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萬人坑

(南京大屠殺萬人坑)

鎖定
萬人坑是外來侵略者對中國人民屠殺後處理屍體的一種方式。其中萬人並不是具體的數字,而是表示數量眾多的意思,坑則是挖坑掩埋的意思。今主要指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我國,在各地屠殺我同胞後埋葬屍骨的地方。如旅順大屠殺萬人坑、南京大屠殺萬人坑、廟兒溝“萬人坑”等。 [3]  [5] 
名    稱
萬人坑
參戰方
侵華日軍
主要指揮官
侵華日軍

萬人坑日軍暴行與萬人坑

萬人坑旅順

1894年,日本發動了侵略中國的“甲午戰爭”,清軍敗北。11月21日,日軍侵佔旅順,攻城主將第一師團長山地元治便“下達了除婦女老幼以外全部消滅的命令”,隨即開始了連續三日的大屠殺。實際上,婦女老幼並未被排除在外,而是挨家挨户搜查,見人就殺。“甘六日(公元11月23日)又復搜山至後面長牆以內及水師營大加殺戮”,“廿五、六搜山後,所殺兵民男女更多,民間牛羊雞豬蒐羅殆盡。”被殺害的中國人在郊外者陳屍荒野,“旅順街道所殺民人…以大坑收埋”,這就是日軍在遼寧留下的第一個“萬人坑”,後由中國人民將其改稱為“萬忠墓”。據1948年重修萬忠基時的調查,該“萬人坑”埋有被害中國人18000餘人。

萬人坑平頂山

1931年,日本發動了侵佔東北的“九一八事變”。事變的發生,激起了中國人民的強烈反抗,撫順平頂山“萬人坑”,就是在抗日義勇軍襲擊撫順後日軍對平頂山居民大屠殺形成的。
平頂山位於撫順市的東南郊,原是一個有約3000多人口的郊區村鎮,居民由煤礦的礦工及其家屬和當地農民、商販等組成。1932年9月15日晚,抗日義勇軍“遼寧民眾自衞軍”第11路軍梁希夫部千餘人經過平頂山一帶襲入撫順市區,突破日軍的封鎖,殺死了楊柏堡炭礦長渡邊寬一、日本自衞團長平島善作等七八個日本人,在腰截子、楊柏堡、老虎台、東鄉等處搗毀了日本人經營的商店和發電所等煤礦設施,造成幾個礦井停電、停產,給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擊。襲擊事件發生後的第二天早上,駐撫順日軍守備隊長川上精一、憲兵分遣隊長小川一郎、撫順公署參事官山下滿男等在小川的辦公室開會,認為“大刀匪”是從平頂山方向來的,這裏的老百姓沒有報告,“統統‘通匪'”,“只有把他們全部燒光、殺光”上午11時許,日軍包圍了平頂山村,以給全體百姓“照相”為名,挨門挨户把人叫出來,用刺刀逼着將村民驅趕到西南溝的窪地裏,隨即用事先準備好的機關槍進行了一個多小時的大屠殺。槍聲和百姓的哭叫聲停息後,又用刺刀對尚在蠕動的人補刺了一遍方才離去。第二天,日軍將被殺百姓的屍體集中到附近的土崖下用汽油焚燒,然後用炸藥將土崖炸塌,掩蓋住被燒的屍骨,形成了平頂山慘案“萬人坑”。據1932年11月南京國民政府外交部就平頂山慘案向日本政府提出的抗議中所載,屠殺時未中要害者當夜逃出130餘人,被殺害百姓達2700餘人。在平頂山居民被害的第二天,日軍又到與平頂山鄰近的慄家溝、千金堡等村進行屠殺,又殺害了170多人。

萬人坑撫順

遼寧的煤、鐵、鎂等各種資源豐富。日本侵略勢力深入遼寧後,便施展各種手段,陸續把撫順、本溪、鞍山、阜新等地的煤鐵等礦產資源攫為己有,並利用中國的廉價勞動力進行開採。日本殖民者為了追求最大利潤,採取了掠奪性的開採和“要礦不要人”的野蠻政策,採用童工、勞工和由戰俘編成的“特殊工人”進行開採作業,加上惡劣的生產和生活條件,造成大批工人死亡,形成了一個個白骨累累的“萬人坑”。 [3] 
撫順煤礦是日本在中國掠奪的最大的煤礦。自1905年日本侵入並新佔撫順煤礦後,在長達40年的時間裏,共掠奪優質煤炭約22670多萬噸,同時造成27萬多人傷殘,在茨溝、青草溝、南花園等地留下了30餘處“萬人坑”。 [3] 
日本霸佔撫順煤礦後,為了更多地掠奪煤炭,不顧工人死活,設備經常失修,事故頻繁發生,造成大批工人傷亡,這是形成“萬人坑”的重要原因之一。1917年1月11日大山坑的瓦斯爆炸,許多工人被燒死、砸死。礦山當局為了保住礦井,逼迫工人用鐵板、黃泥將井口封死,並派警衞隊嚴密把守井口,致使被困在井下的1000多名工人除事先逃出的幾名幸運者外,全部葬身火海。大火熄滅後,被燒得無法辨認的屍骨從井下撿出,被埋入一個大坑中。 [3] 
1921年露天礦的大水,淹死中國工人400餘人;1928.年4月大山坑南大井積水蔓延,造成472名中國工人死亡;而1931年2月7日大山坑的火災,又造成約3000人的死亡。據不完全統計,自1907年至1931年,撫順煤礦死亡和傷殘的工人總數為176991人。九一八事變後撫順煤礦的傷亡人數無連續統計,僅據1940年一份資料的統計,全年事故傷亡人數就達4423人。 [3] 
1937年盧溝橋事變發生後,日本侵略軍在關內作戰中俘獲的中國戰俘,大部被日本押往東北各大煤鐵礦山從事最繁重、最危險的勞動,成為日本掠奪我國礦產的重要勞動力資源,被稱之為“特殊工人”。由於’特殊工人”的勞動強度大,而生活待遇最低,因此死亡率也最高。據撫順日本憲兵分遣隊特高系人員、戰犯寶田震策供認:從1940年到1945年8月,在撫順服苦役的“特殊工人”總數約4萬人,除極少部分逃跑外,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時只剩下七八千人,其餘都慘遭殺害或勞累過度患病致死。由於這些“特殊工人”家在外地,死去的都被扔進了“萬人坑”。 [3] 
上述在撫順煤礦發生的種種情況,在本溪的煤礦鐵礦、阜新煤礦、北票煤礦、遼陽弓長嶺鐵礦、大石橋鎂礦等礦山也同樣存在着。本溪煤礦1942年4月26日的瓦斯大爆炸,一次就使1490多名礦工慘死在井內。日本在侵佔本溪的14年中,僅在廟兒溝鐵礦(現南芬露天礦)就掠奪性開採富礦石373.5萬噸,貧礦石201.2萬噸,造成17000餘名工人死亡,形成了白骨累累的廟兒溝“萬人坑”。在阜新,日偽從1936年設立“滿洲炭礦會社阜新礦業所”,到1945年日本投降,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裏共掠奪煤炭1532萬噸,造成約十萬礦工死亡,留下了孫家灣南山、新邱興隆溝、五龍南溝、城南等4處“滿炭墓地”即“萬人坑”,總計佔地面積達50多萬平方米。其中孫家灣南山基地佔地20多萬平方米,埋葬着3萬多死難礦工。經發掘的一處長16米、寬2米的基坑中,層層疊疊地埋葬着83具屍骨0。在北票,日本在統治北票煤礦的12年中,共掠奪精煤近864萬噸,造成31200餘人死亡,形成了5個“萬人坑”。其中,台吉南山“萬人坑”佔地1.7萬平方米,除散落溝中的大量屍骨因多年雨水沖刷無從整理外,僅在山坡上就發掘清理出6500多具礦工的屍骨心。在遼陽的弓長嶺鐵礦,埋葬死亡礦工的三道溝就有“萬人坑”和“千人溝”各一處。由於死難礦工太多,埋葬的地方有限,日本侵略者當局修建了煉人爐,用於火化死難礦工的屍體。南滿礦業株式會社控制的大石橋鎂礦,在七八年時間裏,有18000多名礦工被折磨致死,形成了虎石溝、馬蹄溝和三道溝三個“萬人坑”。其中在虎石溝清理的不到140平方米的'萬人坑”一角,就露出171具屍骨,上下疊壓達7層。 [3] 

萬人坑南京大屠殺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最黑暗的一天。日軍破城後,先後在太平門、江邊、幕府山、漢中門、江東門、南京東郊等地大肆屠殺市民、放下武器的國民黨官兵,一時間血雨腥風,屍首遍地,慘狀觸目驚心。日軍在大批屠殺這批難民和俘虜以後,獸性沒有收斂,又施行所謂的“良民登記”,繼續搜捕放下武器的軍人。 [4] 
當年在金陵大學負責工程管理工作的毛德林回憶説:“當難民區將要解散時,在原金陵大學範圍內,有兩個屍骨坑,一個在天文台西面,是東西約十米、南北約三米的土溝,所埋屍骨不知是何處運來的,覆蓋黃土約兩米高:另一個在北京西路南側,現南京大學木工廠東首,是約五米直徑的圓土坑,覆蓋約高三米。這個土墩在日偽統治時期就已經拉平。那時,我們都説它們是‘萬人坑'。” [4] 
據世界紅卍字會南京分會救濟隊掩埋組在1946年上報的統計表之二中寫道:“1938年1月26日,在雲南路西橋塘內收殮125具屍首,其中一具是女性,埋藏在金陵大學農場荒地:同年2月19日,在牯嶺路及金陵大學等數十處收殮屍首672具,埋在陰陽營南秀村安義地,其中有小孩20具。同年2月27日,從三牌樓及妙鄉等10餘處收集屍首337具,埋在陰陽營北秀村安義地。” [4] 
1937年12月間,侵華日軍在江東門集體屠殺了1萬多名中國戰俘及平民,遇難者屍體被慈善團體就地掩埋於“兩個水塘和一條壕溝內”。1983年、1998年和2006 年,曾先後 3 次在此地發掘近千具遺骸,經史學、法醫學、考古學等多學科鑑定,確認為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的骸骨。 [1] 
從1998年4月至1999年12月,在江東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以下簡作紀念館) 內“萬人坑”遺址,陸續清理發掘出208具南京大屠殺遇難者遺骨。第一階段,1998年4月30日-7月24日,共發掘遺骨35具。第二階段:1998年12月7日-22日,共發掘遺骨20具。第三階段:1999年7月30日-12月6日,共發掘遺骨153具。 [2] 
發掘現場也只是當年“萬人坑”遺址的一部分。 考古專家認為,如果在周圍繼續發掘,一定會有新的發現。 但受到紀念館建築佈局等因素的限制,不得不中止“萬人坑”遺址外延的發掘工作。 [2] 
在發掘的同時,紀念館協調有關部門,對遺骨進行了考證。 為弄清發掘現場原始的地形、地貌、遺骨掩埋範圍等一系列問題,考古工作者每挖一具遺骨均詳細地做好文字記錄、繪出圖例、拍攝錄像和照片,留下了一套完整真實的發掘資料。南京市公安局刑事科學技術研究所的法醫運用法醫學原理和技術,多次到現場進行勘察鑑定,留下了一套科學可信的“物證鑑定書”。紀念館組織部分專家學者查找歷史資料,走訪有關證人。 先後找到了紅十字會、崇善堂埋屍記錄等5份檔案資料,基本弄清了當年在江東門一帶共有5萬多具遇難者屍體被掩埋,而僅在江東門這一地點埋屍就達1萬餘具的史實。 此外,除已知目睹江東門屠殺和屍體掩埋的11位證人外,又發現了5位新的證人。 考古、法醫和史學專家從不同的角度,對發掘遺骨的特徵、性質進行了科學、客觀的分析和考證。 [2] 
發掘現場出土的遺物中有:遇難者衣服特別是兒童“虎頭帽”上的飾物銅紐扣54顆,遇難者隨身攜帶的銅質方孔圓錢73枚,遇難者中女性佩戴的飾物銅簪3根以及斷刀、瓷碗等。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與遺骨處於同一層面位置上,發現了3顆子彈殼,1顆子彈頭,這説明侵華日軍曾在這一現場屠殺過中國軍民。家住江東門中保村的倖存者陳德星,在1937年12月路過江東門時曾親眼看到:“日本兵在模範監獄前面把桌子、牀板、大門板、木料等堆在一個坑內,倒上汽油點燃,然後兩個日本兵架着一箇中國人,後面一個日本兵用刺刀戳着中國人的脊背,隨後把中國人往火裏推,只聽到聲聲慘叫,實在慘不忍睹。” [2] 
根據遺骨的腐敗崩解等情況,結合有關實驗室檢驗,並參考了中國醫科大學賈靜濤教授主編的《法醫人類學》第十章有關內容,還參考了日本北海道大學錫谷徹教授主編的《法醫診斷學》第三章有關內容綜合分析,結論是遺骨埋葬時間距檢驗時間為60年左右。據史料記載和倖存者回憶,慈善機構曾於1938年初在此掩埋,到1998年-1999年,其間正好是60年左右。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斷定,該處遺骨就是當年被侵華日軍殺害的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的遺骨。 [2] 
此外,南京還有多處萬人坑遺址。僅就雨花台區一個地區而言,就有上新河、螺絲橋二道橋口、棉花堤等處,其中最著名的當數江東門和普德寺兩處萬人坑。普德寺的萬人坑,則是在不同地方的遇難者,由紅卐字會先後移來掩埋,是處叢葬地。該會每一次掩埋,均有詳細記錄。故為一處有確實數字,名副其實的萬人坑。 [6] 

萬人坑後世紀念

為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啓迪後人牢記歷史、珍愛和平,1985年8月15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正式建成開放。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位於江蘇省南京市建鄴區水西門大街418號,建立在南京大屠殺江東門集體屠殺場地及“萬人坑”遺址之上,是一座紀念性的遺址型歷史博物館。後經1994年至1995年、2005年至2007年兩次擴建,現佔地面積約7.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展陳面積1.2萬平方米。新館於200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70週年之際建成開放,分展覽集會區、遺址悼念區、和平公園區、館藏交流區4個功能性區域。現有藏品15萬餘件,文物1.5萬餘件。館內展示了 3500 多幅歷史照片、3300 多件歷史文物、149 部歷史影像資料片、12800盒南京大屠殺遇難者和倖存者檔案,綜合運用了場景復原、聲光電等現代科技展陳手段,使整個展覽場景逼真,令人震撼。 [1] 
參考資料
  • 1.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J].黨史文苑,2018(04):36.
  • 2.    朱成山.1998-1999年南京江東門“萬人坑”遺址的發掘和考證[J].抗日戰爭研究,2000(04):138-144.
  • 3.    劉廣堂,關捷主編,以史為鑑 開創未來 “近百年中日關係與21世紀之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文集 下集,大連出版社,2000.10,第413頁
  • 4.    肖振才,顧茂富,紀念碑下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叢葬地田野調查,江蘇人民出版社,2021.07,第270頁
  • 5.    曲偉,韓明安主編,當代漢語新詞詞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4.04,第858頁
  • 6.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文史委員會,南京市雨花台區委員會文史委員會編,雨花文史 第8集,政協南京市雨花台區委員會文史委員會,1995,第15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