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萬善石橋

鎖定
萬善石橋位於吉林松原市長春嶺鎮西9公里石橋鄉的石橋村東頭,是連接扶三北線的交通要道,橫跨夾津溝子。夾津溝子北通松花江,南達集廠、南天門等地。萬善石橋建成於民國十年(1921年),是吉林省內最早的一座公路石橋。
中文名
萬善石橋
外文名
Wan Shan stone
40.1米
7.7米
4.1米,

萬善石橋簡介

萬善石橋
萬善石橋(7張)
萬善石橋位於扶余北部的長春嶺鎮(此橋原屬於石橋鄉,2005年石橋鄉併入長春嶺鎮)石橋村東,橫跨夾津溝,為三孔拱式橋。橋身為青色和淡黃色花崗岩砌成,全長40.1米,寬4.1米,高7.7米,橋身南面上部刻有“天地同休,萬善石橋”八個字,北面上部刻有“流芳百代”四個字。橋上欄杆兩側各雕有石獅一對。石橋造型穩重古樸,極富民族建築風格。石橋於清宣統三年(1911年)動工修建,1921年(中華民國十年)竣工,是扶余北線公路上的重要橋樑。1987年公路改造,在石橋北側建造一座鋼筋混凝土橋樑。自此,石橋終其使命。
清朝時很多蒙古人來到石橋村開荒種地,當時的夾津溝只有二十幾米寬,橫亙其上的是一座大橋,但因年久失修而毀壞,以致交通受阻,給當地人帶來了極大的不方便,每年都有車馬墜橋的事件發生。清宣統三年(1911年)春,由長春嶺慈善會吳守仁、石洪範等人倡議,募捐善資,修築石橋。他們動員了本地的僧侶四處化緣,遠至山東、山西、河北、河南等地。僧侶們幾經輾轉,共募集“善資”147萬吊錢。慈善會於是派人到吉林市郊阿什哈達採購石料,並開工興建。1921年(中華民國十年)石橋竣工。
為了紀念築橋善舉和有功人員,慈善會在石橋西端北側建廟宇一座,並附有鐘樓。廟檐下立有兩座工程碑和四座募資碑。碑用漢白玉石做成,高七尺,寬二尺,邊緣雕龍,兩面刻有築橋者及捐“善資”人的名字,密密麻麻,成千上萬。慈善會將石橋取名“萬善”,即指此乃萬人善舉之意。
萬善橋的建成,給當地人帶來了便利,更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傳説。其中流傳最廣泛的當數“橋成”的故事。故事講的是石橋即將落成,頂端需砌入最後一塊石頭,可是所鑿石頭非大即小。一時間,工匠們急的團團轉。這時候,走來一位白髮飄飄的老者。見他撥開眾人,搬起一塊石頭,邁步向前,穩穩放下。放入的石頭與已砌入的石頭左右一致,上下協調,令工匠們讚歎不止。問其姓名,老者答曰喬成。話畢,人已無蹤。眾人驚訝,都説遇到了神仙。
建橋後,慈善會用結餘的“善資”購置土地53公頃,收養孤兒20多人。慈善會用耕種和租賃土地的收入維護石橋,供孩子們讀書。幾年後,孤兒們先後長大成人。他們有的就地務農、成家立業,有的當兵報國、建立功勳。
萬善橋迄今為止已有88年之久,橋身堅固無損,只是橋上兩側石欄杆和石獅子遭到損壞,所剩無幾。2000年,相關部門及人士出資修葺石橋,並建立萬善石橋保護園。現在石橋已經修復如初。 [1] 

萬善石橋緣由與歷史

萬善石橋 萬善石橋
夾津溝子 每遇雨水增多,溝水上漲,水流湍急,雖有木橋,但往往坍塌,不能經久,故行者苦之。當地民眾紛紛上疏,促使縣衙提倡“募集善資,修築石橋”。建橋始於民國元年,由長春嶺慈善會吳老常、石老洪等,鼓勵當地一批僧人四出化緣,化緣遠至魯、晉、冀、豫四省,他們的口詞是:修橋行善,不修今日修來世。他們的行動感到了各地的官商富户乃至窮人,多則捐資幾千吊,少則幾吊,共募集資金一百六十四萬四千六百五十二吊八百文。建橋的石料從吉林市郊阿什哈達採購,經由松花江運到扶余,再用大車運至建築工地。

萬善石橋旅遊特色

石橋是三孔拱式,橋身用青色和淡黃色花崗岩石條築成;三個橋孔,中間的較大,寬6.1米,高6.3米;左右兩孔尺寸相同,寬5.4米,高4.7米;橋墩入水處最深為11米,最淺為9米;橋身兩邊裝有雕欄石柱,各為23根,柱高82釐米,間寬l.45米。三個橋孔設計適度,既能減輕橋身重量,節省材料,又能分洪緩流,有助於橋身的堅固。橋墩成船底形,迎水面鑿成分水尖,起到抗禦洪水,保護橋墩的作用。三個橋孔呈蓮花瓣形,其邊緣上雕襯以荷葉圖形,兩邊連續紋飾。中間橋孔上方正中雕嵌噴水狀龍頭,顯得美觀別緻,獨具一格。橋身南面上部鐫有“天地同體、萬善石橋”8個字,北面上部鐫有“流芳百代”4個大字。橋身兩端豎立的回柱頂上,各雕一隻目視前方,神態活潑的小石獅。

萬善石橋歷史沿革

石橋竣工的那天,是陰曆8月26,舉行了隆重慶祝儀式,通知各位善士,踏橋觀賞,並唱戲5天以示慶賀。為留作紀念,將建橋工程經過、規模、花費款項和募資50吊以上者之名字鐫刻於6塊石碑之上(其中工程碑兩塊),立放在橋酉端北側的一座重檐碑樓內,以垂永遠。今碑樓已坍塌,石碑散失無存。橋柱上的石獅毀於1966年“破四舊”運動中。1966年8月,一場大暴雨,洪水暴溢,石橋東端橋台被沖毀。為了增加泄洪能力,保護石橋,不被再次沖壞,在當年修復石橋的同時,又在該橋東端不遠處另建一座鋼筋混凝土橋,橋長43.34米,5個孔,淨跨7.5米,橋面淨寬9米,雙柱式橋墩,重力式橋台,載重標準汽車為13噸、託車60噸。此橋修建後增加了泄洪能力,減輕了洪水對石橋的衝擊。
這座在將近70年前修築的萬善石橋,受到了省文物部門的重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