淡雅,玲瓏精巧,是遊人休閒遊覽的佳景。
園中萬壽寶塔,明朝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建成。塔高七層,高達40餘米,塔身高出荊江大堤堤面20餘米,塔身外牆現還保存漢玉佛像87尊,石碑102塊。浮雕浮象磚刻、滿藏回蒙漢文字磚、花紋磚共計2347塊。這座寶塔是明藩第7代遼王朱憲節遵嫡母毛太妃之命,為嘉靖皇帝祁壽而建,故稱萬壽寶塔。寶塔的重要奇觀是由於450多年曆史的變遷,荊江河牀不斷抬高,使寶塔底層陷於地面7米多之下,因而形成獨具特色的地下寶塔,是我國寶塔中少有的奇塔。
園內有接待廳、怡壽軒、壽苑、九龍壁、長廊、望江亭、觀音閣、迎賓樓等建築。有萬餘株銀杏、臘梅、雪松、水杉、石榴、桂花等奇花異木。伸入江中二百多米的觀音磯,始建於南宋年間,為荊江防汛抗洪的險工段,它挑殺水勢,頂承江流,維護江堤,為保衞江漢平原化解荊江危險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因而受到歷朝歷代政府官員的高度重視和關注。
新中國成立以後,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到此視察,每年汛期,這裏都是中國乃至全世界旅遊者觀賞的熱點。在關音磯還留下了98年長江歷史最高的水位線和54年荊江分洪水位線的史蹟刻痕。為紀念98抗洪,荊州市政府在觀音磯旁修建了“98抗洪紀念亭”,這裏成了抗洪鬥爭奪取偉大勝利的紀念地。

萬壽寶塔交通信息

萬壽寶塔,市內乘4、5、17、37、56路公汽,票價1元(夏冬兩季4路空調開放,票價為2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