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萍水相逢

(漢語成語)

鎖定
萍水相逢(拼音:píng shuǐ xiāng féng)是一則來源於文人作品的成語,成語最早出自於唐·王勃《滕王閣序》。 [1] 
“萍水相逢”的原義是浮萍因水而四處流蕩,聚散不定;比喻人本素不相識,因機緣巧合偶然相逢;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定語;亦作“萍水相遇”“萍水相遭”。 [1] 
中文名
萍水相逢
拼    音
píng shuǐ xiāng féng
近義詞
不期而遇一面之交
反義詞
莫逆之交
注音字母
ㄆㄧㄥˊ ㄕㄨㄟˇ ㄒㄧㄤ ㄈㄥˊ
成語出處
《滕王閣序》
語法結構
偏正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
同義詞
萍水相遇、萍水相遭

萍水相逢成語出處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唐·王勃《滕王閣序》) [1] 
後人據此提煉為成語“萍水相逢”。 [1] 

萍水相逢成語故事

王勃,字子安,是唐初的文學家。他少年時便很有才學,6歲時就能寫文章,而且寫得又快又好。14 歲時,已能即席賦詩。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辭齊名,合稱“初唐四傑”。他15歲應舉及第,曾經擔任參軍,後因罪免官。公元676年,王勃去交趾探望做縣令的父親。途經洪都時,都督閻伯嶼因重修的滕王閣落成,定於九月九日重陽節在那裏宴請文人雅士和賓客朋友。他的女婿吳子章很有文才,閻伯嶼叫他事先寫好一篇序文, 以便到時當眾炫耀。 [1] 
王勃是當時有名文士,也在被請之列。宴會上,閻伯嶼故作姿態,請來賓為滕王閣作序。大家事先都無準備,所以都託辭不作。請到王勃時,他卻並不推辭,當場揮毫疾書,一氣呵成,寫就了《滕王閣序》,各賓客看了一致稱好。閻伯嶼讀後也深為欽佩,認為這篇序文比自己女婿寫的要高明得多,也就不再讓吳子章出場著文了。《滕王閣序》構思精絕,文氣通順暢達,而又縱橫交錯。序文在鋪敍盛會勝景的同時,也流露出王勃壯志難酬的感慨:“關山難越, 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這幾句的意思是:關山重重,難以攀越,有誰為失路的人悲哀?如今與會的人像萍浮水面,偶然相遇,都是他鄉之客。表達了他生不逢時,慨嘆自已命運不佳的心情。不久,王勃離開洪都,前往交趾。不幸的是在渡海時遇難,死時才26歲。 [2] 

萍水相逢成語寓意

俗話説:“知己可遇而不可求。” 人一生當中可以認識很多人,但大多數都是過客。有的人和你相伴一生,有的人和你只有短短几年的緣,甚至只有一面之緣。很多人以為還會再見,卻不知卻從此無緣。所以,很多時候,人們刻意地尋找自己心中所謂的知己,往往是徒勞無功的。而在不經意間,我們偶爾在路邊碰到一個人,這個人最終卻成為了自己的知己。對於這個萍水相逢的知己,人們是值得花一輩子的時間去珍惜的。 [3-4] 

萍水相逢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萍水相逢”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定語;比喻素不相識之人偶然相遇。 [1] 
  • 運用示例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一卷:“他兩個萍水相逢,年相若,貌相似,談吐應對之間,彼此敬慕。” [1] 
清·沈復《浮生六記·浪遊記快》:“此生平第二知心交也。惜萍水相逢,聚首無多日耳。” [1] 
參考資料
  • 1.    萍水相逢   .漢典[引用日期2020-02-06]
  • 2.    陳營編著. 開闊閲讀 讓孩子更聰明的成語故事 中華成語故事[M]. 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 2014:254-255
  • 3.    湯木編著. 成語故事[M].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2015.03:156
  • 4.    李波主編. 中華成語典故 中[M]. 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 2010.05:170