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萎靡不振

(漢語詞語)

鎖定
萎靡不振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wěi mǐ bù zhèn,解釋是形容精神不振,意志消沉。宋·馬永卿《元城先生語錄》上卷等均有相關記載。
中文名
萎靡不振
類    屬
成語
拼    音
wěi mǐ bù zhèn
解    釋
形容情緒低沉,精神頹廢
詞    性
中性
結    構
聯合式

萎靡不振註釋

形容精神不振。

萎靡不振詞語辨析

【詞性】含貶義。
【結構】聯合式。
【近義詞】垂頭喪氣、沒精打采
【相反詞】朝氣蓬勃、神采飛揚

萎靡不振出處

至嘉祐末年,天下之事似乎舒緩,委靡不振,當時士大夫亦自厭之,多有文字論列。 [2]   宋·馬永卿《元城先生語錄》上卷

萎靡不振故事

公元1125年,金軍大舉南下進攻北宋,燕京守將郭藥師投敵,黃河守將梁方平脱逃,直逼北宋都城東京,宋徽宗將帝位傳給兒子宋欽宗趙桓,自己逃到鎮江。大臣楊時上書説:“若示之以怯懦之行,萎靡不振,則事去矣。”(大敵當前必須振奮精神抗擊金人入侵,如果委靡不振就只有滅亡。) [3] 

萎靡不振舉例

自從經商失敗後,他就一直委靡不振。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