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萍鄉煤礦

鎖定
萍鄉煤礦大規模開採於1898年,礦區在今江西省萍鄉市安源區境內,當時以安源山機礦(今安源煤礦)為主礦,天子山、紫家坑、小坑、龍家坑、王家源、鐵爐坑、善竹嶺、張公塘、高坑、錫坑、南木坑、壩善衝、五陂下、太平山等煤礦均歸萍鄉煤礦管理。抗戰勝利後,安源煤礦與高坑煤礦局合組為贛西煤礦局。1949年後,改稱萍鄉礦務局,隸屬煤炭工業部。
2018年1月,入選第一批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1] 
中文名
萍鄉煤礦
開採時間
1898年
地    址
江西省萍鄉市安源區

萍鄉煤礦礦脈情況

礦區為天子山之支脈安源山,其脈來自蓮花縣之馬跡嶺,內含煤礦甚富,屬於古生代煤炭紀,色黑如漆,且甚光澤,揮發分少,黏結性富,製造焦煤的上品。其煤層有十層,主要以小底板層、大底板層、夾槽、老夾槽、大槽板層五層為主。

萍鄉煤礦歷史背景

萍鄉煤礦開辦於1898年,因為當時清朝政府急需要鋼鐵修鐵路製造武器。於1893年在漢陽辦了一個鐵廠,派盛宣懷、張之洞負責,鐵廠開辦幾年,由於礦石和煤炭的質量問題,幾年來漢陽鐵廠沒有辦好,於是考慮礦石和煤炭的質量問題,特派德礦師馬克斯及賴倫,調查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各省,至光緒二十四年,在萍鄉發現一大煤田,其煤質適用於制鐵,於是在萍鄉挖煤井,主礦選址安源稱安源山機礦,至光緒三十四年,盛宣懷將萍鄉煤礦與漢陽鐵廠、大冶鐵山合併為一,成立漢冶萍煤鐵廠礦有限公司,公司設在上海由盛宣懷負責。

萍鄉煤礦開礦過程

1897後公司向德國禮和洋行借400萬馬克,並請了二位德國高級礦師,一位叫賴倫,一位叫馬科斯,他們兩位礦師是1897年來到萍鄉,在萍鄉境內全面進行了一次調查,最後確定為兩個地方,一個是安源,一個是高坑,當時兩個地方小井很多,兩位礦師分工,賴倫在安源,馬科斯在高坑。各作一方案進行比較,馬科斯認為在高坑挖煤,在井的上端修築一水庫,從高坑到蘆溪開條運河,煤通過船在運河運出,到袁河,再到九江,由九江到湖北。賴倫確定在安源挖煤,從安源到萍鄉修一條鐵路,到宋家坊(萍鄉),然後上船走水運。二個方案對照,在高坑開井的方案費用太多,負擔不起。因而決定採用賴倫在安源挖煤的方案一八九八年開礦,一八九九年修通到萍鄉的鐵路,據略史記載把火車頭拆開,打做36包,從水路運往萍鄉的,火車頭在安源組裝的,車箱是在安源做的,比現在的車箱要小些。

萍鄉煤礦勞工情況

萍鄉煤礦一開辦,規模比較大,有13000多工人,工人的組成,湖南佔70%,湖北佔20%,萍鄉只佔10%,全礦分46個單位,即處段。現在井下叫區,原來井下叫段,有洋爐煉焦和土爐煉焦,發電廠、機修廠、製造廠、鍋爐房等,煙筒林立。工人生活艱苦,一個班要12小時,一天只賺得十多個銅板,沒有任何勞保福利,監工對工人管理很嚴,一不小心,不是罵,便是打,工人頂了咀就要開除。勞動保障差得很,經常出事故。1919年一次井下事故死了100多人,資本家為救井不管工人的死活,死了這麼多人不同意救出來。第二年在當頭上挖出90具屍體。真是:“少年進炭棚,老來背竹筒,病了趕你走,死了不如狗。”的真實寫照。

萍鄉煤礦史料記載

萍鄉煤礦在江西萍鄉縣,現在開採者,為天子山之支脈安源山,距縣東南十五里,天磁山高六百九十尺,餘二十九度,其脈來自蓮花縣之馬跡嶺,內含煤礦甚富,此礦首創者,為清湖廣總督張之洞,及河北省津海關道盛宣懷,光緒二十二年張之洞等招商承辦漢陽鐵政避時,須仰給燃料於開平、馬鞍山、日本等處,因價貴亟思自採,特派德礦師馬克斯及賴倫二氏,調查湖北、湖南、江西、安徽諸省,至光緒二十四年,遂於萍鄉發現一大煤田,其煤質亦適於制鐵,即於是年以資本金百萬兩從事開採,繼因不敷,於光緒二十八年,由德商禮和洋行先後借入德金四百萬馬克,並聘用德人賴倫氏為技師長,至光緒三十四年,盛宣懷將此礦與漢陽鐵廠、大冶鐵山合併為一,名曰漢冶萍煤鐵廠礦有限公司,資本總額定二千萬元,嗣後事,業日益發展,至今遂為東洋有數之大煤礦矣,此礦特許開採之區域,互於全邑,縣有禁他人附近採煤之特權,現所經營者,除安源山機礦外,其東南一帶如天磁山、紫家坑、小坑、龍家坑、黃家源、鐵爐坑、善竹嶺、張公塘、高坑、錫坑、南木坑、壩善坑、五陂下、太平山等,向用土法開挖之煤井百二十一口,亦均歸此礦管理,日出煤自二千四百噸至二千五百噸,據技師長賴倫氏言,每年採取百萬噸,可繼續五百餘年,其他未經實測之地尚未多,所藏蓋未可限量也,此礦之地質,屬於古生代煤炭紀,其煤多夾諸岩石之間,色黑如漆,且甚光澤,揮發分少,黏結性富,最造於焦煤之製造,煤層有十,主要者有五,(一)小底板層一尺,(二)大底板層二尺二寸,(三)夾槽二尺二寸,(四)老夾槽二尺,(五)大槽板層十五尺二寸,五者之中,尤以大底板層及大槽板層為要,大底板層概為堅強之煤塊,品質極良,大槽板層則以坑內壓力強大,其質弱而易碎也,其煤焦之分析,大底板層,揮發分三O·三三,炭素六三·三四,灰分四·六三,硫磺O·四八,水分一·七,大槽板層,揮發分二三·七二,炭素五五·《名勝志》二,灰分一九·五,硫磺O·四五,水分一·三五,本煤礦之運輸,有株萍鐵路自煤礦起,直達湖南湘潭縣之株洲,既至株洲,則以本礦特造之輪船分期順湘江而下,運送至嶽州中央煤庫,轉銷他處,或徑達漢陽、漢口等處 [2] 

萍鄉煤礦所獲榮譽

2018年1月,入選第一批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1] 

萍鄉煤礦研究成果

當代突破性學術研究碩果
畢業於南京師大的中國社會經濟史博士,現為江西師大副教授的陳慶發在其即將付梓出版的博士論文《萍鄉煤礦研究(1892—1939)》中,創造性地作出瞭如下極具啓發性的探索式視點:
1、首次發現了日本典藏的大量系統的關於漢冶萍、近代萍鄉煤礦的檔案、著作、期刊文獻資料,蒐集了日本典藏的有關漢冶萍公司的檔案200多卷,其中與萍鄉煤礦直接相關者近70卷。
2、首次對近代萍鄉煤礦進行了社會經濟史的研究。
3、突破以往主要對近代萍鄉煤礦進行工人運動研究的框框,首次對近代萍鄉煤礦進行了全面系統的研究。
4、從資本運作的角度,以漢陽鐵廠1892年在萍鄉設立漢陽鐵廠駐萍鄉煤務局為依據,把近代萍鄉煤礦的創建時間由通識的1898年(萍鄉煤礦機礦開始建設之年)提前至1892年。
5、通過閲讀日文文獻資料,首次發現盛宣懷早於漢冶萍煤鐵廠礦有限公司成立(1908年)的十二年前(1897年)就曾於萍鄉短暫地成立過“煤”、“礦”、“鋼”三合一的萍宜礦務利和有限公司。
6、以萍鄉小煤窯為個案,首次研究了近代中國的小煤窯業狀況,並首次估算出了近代萍鄉小煤窯的數量和產量。
7、根據近代報刊關於煤礦工人法律身份的報道,首次提出了近代中國煤企“農民工”的概念,對近代中國煤企“農民工基本工資體制”、“農民工的工資及生計水平”、“農民工就業的穩定性”的研究和比較研究也屬首次。
8、首次全面提出了“漢冶萍體制”的概念,對漢冶萍公司的企業定位問題、漢、冶、萍三廠礦的財務問題進行了首次研究或比較研究,得出了漢冶萍體制的本質是“商務化、集團化、國際化、買辦化”“四化”體制和“大鍋飯”體制的結論,第一次對漢冶萍公司中的萍鄉煤礦進行獨立、全面的研究。
9、首次對萍鄉煤礦使用“權力營銷”(含“性價比營銷”、“情感營銷”、“依存度營銷”、“對手打擊營銷”)的概念。
10、首次從產業鏈的角度和企業可持續發展與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關係角度對萍鄉煤礦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指出適度資本運作和擁有健全的上下游產業鏈是具體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最根本戰略安排,即,把投資風險控制在可控範圍內是希望企業永續經營者的第一要務,而且,企業要獲得可持續發展,企業舉辦者還必須把企業打造成兼具“銷售型”、“管理型”、“生產型”三大特質於一身的“綜合型”企業,不可偏頗。同時,強調穩定的政治局面,安定的社會環境,當權者良好的法治意識,是企業獲得可持續發展和國家獲得可持續發展的根基所在,兩個可持續發展間的關係是互為依存的關係,無所謂孰輕孰重,還進一步定性地指出近代中國之所以沒能能崛起的原因之一即在於企業經營者和執政者沒能正確地處理好這些關係。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