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萬佛樓

(陝西榆林萬佛樓)

鎖定
萬佛樓位於陝西榆林古城南大街中心新明樓與南城門之間。創建於清康熙二十七年。民國五年(1916)5月廟會失火,頂樓被焚燬。後本寺僧人周寬(俗名陶官府)四出化緣,集資重建。
中文名
萬佛樓
地    址
陝西省榆林市榆陽區榆林古城
樓基長
29.6米
樓基高
9米
樓基寬
18.4米
創建時間
清康熙二十七年

萬佛樓主要結構

萬佛樓現分三層,底層為巨磚砌築四通街道四孔拱洞式結構,呈長方形 、樓基長29.6米,寬18.4米,高 9米。在四通式樓基上,建有二層木結構樓閣。分南北兩院。
萬佛樓 萬佛樓
北院緊依南主樓而建。中為三楹斗拱彩繪、飛檐翹角的觀音殿,東西各設有三楹配殿。南院主樓閣為二層,呈長方形,東西12.6米,南北8.4米,總高9米餘。樓東側設有木樓梯直通頂層。
二層主樓全為木結構,上下兩層均斗拱飛檐,四角翹舉。頂層明廊迴繞,歇山樓頂覆青筒瓦屋脊。主樓東西各是三楹配殿。整個萬佛樓內原曾供上千個大小不等的佛像,惜現已不存。 1984年萬佛樓補修後,闢為榆林縣文物陳列館。

萬佛樓樓高三層

萬佛樓 萬佛樓
萬佛樓在闡福寺西,極樂世界殿的正北面,隨牆琉璃門三座,門曰普 慶門,門內左右各有石幢一座.規格、制式、內容與西天梵院內相同。門內正中有方整石砌矩型水池,池上架漢白玉石拱橋,橋南北各豎樓坊一座。兩牌坊左右各有帶漢白玉石須彌座的山子石共四座。
再北為萬佛樓,居正中,樓高三層,是乾隆三十五年(1770)高宗弘曆為其母慶壽而建的。三層樓內壁上佈滿佛洞,每洞內供奉金佛一尊,共一萬尊,故稱“萬佛樓”。萬尊金佛乃當年高宗為其母慶祝80壽辰時,大小百官大鑄金佛奉供。

萬佛樓民間傳説

萬佛樓室內裝潢風景圖片
萬佛樓室內裝潢風景圖片(14張)
據説大的重達588.8兩,小的重58兩:光緒二十六年(1900),被八國聯軍洗劫一空,萬佛樓也被毀,加以年久失修,有倒塌之險而被拆除。原來樓東西各有垂花門一座,東邊垂花門內為庭園建築,高低錯落,進門為澄性堂,堂前有方整石砌成的矩型水池,堂後為青山石砌成的不規則水池,池東山坡上建有方形的湛碧亭,西邊建有灰牆灰頂的兩層小樓致爽樓,池北面還有澹吟室等建築。
堂、亭、樓、室用四十多間遊廊連通。西垂花門內建有十字八角形垂檐碑亭一座,造型別致、莊重,名妙相亭,內豎十六邊重檐石幢座,上刻陰文“十六應真像”。院內植松柏、桑樹。萬佛樓前兩側尚有配樓各一座,可惜這個院子裏大部分建築已毀,現在僅存前面的東配樓寶積樓,後邊的致爽樓、妙相亭和石幢、山子石了。

萬佛樓旅遊信息

萬佛樓門票價格 免費 (每月初一、十五)
交通提示:萬佛樓,位於陝西省榆林市榆陽區城南大街中心新明樓與南城門之間。

萬佛樓相臨景點

佳縣白雲觀 二郎山 統萬城 凱歌樓 楊家溝革命紀念館 杜斌丞紀念室 永 樂城遺址 古銀州摩崖石刻 白城台古城遺址 歸德堡橋金剛寺 明長城遺址 雙山堡遺址 懸空寺石窟 鎮北台 李自成行宮 新明樓 府谷杜松自然保護區 班禪廟 韓世忠故里——蘄王廟 萬佛洞 楊家城 西津寺 吳堡古城 李鼎銘陵墓 貂蟬洞 戴興寺 紅鹼淖 凌霄塔 秦長城遺址 萬佛樓 榆林古城 毛烏素沙漠 鐘樓 白雲山 神木臭柏自然保護區 扶蘇墓 蓮花池公園 常氏莊園 沙地植物園 高家堡古城 天王塔 文屏山鐘樓 文昌樓 鼓樓 凱歌樓 沙家店戰役戰場遺址 古城界古城遺址 紅石峽 蒙古木華黎王墓 青雲寺 西夏羅兀城遺址 榆陽橋 庫圖克台徹辰洪台吉墓 盤龍寺 姜氏莊園 杜甫草堂

萬佛樓北海萬佛樓

萬佛樓 萬佛樓
萬佛樓在極樂世界後,並於極樂世界統稱小西天。前為普慶門,為三座黃琉璃瓦頂隨牆門。入門南北各有牌坊一座,黃琉璃瓦頂,南面牌坊南向額為“大千輪置”,北向額為“滿萬曇霏”,北面牌坊南向額為“聚諸福德”,北向額為“現大吉祥”。東西各有一浮圖,中為萬佛樓,七間,樓高三層,頂層為歇山調大脊,各層皆為黃琉璃瓦綠剪邊瓦頂,建於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為慶祝其母孝聖憲皇后六十壽辰而建。而王公大臣紛紛鑄佛先獻壽,統計近萬,故而名為“萬佛樓”。
萬佛樓前左面樹寶幡竿,右面立石幢,幢北面鐫刻乾隆“御製庚寅萬佛樓瞻禮詩”詩為:“六旬慶誕沐慈恩,發帑範成兩足尊。數計萬因資眾舉,層看三此建樓鶱。香花卜日瞻禮始,福德被民願力存。設日遐齡祈壽算,肫誠還以祝徽萱。”幢東西南三面,刻清字、蒙古字、西番字。
萬佛樓樓下聯為:“十住引千光,佛力不可思議;一成該萬有,我聞如是吉祥”。中樓聯為:“香海觀皆融,法流永匯;曇花跌遍結,壽世同持”。樓上額為“華藏恆春”。聯為:“龍象護莊嚴,滿多寶藏;人天洽歡喜,遍恆河沙”。樓之東為寶積樓,鬘輝樓,樓各五間,上為歇山灰筒瓦綠剪邊黃琉璃瓦頂,下層前出偏廊。
萬佛樓景點特色圖片
萬佛樓景點特色圖片(20張)
萬佛樓後左右各有門,東門內為澄性堂,聯為:“景向衝融理趣會,興於上下化機存。”又聯為:“鳶飛魚躍同澄徹,雲影天光會渺茫。”又聯為:“情性由來耽澹泊,文章豈必藉淪漣。” 堂外環以遊廊,堂前有池,後有石山,堂後方亭名湛碧亭,西達致爽樓。北為鏡藻軒,南為澄碧亭。
亭北廊名清約池,軒西為澹吟室。西門內有八方亭,重檐八角攢尖頂,黃琉璃瓦綠剪邊,樹立有石塔,鐫刻貫休畫十六應真像,並鐫刻 “御製”讚語其上。再後有殿,額為“真寶般若”。聯為:“正法眼長明,慧燈不滅;無漏身自在,性海遙通“。皆為乾隆皇帝所書。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時,此處淪為日軍司令部,樓中金佛盡被掠奪,後此處漸荒廢,民國初《三海見聞志》載“今南坊依舊,北坊只餘坊基址,牌已毀。寶雞;寶積樓如故,鬟輝樓則孤壁獨立,只餘瓦礫,蓋前樹年已毀於遭火劫矣。前萬佛樓佛座尚在,佛則於庚子年遺失。守者雲,日本軍運回本國,無一餘者。今樓下之大佛,只餘佛首卧在地上,不知由何處遷來,非本來面目也。”萬佛樓,今只存普慶門、寶積樓和八方亭。

萬佛樓歷史起源

萬佛樓 萬佛樓
趙州祖庭柏林禪寺自東漢末年(公元 220 年頃)肇基以來,滄桑幾度,興廢 不一,寺院規模及殿堂配置,難考其詳。此次因緣際會,得以中興,三寶護念,人天共慶。從公元一九八八年五月正式批准開放,一九九二年新建普光明殿落成,至今歷時十五年,殿堂樓閣、寮舍齋廚、庵院塔廊,次第落成,修學弘法、生活所需設施,規模大體完備。而今而後,堅持信戒學修並重,內修外化並重,覺悟人生、奉獻人生並重,光揚祖庭,興隆三寶 , 莊嚴國土,利樂有情。 本寺地處平原,前無案山,後無依倚,且寺後系一大片低窪地,形成前高後低之劣勢,不祖庭長期穩定發展。有鑑於此,乃於一九九五年冬購進寺後窪地四十餘畝。經多方籌劃,廣諮博詢,取捨再四,最後決定在窪地建造萬佛樓一座,兩側配以文殊閣、普賢閣,以實祖庭建置坎位之空虛,冀續福田勝緣於永久。此即本寺新建萬佛樓之初衷也。此樓於一九九九年 農曆八月初十日 破土奠基,計日施工,至二○○三年 農曆八月初十 日落成開光,前後五年,善緣勝業,眾力匡扶,進展順利,諸佛生歡喜,龍天隆吉祥,豈人力所能致哉!萬佛樓通高 三十七米 ,上下兩層,面積達 五千平方米 。
崇樓高立雲端,聖像光騰法界。佛恩國恩大眾恩,凝成莊嚴樓閣;祖德師德檀信德,成就無上福田。實為祖庭千秋盛事,法門一代嘉猷也。樓中供奉萬佛,乃取眾生即佛、諸佛無量之意,俾人心向善向上目標知所取法也。萬佛製作法式則依華嚴海印三昧及總持教五智五佛思想,精心設計,如法鑄造。一層為菩提場,中央供奉五尊銅佛像,每尊通高四· 八米 ,系五方五佛。中央毗盧遮那佛,由法界體性智流出;東方阿閦佛,由大圓鏡智流出;南方寶生佛,由妙觀察智流出;西方阿彌陀佛,由平等性智流出;北方不空成就佛,由成所作智流出。小銅佛像共計一萬零四十八尊,其製作法式亦據五智五方五佛教義安排。
萬佛樓 萬佛樓
其中一樓北牆兩側共二千零一十六尊為中央毗盧遮那佛;二樓東牆二千零十尊為東方阿閦佛;南牆二千零二尊為南方寶生佛;西牆二千零十尊為西方阿彌陀佛;北牆二千零 十尊為北方不空成就佛。從別相而言,雖五方五智各有一佛以表法,顯示諸佛之差別殊勝義;若就總相而言,不但五方五佛各具五智,且一切佛皆具五智,顯示諸佛之平等殊勝義。此即華嚴大教一多互具、重重無盡之海印三昧也。
大眾認同、大眾參與、大眾成就、大眾分享,乃本寺中興以來從事弘法利生事業之一貫宗旨。聚沙成塔,積土成山,五年中為萬佛樓施財施力之各界人士,可謂地不分南北,人不分中外,超越國家種族之界限,突破思想信仰之藩籬,篤意輸誠,唯善是舉,參與人數逾萬,籌集善款近三千萬元,建成跨世紀之人天法窟,實屬希有。
人人皆具向善向佛之本源天賦,信不虛也;萬人同建萬佛樓,豈飾語哉!在此規模宏大之萬佛樓修建中,得到本寺大功德主 楊釗 居士、 楊勳 居士、 楊洪 居士、 魏茂鑫 居士、 薛慶生居士、 胡振海 居士、 胡振奇 居士、 胡振達 居士、 胡振芳 居士、 張鐵軍 居士、 李嘉誠先生、 潘宗光 居士、 黃振生居士、 盧卓昂居士、 林月娥 居士、 曾海潮居士、 魏合想 居士、 李守先 居士、 胡慧雄 居士、 謝紅 居士、 薛志美 居士、夏澤紅 居士、 曾京怡居士、 盧曉民居士、 宋和平 居士、 門曼華居士、 姜華純 居士等,以及上海玉佛寺、無錫祥符寺等大力鼎助。特別是 楊釗 居士 和楊勳 居士捐助建樓淨資一半以上,萬佛樓能如期順利落成,楊氏昆仲功居第一。 萬佛樓修建工程功德圓滿,佛像開光法會舉行在即,謹將眾位護法居士功德芳名公佈於此(限千元以上者),祈求三寶證明,龍天護佑,所有功德施主福慧圓滿,善緣成就,身心清淨,萬事吉祥。

萬佛樓萬佛樓的故事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草堂寺還很完整,香火不息,僧人眾多,特別是它距城區較遠,“盤飧市遠無兼味”,和尚給遊人提供相因的豆花飯,只消幾分錢,就能飽吃一頓,和尚輕利重譽,聲名長傳。草堂寺與工部祠並連相通,今草堂南大門,是草堂寺的山門,西大門才是紀念杜甫的工部祠大門,那時沒有北大門。1968年春天,山門內,哼哈二將和四大天王幾尊佛國守護神被破帷
萬佛樓 萬佛樓
遮蓋着,只有滿園綠蔭依舊,春花自開,嫩芽勃勃,蒼涼中透發無限生機。萬佛樓是草堂寺東邊禪林裏一座塔樓,因年久失修破損嚴重,到上世紀60年代初,已成危樓,似乎隨時都可能坍塌,那年月生計十分艱窘,肚皮尚顧不及,哪有閒錢給菩薩修房子。我曾多次去過萬佛樓,塔樓土木結構,裏面三尊大佛肩並肩,背接背成三角形,三大佛頭頂中空一蓮台,上面一尊小佛,四尊疊佛直聳塔樓拱頂。萬佛樓實為外多層而中空的殼塔,由於下面三尊大佛佔據了大量空間,遊人的活動地僅窄窄一圈,又磕拜,又行走,很擠,看佛面只好翹首仰望。有年長者説:上頭那小佛是“法海”和尚,不知有何典籍為證。從小看過《白蛇傳》,又讀過《論雷鋒塔之倒掉》,頗不認同這種觀點。萬佛樓不止四尊佛,其他佛是描繪在粉壁牆面上的。因牆而蒙塵,黃而發灰,不細心瞧發現不了。那六面內壁。一排排一行行全是彩描細勾的佛像,全都盤腿而坐,神情各異,每尊佛頭上都一輪光環。兩年前,重修萬福樓落成開放,沒有了萬佛當然不能成佛樓,從外表看倒也彷彿當年樣兒,加了石階石欄更是氣派,拾級而上,基座平台嵌進玻磚,可見地下還有地宮,塔樓各層分隔,都寬敞明亮富麗堂皇,陳列品一應出土陶瓷碎器殘件,沒有萬佛樓的味道。 [1] 

萬佛樓萬佛樓重修

大功德主 楊釗 居士、 楊勳 居士、 楊洪 居士、魏茂鑫 居士、 薛慶生 居士、 胡振海 居士、 胡振奇 居士、 胡振達 居士、 胡振芳 居士、張鐵軍 居士、 李嘉誠 先生、 潘宗光 居士、 黃振生 居士、 盧卓昂 居士、 林月娥 居士、曾海潮 居士、 魏合想 居士、 李守先 居士、 胡慧雄 居士、 謝紅 居士、 薛志美 居士、夏澤紅 居士、 曾京怡 居士、 盧曉民 居士、 宋和平 居士、 門曼華居士、 姜華純 居士等,以及上海玉佛寺、無錫祥符寺等大力鼎助。特別是 楊釗 居士 和楊勳 居士捐助建樓淨資一半以上,萬佛樓能如期順利落成,楊氏昆仲功居第一。
萬佛樓修建工程功德圓滿,佛像開光法會舉行在即,謹將眾位護法居士功德芳名公佈於此(限千元以上者),祈求三寶證明,龍天護佑,所有功德施主福慧圓滿,善緣成就,身心清淨,萬事吉祥。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